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是我国历史发展中的一次重大挫折,这个时期产生了很多独具特色的新事物,其中就包括“样板戏”。

几乎每一个国人都知道“八亿人民八个戏”这句话,“八大样板戏”自其成为“样板戏”以来,其命运的盛衰起伏皆与政治息息相关,政治也是“样板戏”永远抹不去的底色。
“八大样板戏”包括京剧《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海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音乐《沙家浜》。
从历史发展来看,这一批剧目中,尤以京剧《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白毛女》影响最大,几出剧中的人物形象也为亿万人所熟知,成为几代人的记忆。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1">童祥苓批评上海京剧院</h1>
在众多版本《智取威虎山》的杨子荣扮演者中,童祥苓先生无疑是影响力最大的一位。童祥苓很热爱这部剧,故而对新排演的各版本《智取威虎山》具体情况也非常关心。
在上海京剧院重排京剧《智取威虎山》时,在该剧第四场中把少剑波对杨子荣说的一句台词“那就是对党和毛主席的赤胆忠心”改成了“那就是对党的赤胆忠心”,去掉了“毛主席”三个字。
可以说这是一次台词的小修改,但童祥苓先生知道这件事后,在微博中明确表示,自己作为京剧《智取威虎山》的原创演员之一,对上海京剧院的这个做法感到很难受,在他所发的微博文末还加上了三个“哭”的表情。
这件事在网上引起了很多人讨论,如孔庆东等很多名人都对童祥苓先生的观点表示了支持。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2">童祥苓是谁?</h1>
2021年,同年同月出生的童祥苓、张南云夫妻都已84岁了,夫妻二人都是京剧演员,唱了一辈子戏。童祥苓为什么会对于上海京剧院去掉“毛主席”三个字表现得如此敏感?
童祥苓与夫人张南云
知道童祥苓的人都知道杨子荣,在上了年纪的《智取威虎山》戏迷心中,童祥苓就是与杨子荣,杨子荣就是童祥苓。上世纪70年代的一部京剧电影《智取威虎山》风靡全国,杨子荣与童祥苓这个两个名字就紧紧连在了一起。
童祥苓生于1935年,她的二哥童寿苓、姐姐童芷苓、童葆苓都是京剧名家,其中其中姐姐童芷苓是曾经红透上海的坤旦。二哥童寿苓至今已年逾百岁了,在童祥苓先生的微博中还有他去看望二哥的视频。
童祥苓生于这样的家庭,自然对于京剧也极有兴趣,她8岁就开始学戏,姐姐为他广请名师,效果也有非常明显,童祥苓十几岁便开始走红。后来,童祥苓与他的哥哥姐姐一同进入上海京剧院工作,成了同事,20出头的童祥苓已经成为京剧圈内的名家。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3">童祥苓与杨子荣</h1>
每一位京剧名家都有能代表自己表演特色的拿手剧目,若说出一个剧目代表童祥苓的表演成就,那无疑是京剧《智取威虎山》。
早在1958年,上海京剧院开始排演《智取威虎山》时,童祥苓与姐姐都是剧中主角,但“文革”开始之后,二人随即受到影响,自然也与排戏无缘了。
相关部门在1968年准备将《智取威虎山》拍成电影的时候,遇到了困难:扮演杨子荣的演员换了一个又一个,都达不到要求。剧组最终不得不启用已被“雪藏”十年之久的童祥苓,童祥苓这才从上海去北京,参加电影的拍摄。可以说“杨子荣”这个角色一定程度上救了童祥苓。
《智取威虎山》剧照
舞台上,童祥苓扮演着高大全的英雄;舞台下,童祥苓还要接受所谓的“劳动改造”,清洗全剧组的碗筷。童祥苓就是这样拍完了《智取威虎山》。
《智取威虎山》是似乎能让童祥苓的事业梅开二度,可此后他真的被搁置起来,没有任何演出。晚年的童祥苓夫妻甚至曾经贫病交加,不过近些年已有了很大好转。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4">批评的后续与反思</h1>
看了童祥苓的故事,应当会了解他为什么对《智取威虎山》如此重视,为何对台词的细微改动如此上心。
在对网友的答复中,童祥苓先生曾说到:我是个普通演员,离当一个共产党员的要求还有不可攀登的距离!但这并不影响我热爱毛主席!你觉得去掉“毛主席”三个字是叫板吗?你能告诉我上京去掉“毛主席”三个字走了什么程序吗?
童祥苓先生今年已经80多岁了,在这个年龄的老艺术家中开通微博的并不多,童老先生在2017年6月就开通了微博,截止2021年2月22日,共发了123条微博,有13678个粉丝。
目前,在童祥苓先生的微博中已经删除了当时最先评论上海京剧院改动台词的原帖,但我们依旧可以看到老一辈艺术家对于艺术的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