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益,字谦之,浙江永嘉人也。自幼潇洒倜傥,不拘小节,博学多才,被任命为贵州安庄县令。安庄县,地接岭表,南通巴蜀,蛮獠错杂。当地人好养蛊使毒,不通礼仪文字,信奉鬼神,崇尚妖法。产出金银、珠翠、珠宝。原来宋朝的制度,外派的官员离京,皇帝要亲自问询,臣工献上一首诗词,以此来看这人为官的才能。建炎二年丁卯三月,杨益奉旨离京。高宗皇帝问杨益说:你是什么官职。杨益说:臣授贵州安庄县知县。皇帝说:你对安庄风土人情了解么。杨益献给皇帝一首诗:蛮烟寥落在东风,万里天涯迢递中。人语殊方相识少,鸟声睍睆听来同。桄榔连碧迷征路,象郡南天绝便鸿。自愧年来无寸补,还将礼乐俟元功。高宗听了这首诗,懂了恻隐之心说:你去那么遥远的地方,让人怜悯。暂时前去上任,不用多久,就把你招回京中再行任用。杨益挥泪拜辞。
从皇宫出来,遇见了镇抚使郭仲威。二人见礼完毕,仲威说:听闻你荣任安庄,这可如何是好。杨益说:蛮烟瘴疫,九死一生。想要不去,可是走投无路。如果去了一定陷于死地,请你赐教。仲威回答说:想知道端详,只能和你同去问恩人周镇抚,现在他被贬到连州,即日也要启程。二人一同来见镇抚周望。杨益叩首说:杨某最近被任命为安庄县,还请指教。周望慌忙答礼说:安庄是蛮獠出没的地方,家家户户都懂妖法,善于用蛊毒魅惑他人。若是能降服了他们,金银财宝尽归于你。若是降服不了他们,还要小心谨慎。你的夫人家眷,暂且不要带归去,恐遭当地官吏非礼。杨益听了,泪流满面,说道:这可怎生是好。周望看了杨益的苦楚说道:我现在被贬到连州任职,和你同路,到了广东地界,再和你分别。一路上盘缠,你不用管了。杨益二人告辞出来,等了半个月有余,跟着周望一起起身。
二人来到镇江,雇了只大船。周望、杨益用了中间几间舱房。剩余的船舱都是水手收钱来搭载别人的,总共搭了有三四十人。其中有一个游方僧人,到湖广武当山去烧香的。这僧人说是伏牛山来的,很是粗鲁,不够小心仔细。和他一个船舱的有十三个人,都不喜欢他,他倒是经常和这些人要茶要饭吃。和他一个船舱的人说:出家人都是慈悲小心,没有贪欲,怎么会讨我们的便宜。和尚回话说:你们这群小人,我要你们服侍我,没有嫌弃你们就够了。嘴里千小人,万小人的骂众人。众人气不过,有骂和尚的,有要打和尚的。这僧人不慌不忙,随手指着骂他的人说:不要骂。那骂的人就出不了声音了。指着打他的说:不要打。那打他的人手就不能动了。这些人都呆了,一堆坐在船舱里,只是不停的翻白眼。有一个旁边的人,看见如此模样,大声叫起来:不好了,有妖怪在这里。各个船舱的人听见都出来观看,也惊动了周望和杨益。二人走到舱门口观看,也吃了一惊。正要问和尚,和尚看见二人是当官的,便起身对二人施礼说:小僧是伏牛山的僧人,要去武当山随喜的,偶然搭在宝船上,被众人欺负,望二位大人做主。周望说:打骂你,虽然是他们的不是,你这样做,也不符合出家人慈悲为怀的道理。和尚回话说:既然二位大人替他们讨饶,我就不计较了。用手摸不会说话的人说:你自说。这哑巴的人,就能说话了。又把手去扯瘫着的人说:你自动。这瘫的人,就能抬起手了。就好像演戏一样,满船的人都一起笑了起来。周望悄悄的对杨益说:这和尚必定是个懂法术的,我们正需要这样的人,何不留他到你船舱里住着。杨益说:说的是,我船舱里没有家眷,可以让他住。于是对和尚说:你既然和他们不和,就到我船舱里去住吧,平常粥饭,不要嫌弃。和尚说道:不敢打扰。两人就此住在一起。
过了三四天,二人早晚说一些经典或者闲话,和尚都能对答。杨益也经常说一些路上的可怜话,来打动和尚。又对他说:要去安庄县做知县。和尚说:去安庄做官,一定要打点停当,才可以去。杨益将自己穷困潦倒一事说了。和尚说:小僧姓李,原籍是四川雅州人,有亲戚迁移到威清县居住。我家还有兄弟姐妹,我回去,替你找一个有法术有手段的人,和你一起去,才能保你无事。要是找不上人,你不可以轻易前去。我暂且不上武当山了,陪你前去上任。杨益再三致谢,把心腹之事都说给和尚听。这和尚见杨益开诚布公,为人又平易本分,和尚更加敬重他了。知道杨益很穷困,从自己的褡裢中,拿出了十两金子,五六十两碎银子,送给杨益做盘缠。杨益再三推辞才接受了。不知不觉在船中已经度过了半个月有余,到了广东琼州地界。周望对杨益说:我往东走就是连州了,现在把你托付给好心动的长老,就在此作别吧。又叮嘱了和尚几句,安排了酒席,吃了半日酒,就此分别。
又走了几天,来到了偏桥县地界。和尚对杨益说:这就是我家的地方了,把船停靠在码头,我上去找人,你在此等候。和尚背上褡裢,拿上禅杖,告别去了。一连去了七八天,音讯全无。等的杨益十分心焦,但却坚信和尚是个有信义的好汉,不会诓骗自己,每日都是悬悬而望。到了第九天,只见和尚领着七八个人,挑着两担箱笼,若干吃的东西。抬着一乘有人的小轿,来到船边。掀起帘子,走下来一位美貌女子,大概二十四五岁的模样。和尚引着女子与杨益相见,对杨益说:这时我的亲侄女,守寡在家里,我特地让她来服侍大人。她自幼学了一些法术,大人以后,凡事都依着她,可保你无事。天色已晚,和尚一行人就在船上歇了。丫环门去烧火做饭给众人吃了。李氏用银子赏了船家。吃罢酒,众人都去睡了,杨益和李氏到官舱里休息了。
第二天,和尚起床,和众人吃了早饭,就告别离去了。对李氏说:我吩咐你的事,你要务必小心,不可托大。荣迁之日再会。且说这李氏不仅长得妖娆美貌,更是秉性温柔,十分伶俐,天资聪明,和杨益彼此相爱,好像一对结发夫妻。又行了数十日,来到了一条河上,这河东通巴蜀川江,西通滇池夜郎。诸江会合的地方,水势十分湍急,无风起浪,十分难渡。水手需要吃饱饭才好开船过江。一但开了船,风急浪大,不能停手。更何况江中都是锋利的暗礁,要十分小心。船上的打点完毕,将要开船,只见李氏慌忙对杨益说:不可开船,还要躲避三日大风,才能过去。杨益说:现在没有风,为什么不开。李氏说:这大风只在顷刻间就要刮起来了,要我说,快把船停放到浦里去,躲过大风。杨益正要试试李氏的本事,就叫水手把船停靠到浦里。水手说旁边有个石汜浦,人家很多,什么都有,正好停靠歇息。水手刚把船撑到浦子口,就见大风从西北角上吹了起来。刚开始只是扬尘,后边就吹倒树木,翻起滔天巨浪,鬼哭神嚎,十分惊人。这阵大风不知道吹坏了多少船只,直到日落时分才停息。
第三天,又刮起了风,到了午后,风停了。有几只小船,载着集市上的货物来贩卖,杨益见李氏不仅懂得法术,还知晓天文,心中十分欢喜。就让船上的人买了新鲜的果品,奉承李氏。有一只船上有个卖蒟酱的,杨益说:我只听说蒟酱是滇蜀之地的美味,也没有吃过,何不买一些给李氏吃。让水手去问价钱,说是五百贯钱。杨益说:小厮,去问夫人讨些钱来买酱。小厮来问夫人讨钱,李氏说:这酱不要买,买了有麻烦。小厮回复了杨益。杨益说:买一罐酱能有什么麻烦,肯定是嫌贵了,不舍得出钱。然后用自己的钱给了卖酱的蛮子,拿着酱来到舱里品尝,这酱是香气袭人,颜色如红玛瑙一样可爱。吃在嘴里,十分甜美。李氏看见了慌忙拿了盖子盖住,说道:老爷不可以吃,麻烦马上就来了。这蒟酱咱们这里没有,产地在南越国。其木似谷树,其叶如桑葚,长二三寸,不肯多生。九月后,下霜后才能成熟。土人采摘了,酝酿成酱。进献给王家,十分珍贵。这个是偷出来卖的,事情已经败露了。
原来这蒟酱是都堂让县官差遣当地富户去南越国,用重金购买的,都堂都不敢享用,是要进献给皇帝的奇珍。富户千辛万苦,花费了无数钱财,才得来这一罐。正要换个银罐子来盛,送给县官,却被这蛮子偷了出来。富户因丢了酱,十分慌张,派人四散缉拿,就好像死了人一般。有人给富户通风报信,富户押着蛮子,架着一搜快船,二三十人手持刀枪,鸣锣追击,杀到杨益船上来了,要来取酱。那船还有半箭之地。杨益听见风声紧了,十分慌张,躲在船舱里,不知如何是好。李氏说:我让你不要买,如今惹出麻烦,这些蛮子们,动不动就动刀动枪的,哪里顾忌什么礼法。然后让杨益不要慌张,让小厮取来一盆水,念了个咒语,朝着水里一划,只见那快船,就如同钉在水里一样,不管怎么撑就是不动。船上的人都惊慌起来了。大叫到:官船上有人会妖法,快去请人来斗法。这时李氏已经叫水手过去说:各位不要着急,官船只是在此地避风,因有人拿了蒟酱来卖,我们不知就里,买了这酱,但却不曾动。现在原物送还,钱也不要了。快船上的人见这么说,又听闻不曾吃了他的酱,说道:只要原物奉还,你买酱的银子也还给你。然后把酱送回去,对方还了银子,两边都不曾动刀兵。李氏把手在水盆里画了几画,那快船就飘了出去。杨益说:这次多亏了夫人,才躲避了这场祸端。李氏说:今后你只要听我的,保管你没事。
次日,风也停了,众人吃了早饭,开船过江了。又走了几天,到了安庄地界。本县的吏书、门皂人役都来参拜迎接。安顿好夫人行李后,杨益到了后堂和徐典吏相见,吃了酒席。饮酒之际,杨益对徐典吏说:我初来乍到,不知道风土人情,还请你指教。徐典吏说:我还需要长官扶持,不敢当此言论。这里和马龙连接,马龙有个薛宣尉司,他是唐朝薛仁贵的后人,富可敌国。当地的蛮獠,都受其约束。本县衙门有个惯例,长官入职后,先去看望他,他才来回礼,彼此礼尚往来。还请长官留意。杨益又问此处离马龙多远。徐典吏回答说:大概有四十余里。然后两人又说了一些当地的事务,喝完酒,各自散了去了。
杨益对夫人说了薛宣尉司的事,李氏说:宣尉年纪小,很是聪明,要是小心和他处好关系,不仅可以得到他的钱财,我们今后还得依靠他。我们不可托大,说他是土官,也不可怠慢他。又说到:三日内,有个穿红衣服的妖人要来搅闹,来见你时,你千万不可被他哄骗的站起身来,不要理他。杨益一一记在心里。过了三天,杨益到城隍庙上过香,就到公堂上就坐,下属都来拜见他。只见台阶下有个穿红布员外领、带顶方头巾的土人,走到杨益面前,也不下跪,口里说道:请起来,给老人作揖。杨知县问他:你是什么地方的老人,和我这衙门有什么关系。老人也不回答他,只是不停的说:请起来,给老人作揖。杨知县不理他,只是他三番五次在自己面前无礼,又见旁边看热闹的人多了,有损威严。只记得夫人叮嘱说不要起身。当时气急了,哪里顾得了别的,就让皂吏上前拿下去,照实打。众皂吏一哄而上,把老人拉下去,打了十大板。旁观的官员都来求饶,杨益这才把他赶出去。老人一边走一边说:不要慌。
今天本来是知县坐堂的好日子,不想被人搅闹,杨知县闷闷不乐的退了堂。李氏说:我吩咐你不要理这个穿红衣服的人,你怎么又和他计较。杨益说:我听你的话,并不曾起身,端端正正的坐着,只是打了他十大板。李氏说:他是来斗法的,你若起身,他便夜来变成妖怪来作怪,百般恐吓你。你如果怕死讨饶,这县官就是给他做的。那些门皂吏书,都是他一路的,哪里有人肯站在你我这边。如今他被打了,他却不来吓唬你了,今夜一定会来取你的性命。杨益不知如何是好。李氏说:不妨事,你且放宽心,晚上自有道理。到了晚上,吃了饭,收拾停当。李氏先把白粉灰按照方位,画了四个符,中间也画了一个符。就叫杨益坐在中间符上,对他说:夜里如果有怪物来惊吓你,你切记不要动,只是端坐在符上,不要怕他。李氏说完,在箱子里拿出一个三四寸长的大金针,用香烛朱符供奉在神像前,坐在白圈子外等候。
约摸到了两更时分,耳边听见风雨之声大作,越来越近了。到了房门口,如同裂帛声响,飞到房间里来。这个怪物,如同茶盘大小,看不真切,向着杨益扑了过来。到了白圈子外,被挡住了,绕着圈子不停的飞。李氏念动了咒语,把神符望空烧了。这怪物在外边飞的更急了,说时迟,那时快,李氏双眼定睛,看着这怪物,大喝一声:住。一手将怪物按在地上,仔细一看,好像一只大蝙蝠,浑身黑白花纹,长着一个鲜红的长嘴,看了十分怕人。杨益惊得呆了,半天才回过神来。李氏说:这个怪物是老人的化身,若是把它打死在这里,那老人就死了。恐怕不好收手,他的子孙也多了,一定会来报仇,我暂且留着他的性命。把两片翅膀叠在一起,用金针钉在白圈内的符上,这怪物再也动弹不得。拿了篮子盖好,担心猫鼠之类的偷吃了。
次日,杨益早起升堂,只见有二十来个老人,衣服齐整,跪在知县面前,说道:我们都是庞老人的亲戚,庞某不知道高低,昨晚冲撞了老爷,被拿住了。还望开恩,饶他一回,小人和他一定会来孝敬老爷。杨益说:你们既然知道,我如果没有本事,也不敢来这里做官。如今我不杀他,看他怎么逃生。众老人说:实不相瞒,这县里的事以前都是他们几个把持的,不让官府做主。如今知道了老爷的厉害,再也不敢冒犯了,饶了庞老人一次,县里的人自然归顺。杨知县退堂,来后衙见了李氏。李氏说:等明天他们再来求饶,才可放他。
又过了一夜,杨知县升堂,众老人又跑来求饶。杨知县说:看在你们众人的面子上,暂且饶他一次,下次再无礼,决不轻饶。众老人拜谢而去。到了夜晚,李氏走进白圈,拔出金针,那个怪物飞走了。刚飞到家里,庞老人就从床上爬了起来,谢过众老人说:差点见不了诸位了。这知县还行,他的夫人可是厉害了。她的法术,不知道从哪里学来的,比我们的厉害多了。过几天,诸位和我一切置办礼物去磕头,再也不要去惹事了。
杨益回到后衙,李氏已经为他准备了厚礼,让他去探望薛宣尉。杨益连夜启程,到了天明到了马龙地界,到宣尉司门前通报,薛宣尉亲自来迎接。邀请他到花园中赴宴,薛宣尉见他虽然瘦小,却是很有学问,又善于言谈,能作诗,能喝酒。于是趁着酒兴来试杨益的才华。让人拿出一面紫金古镜来,对他说:这是紫金铸造的,冲莹光洁,悉照秋毫。镜子背面有四卦,按卦敲它,有四种声音,中间则是黄钟之声。汉成帝曾经拿着镜子给飞燕画眉。杨益看了古镜,做了一首诗:猗与兹器,肇制轩辕。大冶范金,炎帝秉虔;凿开混沌,大明中天。伏氏画卦,四象乃全。因时制律,师旷审焉。高下清浊,宫徵周旋。形色既具,效用不愆。君子视则,冠裳俨然;淑婉临之,朗然而天。妍媸毕见,不为少迁。喜怒在彼,我何与焉?杨益写完文不加点,拿给薛宣尉看,见写的如此好,不觉交口陈赞。又拿出一面小镜子,让他再作一首。杨益又作了一首:察见渊鱼,实惟不祥。靡聪靡明,顺帝之光。全神返照,内外两忘。
薛宣尉更加敬服杨益,一连留他住了五日,每日盛情款待。杨益要告辞而去,薛宣尉再三挽留,问杨益的年龄。不成想杨益三十六,宣尉二十六,年长十岁。于是二人结为兄弟,彼此欢喜。又摆酒送行,送给了杨益二千两的金银酒器。杨益再三推辞后才接受。杨益拜别了薛宣尉,回到县里。只见庞老人和一干老人,备下礼物和每人一百两银子,共有两千余两,送到县衙来了。杨益见他们如此殷勤,就留他们在县衙吃了酒饭,方才送走。
按照旧列:夷人告状,不管准还是不准,需要现交三钱状纸钱。状子多的时候,也有好多收入。如果遇到人命官司,若是愿意和解,需要估算凶手的家业,请知县把家产分成三股,一送给知县,一股给了苦主,一股留给凶犯。如此就是好官府了。蛮夷中还有一种风俗,如果遇到过节,百姓都来给知县送礼。杨益在安庄三年有余,得了好些钱财。都寄托在薛宣尉府中,宦囊十分丰厚了。一天,他对薛宣尉说:知足不辱,我在这里,承蒙兄弟的厚爱,现在积攒的钱财也做够过日子了,马上要辞官还乡了。我这里积攒的财物,如何弄到家中,还望兄弟帮忙。薛宣尉说:你既然已经辞职了,我也不留你了,你的财物,我自会派人给你送到船上去,不劳你费心了。杨益告别薛宣尉,回到县里,召集庞老人等一众老者,分给他们一些小礼物。起身之日,百姓都摆列香花灯烛来送行,见杨益没有什么行李,只有几个来时的箱子,却不知财物早就送到了船上。
走了一个月有余,来到了旧时停船的地方,停在岸边,只见和尚和几个人都在岸边等候。上船和杨益相见了,欢喜无限。当即设宴,聊叙离别之情。杨益把在县里的事一一说了。和尚说:我今天前来,没有别的说得,只为我侄女而来。她原来是有丈夫的,只因你的缘故,才让她陪伴你到安庄县里帮助你。谢天谢地,平安无事归来了,李氏还要送还给他原来的丈夫,财物任凭你处置。杨益听说了和李氏双双大哭起来,杨益又是自杀,又是愿意舍去钱财,都要和李氏在一起。可是并不被和尚首肯。到了第二天了,和尚将所得的钱财分成十份,杨益六份,侄女李氏三份,自己一份。让李氏和杨益分别,二人大哭不止,好像生离死别一样,最后还是分开了。由和尚将杨益护送到临安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