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张迟到72年的毕业证“以税为媒”找到主人

一张迟到72年的毕业证“以税为媒”找到主人

在独具特色的南京税收博物馆,珍藏着一张南京市第二女子中学(今南京市玄武高级中学)颁发于南京解放初期、贴有印花税票的《毕业证书》,这张见证了南京解放巨变和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税收发展变迁的“特殊毕业证”,“以税为媒”在72年后找到了主人。

一张迟到72年的毕业证“以税为媒”找到主人

6月15日,在南京税收博物馆与当年发放毕业证的学校现为南京市玄武高级中学共建“青少年‘四史’教育暨税收普法教育基地”揭牌现场,众人见证了这张迟到72年的毕业证,被主人的孙子侯首为代替领取,这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故事得到了圆满。

“感谢南京税收博物馆的领导和老师们挖掘和整理奶奶的生平史料,听到奶奶不忘初心、践行使命的事迹,作为她的孙子真的很激动,很自豪。”在活动现场,侯首为激动地说。他表示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今生因奶奶的一张贴有税票的毕业证书,注定与税有缘,将继承和发扬祖辈们留下的好传统、好家风,宣传好税收为国为民的好政策,接力传递税收服务发展的好声音,当一名名副其实的税收义务宣传员。

一张迟到72年的毕业证“以税为媒”找到主人

记者了解到,在2019年,也就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张签发于南京解放当年的《毕业证书》引起博物馆的特别关注。当时南京税收博物馆曾在多平台多渠道寻找这张毕业证的主人何亚男。时隔两年,在建党100周年的特殊历史节点,这张毕业证的主人终于找到了。

记者了解到,何亚男已经去世,她的丈夫侯朝炯告诉记者,她亲历了南京解放,在两人的生活中,还时常回忆起当时的盛况。南京解放后因其父工作调动全家迁往北京,所以错过了毕业证书的领取。在党带领人民建设新中国的历史感召下,何亚男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党培养的第一批矿业大学学生党员;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何亚男侯朝炯夫妻二人毕业留校从事教学和科研,不顾两个年幼孩子,双双蹲点矿场进行课题研究,从事国家矿业科研技术攻关;改革开放后,何亚男放弃矿场高薪聘请,默默献身高校教育事业,成为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博导,享受国务院津贴,她所带的博士生有中科院院士、国家矿业技术带头人,桃李满园、硕果累累。

这张贴有印花税票的《毕业证书》非常珍贵,它是不仅见证了南京解放的巨变,也见证了新中国税收的历史,同时新中国货币的诞生,也在这小小的几张印花税票上留下了印痕。记者看到,《毕业证书》上面贴有四枚蓝色“中华民国印花税票”,每张印花税票上都加盖了三行印章“南京市税务局改作人民券伍圆”。原来,当时南京已经解放,新中国尚未成立,1949年5月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事管制委会员发布公告成立南京市税务局,对印花税票就地取材,采用国民政府税务局遗留的印花税票,加盖“南京市税务局改作×××”字样的印章,以示区别。毕业证上四枚蓝色“中华民国印花税票”,面值50元,说明民国后期通货膨胀严重。新中国成立后,取消涉及民生的毕业证等人事凭证贴用印花税,税收让利于民,服务于民。

南京税收博物馆负责人谢寒生介绍说,这张见证了南京解放巨变、新中国税收发展史的《毕业证书》,是我们博物馆的珍贵文物,她所经历的税月故事已走进了我们新创建的“红色税史大讲堂”,通过进校园、进社区等形式,让更多的人从这张证书中读懂中国的税收史,让更多人了解税收、关心税收、助力税收事业的发展。

来源丨江苏省税务局宣传中心

记者丨孙军

通讯员丨承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