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福之的1992年

作者:印象黄陂
福之的1992年
福之的1992年

文 | 尺半鲤鱼

1992年初,本文的主人翁,被人戏称为王羲之远亲的王福之,正赋闲在老家黄陂。他无所事事又心绪不宁地翻看着著名九段棋手石田芳夫的《日本围棋四百年激战风云录》。忽然一段文字让他产生了共鸣:“……棋手们失去了事业,呆然不知所措。御城棋在经历250年后,终于在这一年降下帷幕。翌年——文久2年仅事前赛完便告终止,棋手不能再下棋了……明治维新使棋手们归还了俸禄,很多人迷失了前进的方向……”眼下此情景何其相似,但自己到底该何去何从呢?

“秦琼卖马,杨志卖刀”都是逼不得已。而逼不得已的福之也厚着脸皮让父母写信联系了在深圳工作的老街坊虞叔。考虑到是故人之子,虞叔回信爽快地答应了会给公司推荐,但面试还得靠自己。于是福之抱着一丝希望忐忑地踏上南下之路。

一路无话。当罗湖区的公交车穿过那条沙头角隧道时,他知道目的地快到了。不过下车后发生了一点小插曲。他一下车,就找了一个小卖部给他在汉口工作的表哥打电话,先是感谢表哥帮忙办理的边境通行证,然后让他回乡时顺便告知家中父母自己已平安到达,无需挂念。挂了电话,小卖部的店老板告诉他话费是20元。他对店老板说:“不到5分钟怎么要收这么多?”店老板坚持说就是这么多。福之觉得这个店老板明显在讹自己这个初来乍到的外地人,于是双方发生了争吵。

这时一个衣着时尚的年轻女子款款而来,她过来买了一瓶饮料。看到福之和店老板在为电话费争吵,就说:“唉,几块钱?我给了算了。”当店老板告诉她是20元时,她迟疑了一会,但还是从她那红色的圆形裘皮钱包拿出20元递给店老板。“谢谢,你不要替我……”还没等福之一句话说完,那个女子就迅速地转过身,优雅地飘然而去。

福之在虞叔的带领下来到了沙头角海鹏工业村,他所在的这一家是以先进半导体材料著称的跨国公司。这家2000多人的公司有多个部门,福之准备到电子部应聘。招聘官为部门经理兼总工郭生。郭生拿出一张电路图让福之分析原理,电路图不算很难,连同旁边用英文备注的规范福之都回答无误。

福之的1992年

郭生又招呼人拿来一块印制电路板(PCB),上面有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等电子器件。器件里面除了铁磁珠(FB)福之在内地见得少没有答出来之外,其他都回答正确。接着郭生又问:“这个色环电阻阻值是多少?”“黑棕红橙黄,绿兰紫灰白,对应从0到9十个数字”福之大脑飞快地“翻译着”这个电阻的阻值。“47K!”福之肯定地回答。“嗯,对的。”郭生予以肯定。

“你再把桥式整流电路画一下。”郭生似乎在命令。很快福之就把图画好,郭生不置可否,接着问:“你说这整流桥有什么作用?”“整流桥嘛……就是整流”。福之回答得似乎并不干脆,他知道郭生这么问里面一定还有什么名堂。果然,郭生问:“就这些吗?”福之摸着头,半天也答不上来。“告诉你,它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作为‘极性保护’,知道吗?”

这“教导”的情形就像他看过的老电影《李时珍》中的一个画面:李时珍在南京三皇庙会药市摊子上考徒弟庞宪“大风子”这味药材有什么作用,庞宪作了回答并自以为完备,而老师告诉庞宪大风子除了他刚才回答的外还可以治麻风病,这个才是更紧要的作用。

考完这些郭生又拿过一把烙铁和一个吸锡器递给福之,不容置疑地对他说:“你把这个集成电路先取出来,然后焊回去。”福之在武汉搞过电子设备的维修工作,这些手工操作对他来说并不难,他完成的情况让郭生满意。郭生评价说:“看来你确实有些基础,但还有一些不足,以后要在工作中加强学习。”接着他转过身喊了一声,“阿珊,你带他去ETG(电子测试组)。”福之这个时候一颗悬着的心才像石头落地。

可事情远非他看到的那样顺利。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福之还是感觉到了与内地的不同和诸多不适应。一次调试开关电源时,他没有注意到生产线上的装配工把里面电解电容的极性接反了,而且他前面QC(质控)也没有检查出来。当他给开关电源上电后,保温杯口粗的电解电容“嗤嗤作响”,还算他反应快马上关掉电源,要不然发生爆炸后果不堪设想。为此郭生狠狠批评了他一顿并说:“小子,你不要命了!”看在虞叔等人的份上算是没有被开除。但此后他做起事来就有些提心吊胆。

福之的1992年

他把自己的苦恼告诉了一位友人,友人告诉他做事要克服盲目性,养成遇事调查研究的习惯。友人还把毛主席在《矛盾论》中就调查研究重要性所举的那个《三打祝家庄》的例子讲给他听:前两次因情况不明,方法不对,打了败仗。后来改变方法,从调查情形入手,于是熟悉了盘陀路,拆散了李家庄,扈家庄和祝家庄的联盟,并且布置了藏在敌人营盘里的伏兵,用了和外国故事中所说木马计相象的方法,第三次就打了胜仗。在友人思想交流、启发和宽慰下,福之才逐渐放松,事情做来也顺畅了一些。他很感激这位友人,称之为“人生导师”。

他觉得这里很锻炼人,而且在同样的时间内,这里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凡事都是这样,一通百通,他以前在内地一次解决问题的经验此时在这里也正好碰上用场。当时公司一台机器已安装完毕需要进行总调,但是每次程序运行到某个固定位置时,屏上就显示死机。大家检查了所有的电路板都没有问题。反复启动也无济于事。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福之很快检索着自己大脑中的“数据库”,从中显示出以前在工厂一次维修案例的画面——当时他在山东出差,厂里的二次仪表是一群年轻人在检测,结果无论怎么拨动那个液位传感器二次仪表显示的数字都不正确,显然是计数上出来问题。但当大家换掉二次仪表,光电转换器甚至把那台作为固定调试设备的液位传感器也换了问题却依然存在。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大家困惑了。

因为福之是电器组组长,他出差一回来就开始着手解决这个问题。他先严格地排除了硬件设备问题,然后测了一下光电转换器的工作电压,“快6V了,难怪的!”福之感叹道,“光电转换器里面用的多半是74系列集成电路,它们的正常工作电压是5V,一般上下浮动不能超过5%。”组员阿勇接话说:“那就在光电转换器电源端串一个电阻吧!”

“不行!”福之说,“电阻是线性元件,它上面压降会随流过它的电流而变化,那样光电转换器就没有恒定的工作电源,它的输出信号幅度就不稳了,如此信号输入到二次仪表就不能正确的判定电平的高低,二次表计数依然会出问题。”接着他对阿勇说:“只能用二极管降压,你到楼上去拿一个二极管,1N4007就可以了。”阿勇很快就拿了一个二极管下来。为了美观,福之把这个二极管串到了二次仪表后面板给光电转换器供电输出端,因为那边是柜子的后开门,对着墙。接着的测试二次仪表真的能够正确显示了。

福之的1992年

在大脑中倒完片子,福之凭多年的直觉认为眼前的问题本质上应该也是一样的。果然,当他用小解锥调整开关电源的供电电压到5V,并且关机再重新启动时,程序运转恢复正常,机器上面各种伺服电机,步进电机运转如梭……主管马生觉得福之已经完全能胜任工作,就让他编制包括ICT(集成电路测试)在内的各种测试设备的使用方法和调试规范文件,以及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考虑到有些新招来的学生动手能力不强,他也让福之去指导他们学会分析电路和迅速判断问题所在。

一次,马生把一个整流桥交给一位刚刚招来的四川姑娘,“你用万用表测一下,看看这个整流桥是否坏了。”那位姑娘懵然说:“你没有告诉我整流桥的参数,我怎么测呢?”她的反问让马生愕然。马生转过头对福之说:“王工,你培训一下她!”福之耐心地对这位姑娘说:“你把问题考虑得太复杂了,整流桥内部实质上只是四个二极管……”

“清晨时心境安然,打一打古典棋谱,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批判,有时登山或看看电影什么的。”这是韩国著名棋手曹薰铉在谈到工作和休息时说过的一段话。确实,如他所说,好好玩和好好工作同样重要。梧桐山离单位只有咫尺之遥,但1992年都快过去了自己却还没有去过那里。虽说不方便登顶但在山脚下去转转总是可以的。“小邵,今天是星期天,我们到梧桐山下面去转转吧!”还在床上没有起来福之就和同寝室的同事商量道。小邵做出了一个OK的手势表示同意他的提议。

可是当他们迅速起床洗漱完毕,并在外面用完早餐准备出发时,单位的老李有事把小邵拉走了。福之只好一个人独行。没走多远他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泓姐!”他喊了一声。原来,“泓姐”就是本文开头他在小卖部和别人扯皮时帮他解围的那位年轻女子。后来福之到东门办事时多次在公交车上碰到过她。泓姐在沙头角某单位工作,是一位古道热肠的法务工作者。她是湖北黄冈人,在这千里之外的异乡和自己这个黄陂人也算是同乡。

她来这里3年了,经常为人排忧解难,出谋划策,人称“罗湖的解忧公主”。因为她比自己大两岁,福之称她为“泓姐”,调侃时也称之为“御姐”、“人生导师”。前面说到工作不顺时开导他的友人正是泓姐。泓姐听到有人喊自己就迅速转过身来,一看原来是“小同乡”,就打趣说:“原来是福之弟,今天怎敢偷得闲来到此一游?”“到此一游?这又不是五行山,我又不是猴哥。这是梧桐山,难道就只允许御姐你这只凤落梧桐,就不让我来歇歇脚?”福之调侃道。

福之的1992年

“没有不让啊,也没说你是猴哥,你分明是多嘴的八哥!”泓姐看着福之笑嘻嘻地说。“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能和御姐同游梧桐山不胜荣幸!”福之以一句看似恭维又似正经的话语结束了调侃。他们顺坡而上,坡的旁边有个院落。院落的正门是绿色琉璃建筑,一看成色就知道是仿古的。正门上的匾额表明这是某个家族的宗祠。木门上还有一副对联应该是春节期间贴上去的:春夏秋冬行好运;东西南北遇贵人。

福之和泓姐目光所到显然都看到了这副对联。走在前面的福之回头对泓姐一笑,笑容中充满了感激;而泓姐也回敬了一个微笑,笑得是那么的云淡风轻。这年初赋闲在家是虞叔的回信给自己一线希望,而当自己遇到不少困难有点去意彷徨时,又是泓姐的分析和鼓励给自己留下来的勇气。这副对联不正是自己这段经历的写照么?

在山脚的一处高地上有一座方形碉楼式的建筑,看样子应该是有些年头了。那楼的前面上黑色的“污渍”应该是风干了的苔藓植物。楼的正面阴刻着四个清晰的文字。福之一边笑着一边指着这四个极富年代感的文字问泓姐:“这上面写的什么?”泓姐不屑一顾地说:“这也想考我?你高中没有学过?”稍作停顿她接着说:“‘爰得我所’这四个字是《诗经·魏风·硕鼠》里面的。”“对,看来我们的异乡对于本地人来说是乐土。”福之接过话头说。

“乐土,并不是个狭隘的乡土概念,当你有所追求,有所收获,有所奉献,无愧于这个时代,无愧于这个社会,无愧于自己人生时,哪里都是你的乐土!”泓姐寥寥数语好像宋代画家梁楷的《六祖砍竹图》以极简单的速写般的线条却获得“直入如来境地”的效果。

福之不住点头赞同。他仿佛觉得和泓姐的对话就像《西游记》中唐僧师徒最为相得的那一回情景再现,只是换了人物:那夜月光皎洁,玉宇深沉,一轮高照,大地分明。一席对话让自己一时解悟,明彻真言。顿觉整个人如同打通了任督二脉浑身轻松,真个是:心猿正处诸缘伏,劈破傍门见月明!回顾这个1992年收获满满,经历令人难忘!

本文作者尺半鲤鱼授权印象黄陂发布

关于作者 尺半鲤鱼,黄陂长堰人,现居武汉市洪山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