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史可法与明朝的最后那些年 2.1

作者:白浪情之友

作者:老史

史可法与明朝的最后那些年 2.1

▲左光斗将自己的披风给史可法披上

二、与恩师左光斗的生死奇缘

1.左光斗初识史可法

史可法与明朝的最后那些年 2.1

▲监察御史左光斗

天启元年春天,也就是明熹宗朱由校开始当皇帝的那一年,史可法遇到了一个对他的一生极有影响的人,那就是当时的监察御史左光斗。

左光斗,字遗直,号苍屿,安庆桐城人。万历二十八年[ 公历1600年]举人,万历三十五年[ 公历1607年]进士,两举都刚好列为第十一名。入仕后先出任中书舍人一职,后又擢升为监察御史。

监察御史,是都察院下属的风宪官。在明朝,都察院是中央专门用来监督朝廷各部以及维持官吏纲纪的部门,相当于我们今天的中纪委和监察部。其职责是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及纠举一应不公不法等事,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说起来监察御史只是个正七品官员,虽然品秩不高,但权力却不小。除了对各级犯法官员有权弹劾外,如果皇帝有了什么出格的地方,也可以与他较较劲。碰到这种情况,皇帝有时也拿他们没有办法。另外,诸如巡视京营、提督乡学、监临乡试、会试及武举等也是他们平时的任务。

《明史·职官》一节中是这样叙述他们的职责的:

十三道监察御史,主察纠内外百司之官邪,或露章面劾,或封章奏劾。在内两京刷卷[ 肃政廉访使清查所属各衙门处理狱讼案件有无拖延枉曲,称刷卷],巡视京营,监临乡、会试及武举,巡视光禄,巡视仓场,巡视内库、皇城、五城,轮值登闻鼓。

这一年,左光斗负责北直隶的督学任务[《明实录类篡(北京文史卷)》、《熹宗实录卷》:(天启元年闰二月)乙亥(初三,3.25.)命御史左光斗提督北直隶学政 ],经常下去视察当地公立学校。有一天,风雪交加,天气很冷,他带着几个骑马的随从出门,暗中进行查访,来到了顺天府府学生员的集中地,一座位于京郊的寺院中。照理,府县学生应该在县办的学校读书,但实际上当时府县学是有名无实,并无正式的学校,生员只不过是拿着政府的补助在家学习而已。到了考试前夕,再集中在一起做最后的补习,因而这些学生集中在一个学校的古寺中。

在这座古寺的一个厢房里,他看到有一个书生趴在桌子上睡着了,在他身边放着一篇刚打好草稿的文章。左公拿起文章仔细阅读,看后十分赞赏,至于写的内容是些什么,我们现在也不得而知。见他衣服单薄,随即脱下貂皮大衣盖在他身上,替他关上门。出来后,他找来寺里的和尚询问,才知道这个书生就是史可法。后来在县学举行科考的时候,学监一一点学生的名,点到史可法的时候,左公很惊讶地注视着他。等到史可法呈上考卷,当面就在他卷子上将他签署为第一名。

明朝在学的生员,每三年都由学政主持举行两次考试,一次是岁考,一次是科考。岁考和科考,都按成绩分为六等。三等不赏不罚,三等以上受赏,三等以下受罚,尤其重要的是科考列一、二等者,就取得了参加乡试的资格,称科举生员,以后再通过乡试取得举人的功名。

史可法被左光斗署为第一名,也就取得了参加乡试的资格,但还不尽如此。后来左光斗还把他带到自己家中,让他拜见自己的夫人,说:

“我几个儿子都很平庸,将来能继承我的志向和事业的,只有这位学生了。”

左光斗生有五子,老大国柱,老二国林,老三国栋,老四国材,老五国棅。此时左国柱与史可法差不多年纪,与史可法见面后十分投机,日后便成了知己。

这段故事是桐城派散文的创始人方苞在《左忠毅公逸事》一文中记叙的,并说这是他的父亲方仲舒亲口给他讲的。在原文中是这样写的:

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伏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史可法与明朝的最后那些年 2.1

这个故事虽然生动,却不确切。殊不知貂裘之价,极为昂贵,绝非“通籍十八年,橐如洗”的左光斗经济力量所能购置。而另外一位桐城文人马其昶说法有些不同:

《桐城耆旧传·左光斗》:初,大兴人史公可法,幼贫贱,公为督学,史以童子试见公,公奇之,曰:子异人也,他日名位在吾上。因召之读书,而时时餽遗其父母。一日夜归,风寒雨雪,见史隐几寐,解衣覆之,勿令觉,其怜爱之如此。

他把这段故事安排在史可法入泮[ 泮,读pàn。周诸侯的学校前有半圆形的池,名泮水,学校即称泮宫,因称入学为入泮。此处指史可法成为秀才后住入左光斗家中以后]以后,是在左光斗“召之读书”住在他家以后,“一日夜归”发生的事。这样写,就合情合理得多。但不管当时情况究竟是怎样,左光斗十分赞赏史可法,并收他为学生这件事是不假的。后来左公对史可法的关怀,可谓无微不至:知道史可法家庭经济困难,就留他在寓所跟子侄一起读书,还从自己的薪米中按月馈赠一定数量给他的父母维持生活……

《左忠毅公年谱》中就有这样的记载:

史公有(父)母在堂,家贫甚,公月给薪米以供其父母;而馆史公于官邸,与子侄同学。每遇公余,辨论古今,唯以文武远略忠孝大义相劝勉。

史可法自己也曾说:

师之于法,固不第文字之知已也……

每遇公馀,即悬榻以俟,相与柢掌时事,辨论古今,不啻家人父子之欢。

就是说,每当左公有空的时候,就坐在榻上等着史可法,和他一起议论时事,引古证今,谈得情投意合时,还击掌大笑,完全像父子或家人一样。

其实,史可法相貌长得并不出众,“躯小貌劣,不称其衣冠”,但左光斗却对他抱有无限希望,认为史可法“有大志,好经世方略”,只有他才是日后继承他事业的人,可见他是一位善于发现人才的好老师,也是一位关心时政,忧国爱民的志士。事实上,在万历、天启两朝交替的年间,左光斗作为一名监察御史,作为一名东林党人,和朝中有名的御史大夫杨涟等人,与宫中各种邪恶势力做了不懈的斗争。

更新于 2021.10.29

编辑:毛 秘《白浪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