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00张大连面孔”成为城市永恒记忆

作者:大连新闻网
“100张大连面孔”成为城市永恒记忆

时政记者 许晓楠

唯有不懈创新,才可言更好地坚守。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由大连日报策划,大连新闻传媒集团与中共大连市委党校、市委党研室、市总工会、大连军分区联合推出了“建党百年100张大连面孔”专栏,同步在《大连日报》和“大观新闻”微信公众号上刊发。从2月4日刊发首篇《关向应的斗争精神》到10月4日第100篇《宋世发:新中国第一枚钢珠研制者》,共历时8个月。专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一位读者说:“‘建党百年100张大连面孔’这个专栏,谋划早、立意高、创意足、影响大、效果好,在引发读者共鸣中致敬百年大党百年风华,体现了党报的责任和情怀。”还有一位老同志精心收集了专栏的100篇样报,装订成册,复印后送给亲朋好友收藏,他还特意通过报社同事送给我一份,并提出了对这个专栏的宝贵的建议,希望专栏尽早出书发行。

作为专栏的主持人,我在编辑和采写稿件的过程中,真切感受到一代代共产党员视死如归、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忘我奉献、一往无前的精神,真切感受到我们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100张大连面孔”中,关向应、傅景阳、金伯阳、刘光典……战争年代,这些大连地区走出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革命胜利和民族解放事业不惜牺牲生命。吴运铎、赵桂兰、田桂英、纪兰香……新中国成立后,大连诞生了一批又一批模范人物,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共产党员的伟大品格,闪烁着个性魅力和独特光芒。钱令希、屈伯川、张存浩、戚发轫……这些杰出的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勇攀高峰、敢为人先,追求真理、严谨治学,淡泊名利、潜心研究,他们用伟大的科学家精神挺起了民族振兴的脊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100年来,大连地区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优秀共产党员,他们用镰刀收割金色的梦想,用铁锤锻造坚定的信仰,带领人民在黑暗中探索,在开拓中奋进,用鲜血和生命、忠诚和奉献谱写了一曲曲民族解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壮丽凯歌。他们是时代的楷模,是民族的英雄,是城市永恒的记忆,是大连精神的生动诠释。

社会环境变迁、舆论生态变化,新闻呈现方式日新月异,作为传统主流媒体的党报,唯有不懈创新,才可言更好地坚守。而优质内容始终是增强党报影响力和感染力的法宝,是我们以“不变”应“万变”的底气。

今年11月1日是《大连日报》创刊76周年纪念日,我在大连日报也整整做了21年记者。作为一名党报时政新闻记者,唯有踏实练好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心中有光、笔下有情,才能真正担当起新时代赋予党报记者的使命和任务。无论何时何地,党报人都要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的初心始终闪耀,使命始终光荣!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