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言不合要谈判,听说宝马的工人闹罢工?

一言不合要谈判,听说宝马的工人闹罢工?

前几日,宝马的英国工厂着实不太省心。他们的苦恼并不像大众那样陷入了什么丑闻,也不像保时捷人事风波连连。宝马这次的窘境,倒是有几分“后院起火”的味道——工人们打算进行罢工!

童济仁汽车评论 编辑丨意之

就在4月7日,《欧洲汽车新闻》报道,宝马意图调停两项退休金计划,并希望能够长久且稳定的执行这项新的计划,但关于退休金的具体内容还有待商榷。于是对宝马削减养老待遇政策的不满,宝马英国工厂工人计划在未来几周内举行八起罢工,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英国最大工会——联合工会(Unite)上周三表示,截止到上周,宝马英国工厂中,联合工会93%的会员支持罢工,四个工厂超过3500名员工将通过消极怠工以及拒绝加班的方式参与罢工。第一次罢工将于4月19日在宝马海姆斯霍尔(Hams Hall)的发动机工厂、牛津的Mini工厂以及史云顿(Swindon)的配件压铸厂。

这样的举动势必会很大程度的影响正常生产,主要受到影响的是MINI车型。牛津工厂每年能生产MINI大约21万辆,Hams Hall工厂的引擎产量超过25万,而史云顿工厂则为Mini生产车门、车盖等产品。目前公司也正在尝试和员工进行商谈,毕竟罢工这件事对双方来说都是损人不利己的“坏事”。

一言不合要谈判,听说宝马的工人闹罢工?

纵观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历程,至少在国外,罢工抗议的活动从来也没有停止过。罢工的原因,通常都是一个字:利。员工们对公司给予的薪水或福利待遇不满,或是对近来的政策有强烈抵触,而公司却不能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或是交涉后双方也不能达成有效的共识,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相对弱势的一方,工人们会因为走投无路,以罢工这种较为极端的方式来抗议,希望借此“威胁”公司。

历史上的“罢工潮”并不少,其中有几件也值得拿出来说道说道,和诸位看官做个分享。

▎福特大罢工:12万的大浪潮与“男女同酬”的首次提出

福特的罢工事件就是一个比较有名的案例。参与人数之多和影响之广,都足以被历史的浓墨记上一笔。1961年10月3日,福特工人在美国汽车工人工会(UAW)的带领下,开始了全国范围了大罢工,覆盖了全美26个洲和88个工厂,参与人数多达12万!

UAW的要求包括:将每小时工资提高7美分,涨到2.85美元/时(这个快六十年前的价格如今看来甚至比国内的大部分工厂生产线还要高了);按年递增的养老金、生活费津贴;全额医疗保险基金等。此外,还有一些不直接涉及钱的要求,主要有控制绩效要求、流水线速度、非工会工人的雇佣比例等。

这样大规模的罢工也让福特慌了手脚。10月11日,福特与UAW达成全国性协议;10月20日,和地方工会达成协议,至此工人们才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上,这一场轰轰烈烈的罢工以工人们获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划上了句号。

无独有偶,1968年的英国也爆发了一场针对福特的大罢工,不过这次的主角是工厂女工,并且带来了更深远的影响,甚至影响到了如今每一个职场中的女性。

当时在英国Essex(埃塞克斯)的福特达格南工厂雇佣了五万多名工人。其中有187名女工的工作是缝制汽车座椅。她们的工作条件极其恶劣,几乎是工厂最破烂的区域;不仅环境难以忍受,在工作时间和工资上也有着严重的剥削。最令人心寒的,是女工们因为性别受到的极其不公正的待遇。她们做着和男工一样的半技术(经过有限培训)工作,却只拿85%的工资,而且还被划分为“非技术”工人,福特也拒绝提高她们的级别。

于是这些女工们开始了长达三周的罢工。这一期间,位于默西塞德郡的福特Halewood工厂也有195名女工加入。这场浪潮甚至引起了当时就业大臣Barbara Castle的重视,与罢工女工们进行会面。而在这次会面中,罢工工人们第一次提出了“男女同酬”的要求。这件事还上了当年7月16日的人民日报,撰写了一篇名为《英国工人罢工斗争沉重打击垄断资产阶级 给工党政府向工人转嫁财经困难的阴谋以有力反击》的报道;后来这段福特女工为自己权益做斗争的经历还被改编为一部电影——《达格南制造》。

一言不合要谈判,听说宝马的工人闹罢工?

▎现代大罢工:万亿损失,现代乃至韩国工业伤筋动骨

远的暂且不提,就说最近,韩国现代也发生了巨大的罢工潮。去年9月26日,韩国现代汽车工会宣布工会会员进入全面罢工,要求公司拿出包括提薪在内的待遇改善方案。现代汽车蔚山、全州和牙山工厂生产线全面停运。工会计划9月27-9月30日每天罢工6小时,而在劳资双方进行谈判当天则罢工4小时。

这次罢工的参与人数达到5万人,接近现代在韩国工人总数的75%。而其下属的起亚汽车公司员工也表示,他们将在该周内进行为期3天的部分罢工,要求更高的工资报酬。

在大罢工爆发之前的9月23日,韩国现代汽车劳资双方进行了第26次薪酬谈判,但工人们并不满意公司给出的酬薪增长标准,这次谈判也无疾而终。之前也进行过一些零零散散的罢工活动,截止9月23日,此前的零星罢工已导致现代汽车减产10.14万辆,造成经济损失2.23万亿韩元(折合人民币134亿元)。而26日仅一天的罢工,就造成了1600亿韩元的经济损失(少生产7200辆汽车)。

这使得本来就前景堪忧的现代汽车更是雪上加霜。韩国已被印度夺走了世界第五大汽车生产商的地位,而这样僵持不下的劳资关系以及工人所期待的高薪酬势必会给现代的发展拖后腿,也严重影响韩国的外贸复苏计划。

一言不合要谈判,听说宝马的工人闹罢工?

▎小结与反思

罢工是一把双刃剑,伤人又伤己。对于工人而言,争取自己的合法利益是正当权利,作为弱势的一方如果实在申诉无门,也只有声势浩大的罢工可以使得自己拥有与公司巨头的平等的谈判权话语权。可是紧张的劳资关系,对于未来的事业发展并不会有帮助;一次的抗争成功了,但下次呢?总不能一有问题就罢工吧?这种方式纵然见效快,却治标不治本,难以彻底解决工人的诉求。

而对于公司而言,平日不愿意和工会、和工人开诚布公的交流,不愿意去倾听他们的意见,而一旦闹到了罢工的地步,生产停滞,这些损失不还是要公司去承担吗?

但客观的讲,并不是所有的要求都是合理的。就拿美国举例,他们的工会势力非常强大,有了工会力量的加持和保护,工人的工资、福利和劳动环境可以一直迅速而又稳定地提升。但高薪酬和高福利却给公司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这些福利和薪酬最终都转换到每辆车的成本上。上世纪六十年代,背负着比本田、丰田沉重得多的人力资源成本,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市场占有率急速下滑,通用汽车在美国市场的份额由50%以上降至20%左右,丰田和本田的的市场份额却分别攀升到19%和11%。

一言不合要谈判,听说宝马的工人闹罢工?

如何平衡员工对薪资待遇的满意度和公司成本,这是每个企业管理者都必须要考虑的事情。如果能在平时多进行双向的交流,领导层去关心听取员工的心声,员工也尽自己的努力为公司创造价值、信任并热爱自己的岗位和职业,也许并不会使得冲突矛盾升级到罢工这一对双方都不讨好的地步中去。

想要了解更及时、更全面的车市消息,立刻关注微信公众号:AutoTong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