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是真实历史,还是虚构——慈禧太后的燕喜堂,用水泥袋糊的墙壁?

欢迎关注紫禁书屋~

为了解决燕喜堂裱糊纸张的年代问题,我们首先借助了档案组杨新成老师提供的故宫博物院档案室的工程修缮档案,初步推测面层纸张可能为上世纪五十年代修缮时重新裱糊所用的纸张。

是真实历史,还是虚构——慈禧太后的燕喜堂,用水泥袋糊的墙壁?

养心殿鸟瞰

在实际勘察中,裱糊组又咨询了文保科技部雷勇主任,他推荐可以采取裱画修复中反向逐层揭取的方式对建筑裱糊纸张揭取,之后再细致的一一分析,这样或许会有新的发现。雷主任很快带来了「救兵」—文保科技部裱画室的「大侠们」(如果大家看过《我在故宫修文物》这部纪录片,估计都能知道他们个个身手不凡)。

是真实历史,还是虚构——慈禧太后的燕喜堂,用水泥袋糊的墙壁?

随安室墙壁裂缝修复过程之一 随安室裱糊纸张裂缝处撒鱼鳞修复(裱糊纸张修复的一种方式,纸张呈鱼鳞状排列

裱糊组先选择了燕喜堂东次间后檐墙作为试例—因为此面墙壁由于地面返潮严重,墙沿地面处的纸张已经开始脱落,十分利于揭取。

作为有力后援来的是文保科技部裱画室的侯雁、喻理两位老师,带着自己的工具—虽然工具简单到只有刷子、水桶、竹启子和调色刀,但凭他们的一双巧手以及丰富的实战经验,后续的工作让大家惊叹不已:侯雁老师负责揭纸,喻理老师协助,两人配合默契—先以刷子蘸水使面纸微湿,待水分渗入纸后再慢慢从左上角开始一点点揭起。

是真实历史,还是虚构——慈禧太后的燕喜堂,用水泥袋糊的墙壁?

随安室墙壁裂缝修复过程之二 裂缝处鱼鳞纸条上盖一层纸后用棕刷拍实

揭取的过程中,大家都屏息凝神等待,约半小时后,第一张面纸竟被完好无损地揭取下来!大家心中不由得感叹「真是神了」!

清代传统匠作的裱作工艺,原来也是「可逆的」。

紧接着,随着表层完整揭取且露出下层裱纸,大家都很振奋,决定继续揭取。而这下一层糨糊粘结得很紧,费时半天才在底层揭出一张桑皮纸。

是真实历史,还是虚构——慈禧太后的燕喜堂,用水泥袋糊的墙壁?

随安室墙壁裂缝修复过程之三 随安室裂缝处面层回贴完整的延年益寿银印花纸

再往下则是一张看上去有些发黄的纸张,感觉其质地很硬,很像牛皮纸—大家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怎么可能是牛皮纸在继续揭取的过程中,很快发现这张极似牛皮纸的纸张上有蓝色的「锦西」二字,紧接着又出现「水泥厂」三字,还有水泥编号。

大家一下都愣住了,屏息凝神紧紧地盯着侯老师的手,一点一点,答案终于揭露—这张「牛皮纸」竟然是水泥袋,上面还印有日期:「55.12.29」,说明其生产于一九五五年。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慈禧太后的燕喜堂墙壁裱糊里层居然有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水泥袋子。

是真实历史,还是虚构——慈禧太后的燕喜堂,用水泥袋糊的墙壁?

燕喜堂东次间后檐墙揭取下的牛皮纸纸上可见蓝字“锦西水泥厂出品、水泥的「试样编号」以及日期「55.12.29」

所有在场的人心情都是五味杂陈的,然而摆在眼前的就是真实的历史。

燕喜堂裱糊勘察的一个难题攻克了,结合解放后的修缮档案,综合判断这座建筑大白纸裱糊时间为一九五六年。

是真实历史,还是虚构——慈禧太后的燕喜堂,用水泥袋糊的墙壁?

体顺堂西梢间西山墙木板拼缝处的小团龙纹银印花纸

新中国成立初期,故宫古建筑维修经费非常拮据,裱糊的底纸选用的是回收的水泥袋子。

是真实历史,还是虚构——慈禧太后的燕喜堂,用水泥袋糊的墙壁?

西围房北数第三间房前檐炕下的大万字牡丹纹银印花纸

今天,养心殿已成为了研究性保护项目,科学研究被放在首位,我们的修缮工作也有条件将按照原材料原工艺进行复原。

原文作者:纪立芳(故宫博物院古建部高级工程师)

原文来源:《紫禁城》2019年12月刊《素纸话新事 匠心存永续 养心殿裱糊勘察纪略》(因篇幅有限,原文有删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