天天看点

专访2017中国双创年度人物邓迪

2017中国创业创新博览会日前在乌兰察布举行。期间,“2017中国双创年度人物”获得者、太一云科技董事长邓迪接受了记者专访。

记者:作为2017中国双创年度人物,您如何看待在区块链领域的创业和创新?

邓迪:区块链在本质上是机器和机器之间建立信任、建立合约的一种方式。我们现在已经组成了一个新的集群,通过区块链外建立一个链外的高速公路,实现高频的并发。我作为中国区块链代表团负责人在今年达沃斯世界论坛上阐述了区块链在中国的发展前景以及太一运超导区块链的价值。之后,在全球共享金融100人论坛和《当代金融家》杂志联合主办中国区块链产业大会上我再次表述了如下观点:将来区块链不仅仅有可能成为金融交易的基础设施,也可能成为大数据的核心引擎,因为区块链和大数据在彼此的需求上有非常多的结合点。不同的机器主体之间进行交易的时候,进行信息交换的时候,通过全网其他的节点或计算机进行见证及交易的审核,保证两个互不信任的节点之间发生交易行为,这是区块链很了不起的地方。所以,区块链作为有可能改变生产关系的一种新型科技工具,结合实体经济和具体行业的创新、创业机会会很多。

专访2017中国双创年度人物邓迪

太一云科技董事长邓迪

记者:您认为太一超导网络的创新之处在哪里?

邓迪:太一于2014年开始自主研发,现已打造出多资产无损耗的超导网络,并为超导网络申请了十多项专利。太一超导网络是一个建立在太一区块链之上的、支持多类数字资产无损耗转账的新型网络。

太一超导网络是一种在智能合约控制下,具有去中心化、点对点、高并发、多资产,零损耗等特征的链外交易网络,并且链外交易与链内交易可以随意切换。其原理是把依赖于局部节点共识算法的明细帐帐本与依赖于全局节点共识算法的总帐帐本在智能合约的基础上任意进行切换,同时在区块链上记录交易结果,确保信息存储或者资产清算的不可篡改和可验证性。还可利用智能合约建立多个节点之间的资产转账网络,满足资产的精准,快速,高效,可信的流转需求,支持能源类等资产的高频、零损耗快速交易。太一超导网络可以使数据流跟以数字货币为主的支付流和以可执行脚本为主的控制流完美结合,保证所有数据的可溯源性和可验证性。

在目前流行的区块链系统中,所有交易都需要写入区块并广播到全网节点。由于区块体积和区块生成速度的限制,全网的交易速度受到了极大限制。太一超导网络通过在多个交易节点之间建立超导通道,基于智能合约在链外进行可定制化字段、可安全验证地快速交易。

记者:超导网络和大数据结合的创新点在哪里?

邓迪:主要有四大创新点:一是大数据确权。确权是指确定数据的所有权,数据的所有权可以是单方或多方,数据的使用者需要数据的所有者授权才能对数据进行使用。因为技术的特殊性,大数据的确权难度较大,而超导网络较好解决了在交易过程中数据产权不清晰的问题,在实现数据高频交易的同时也保障了数据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利益。

二是大数据流通。区块链以其可信任性、安全性和不可篡改性,让更多安全性、敏感性的数据被解放出来。超导网络因其高并发的特性让这些安全性和敏感性的数据可以有效流通起来,从而推进数据的海量增长。

三是大数据交易。数据是一种特殊的资产,与一般资产有着本质区别,在完成了数据确权,流通安全的前提下,由于数据量、数据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还无法对其规范定价。超导网络在数据交易之前,对数据的交易单位实现了标准化,这使得数据资产可以更好地进行估值和交易。

四是大数据追溯。对于有价值的数据资产,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对其进行注册,通过超导网络实现交易。交易记录是全网认可的、透明的、可追溯的,明确了大数据资产来源、所有权、使用权和流通路径,对数据资产交易具有很大价值。

记者:最初建立太一云的初衷是怎么样的?

邓迪:让区块链服务千家万户、平民百姓;让区块链服务各行各业、政府管理;让区块链服务数字经济、信用经济。

记者:太一云对超导网络及区块链的未来发展是如何看的?

邓迪:超导网络在突破了区块链的性能瓶颈后,将会更广泛的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车联网等。未来基于区块链的超导网络将有可能成为下一代互联网和新的信息基础设施。未来大数据的流通主体工作都将在这个网络上进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