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柑橘黄龙病众所周知,促进生物防治至关重要

作者:新农资观察

柑橘黄龙冰HLB在中国俗称"黄尖病"、"死病"等,非洲和印度的一些国家也被称为"绿果病"。这是世界柑橘生产上一个系统性发生的毁灭性疾病,也是当今国际柑橘生产中危害最大、疫情最快的,迄今为止在有效防控上还没有完全克服科技问题。

柑橘黄龙病众所周知,促进生物防治至关重要

1.柑橘黄龙病的发生与分布

柑橘黄龙病于18世纪中叶在印度首次报道。中国的第一份报告是,1919年在广州汕头地区发现汕王,此后在中国南方的橙子地区传播和发展,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如今,柑橘黄龙病已在亚洲、非洲和南北美洲近50个国家和地区发生,危害越来越严重。其中,佛罗里达州、巴西圣保罗,以及中国的广东、江西等省份是受黄龙病威胁最严重的地区。关于我国柑橘黄龙病的发生和分布情况,在广东、广西、江西、福建、云南、贵州、四川、浙江、海南、湖南等11个省市均发现黄龙病。

例如,由于黄龙病猖獗,闽南脐橙的面积已从150万亩减少到80多万亩。据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014年在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市)开展柑橘黄龙病和柑橘木虱专项调查:除重庆和湖北省外,其余省份均未发现柑橘黄龙病和柑橘木虱。其中: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四省地区在全省范围内发生。至于柑橘黄龙病和柑橘木虱发生之间的地理边界:最北端的边界:北纬29度29'。而柑橘木虱分布区逐渐向北移动,2004年调查出现北纬29度47'的地理位置,与1982年向北移动1度02'相比,2014年调查向北移动18',与柑橘黄龙病逐渐北移的趋势有关。

2. 柑橘黄龙病田间症状的诊断

2.1 树冠

(1)黄尖:叶的黄色尖端可以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在绿色树冠上找到,特别是在冬季和秋季。

(2)冠部稀疏:柑橘新冠感染黄龙病后小而小,常出现等锡症状,其枝条易枯萎,叶片也易早秋。因此,表冠性能稀疏且泛黄。

2.2 刀片

(1)均匀变黄型:病树在吐出新的末端,新叶首先生长,尚未变成厚绿色会停止变绿,均匀变黄,但叶子的大小正常。

(2)斑驳变黄型:新叶变绿后,从叶基部到基缘附近,逐渐淡成淡黄色至黄色,并继续向上扩张成黄斑,整个叶呈黄绿色,叶子不能长时间脱落。叶子上斑驳的形状和位置通常是不规则或有雾的,没有明确的界限。大多数斑驳斑点起源于静脉,基部或边缘,在诊断黄疸症状方面更准确。

(3)同位素黄变型:叶脉和叶脉附近呈绿色,脉间叶肉呈黄色,类似于锰缺乏、缺锌症状。但这并不是真正的等蛋白病,而是因为黄龙病引起的根部局部腐烂,导致脂肪吸收能力下降,导致叶子褪色。

柑橘黄龙病众所周知,促进生物防治至关重要

2.3 鲜花

病树开得很早,更多。花小或变形,花瓣多,短而厚,颜色为黄色。花很多,但很多都无果而终。

2.4个水果

(1)红鼻果实:患病树的果实比较小,囊瓣均匀性不好,成熟后往往会出现红色,被果农称为"红鼻果"。红鼻子水果通常从手柄开始变黄,而正常的水果改变颜色则相反。

(2)绿色果实:发生在非洲发绀地区,大部分病害还不成熟脱落,有的挂在树上没有脱落也颜色不均匀,在太阳背面一直保持青色,所以得名青色果实。

(3)水果变形:水果的形状不整齐,变形。

2.5 现场诊断行业标准

目前,农业部《柑橘黄龙病田间诊断行业标准》为黄尖叶斑病。

3. 柑橘黄龙病的病原菌

近百年来,对柑橘黄龙病的病原菌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和激烈的争论,经历了病毒、支原体、rik亚体、细菌等多个认识阶段。最终的共识是,黄龙病是由植物源性细菌引起的细菌性疾病,可以破坏韧带皮肤的功能。一旦感染了细菌,叶子光合作用形成的营养物质就无法通过韧带有效地转移到花、果实和根部,导致叶子变黄,末端发黄,直到植物死亡。

柑橘黄龙病原体是局限于韧带寄生虫的革兰氏阴性菌,属于变形杆菌,α变形(Alphapro-teobacteria),根瘤菌,根瘤菌科和候选韧带解放。根据病原菌16SrDNA(16S ri-bosomal DNAs,16S rDNA)和β操纵基因的序列特征,以及载体和病原体特性,将柑橘类风湿龙分为亚洲种、非洲种和美洲种。黄龙病是亚洲分布最广、危害最强的物种。

Kobida认为,我国柑橘黄龙病原菌是亚洲韧带幽门螺杆菌(L.asiaticum),病害温度为27°C-30°C,田间由亚洲柑橘木虱传播。迄今为止,病原体尚未被人工培养,因此它被称为韧带中难以培养的细菌。

4.柑橘黄龙病的寄主植物

黄龙病可侵染多种柑橘类植物,主要是柑橘属、三叶柑橘属和金缕梅属。包括宽皮橙子、橙子、宜昌橙子、葡萄柚、蕨类植物、金黄色柑橘和杜松子酒品种及栽培。各品种之间在抗病性方面存在差异,其中宽皮橙子、宜昌橙等品种最易发病,葡萄柚次,其他品种较耐病,而抗病性最强,感染后未出现症状,尚未发现免疫品种。Severinia buxifolia和Murraya Paniculata也是黄疸的寄主植物。黄龙细菌也可以在木苹果(Limonia acidissima)和假黄色皮肤(Clausena exceuata)中存活一段时间,它们是黄疸病的临时宿主。

5. 柑橘黄龙病的病媒

大量研究表明,柑橘虱是柑橘黄龙病传播的唯一天然媒介。主要包括非洲柑橘虱(Trioza erytreae),亚洲柑橘虱(Diaphorina citri)和cacopsylla citrisuga。据悉,非洲柑橘虱对热敏感,主要传播黄龙病的非洲种,亚洲柑橘木虱耐热,主要传播黄龙病亚洲种和美洲种,柚木虱分布地理范围窄,主要传播黄龙病亚洲种。亚洲柑橘木虱通过携带来自香味寄主植物的细菌,然后将其转移到健康的橘子树上来传播CLas。亚洲柑橘木虱成虫可以传播的病害比若虫少,如果昆虫服用CLas植物后体内细菌的相对浓度会迅速增加,成虫相对缓慢,3-5岁如果虫子后细菌可以终身传染,而1-2岁如果虫子不能。[10]。

柑橘类植物中的基因表达在感染CLas时会发生变化,导致亚洲柑橘虱的选择和摄食行为发生变化。寄主植物感染CLas通过诱导寄主植物产生某些挥发性化学物质和黄变来吸引亚洲柑橘木虱进食和产卵,但患病植物随着亚洲柑橘木虱摄食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再加上一定的信息刺激影响亚洲柑橘木虱在韧带中的摄食行为,迫使其转移到其他植物上, 并促进CLas的传播。

大量研究数据也指出,亚洲柑橘木虱在黄龙病传播过程中还具有终生毒性、高传播率、快速传播随风传播等特点,在桔园春夏秋三点抽水和冬季清空等关键时刻, 是彻底防控亚洲柑橘木虱防治柑橘黄龙病的最有效措施。

6.柑橘黄龙病的发病率和发生规律

柑橘黄龙病的发生与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密切相关。从气候条件分析来看,一般温度比较低,不利于柑橘木虱的生长繁殖,柑橘黄龙病的传播相对较慢。如果高海拔高纬度地区温度比较高,是木虱生长繁殖的最佳环境,所以黄龙病传播快,危害严重。因为柑橘木虱在产卵过程中需要高达18摄氏度的温度,气候也需要干燥。罗忠福报道,在海拔和纬度相对较低的贵州省柑橘园中,春季是有利于木虱繁殖的季节,而黄龙病的流行发生在秋季。

吴元发指出,黄龙病的发生往往与化肥农药的使用直接相关。他的发现是,只有施用腐烂的农场肥料果园一般不会发生黄龙病,有一些野生山地或无人管理的从未施肥的柑橘园,柑橘树也没有发现黄龙病,而直接施用假复合肥或混合喷洒各种农药,大多会出现黄龙病。广西桂林泉城县莲花镇汕头村,很多橘子果园,由于使用了假的"桂绿"复混肥,出现了严重的黄龙病爆发,不是"肉桂绿"的桔梗园没有发生黄龙病。笔者认为,栽培环境直接影响桔子树的免疫力,如环境适宜性和栽培技术等,柑橘树生长强,对黄龙菌的抗性会增强,自然会减少黄龙菌的侵袭,从而实现黄龙病的有效防治。

7. 柑橘黄龙病防治进展

7.1 增强植物检疫

农业部长期以来一直将柑橘黄龙病列入检疫对象清单,实施极其严格的植物检疫措施,对控制我国尚未发生的地区,特别是养江北流域柑橘种植区黄龙病的传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要求加强外部检疫和原产地检疫,严格预防美洲黄龙病,非洲种及其变种及相应的病媒昆虫入侵我国,造成新的危害。

7.2 无病苗的栽培

2006年,国务院农业部颁布了《柑橘无病毒育苗规范》行业标准,对桦木和穗病的选型、处理和鉴定都做出了明确规定。我们认为,更切实可行的做法是推广应用浙江省的防虫网栽培柑橘幼苗的经验,可以直接阻断亚洲柑橘虱的入侵和传播。

7.3 柑橘木虱的预防和控制

研究资料显示,亚洲柑橘虱在进化过程中形成识别新柑橘芽的能力,当橘园内出现大量嫩端时,就会吸引木蝇虱成虫前来产卵繁殖,成为柑橘末期的重要害虫,导致黄龙病的发生。近年来,我国科技人员和桔农进行了大量亚洲木虱药效筛选试验,筛选出甲基氰化物、阿维菌乳液、阿维菌。矿物油、拟除虫菊酯润湿粉、联苯酯乳液、氯氰化物脂肪乳液、蜗牛乙酯等均显示出优异的抗蚀效果。

笔者认为,要做好对桔园木虱的预测和预测,监测木虱的动态,在桔子区域实施联合防治,才能取得木虱防治的全面成功。它可用于诱使木虱变成昆虫,准确预测木虱的发生期、虫口密度,及时预测杀灭时间,可显著提高防控效果。

7.4 促进生物控制

大量数据表明,生物防治是防治柑橘黄龙病最安全、最好的方法。利用寄生蜂来控制柑橘虱子在非洲国家留尼汪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浙江柑橘研究所杜丹超、卢连明研制的亚洲柑橘木虱微生物源农药防治效果较好,使用温和紫青霉素菌株ZJPL08湿粉和刀孢子蜡吡哆醇ZJPL09湿粉(悬浮液)防治亚洲柑橘木虱的效果,7天内药物效果达到90%以上。

张玉良利用植物来源的苦甜水分粉防治柑橘木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安徽利尧、安徽丽源、玉江区农业局陈绍荣等

柑橘黄龙病众所周知,促进生物防治至关重要

2019中国(西部)柑橘栽培管理技术峰会

科学种植,合理奖励

2018年,柑橘危机,正式迎来品质价值的时代;

2019年,全国柑胭挂果面积将增加30%以上,仅广西省就有多达400万亩的柑橘挂果,未来价格将面临生产压力,未来柑橘产业链如何突破?而四川西部重点地区,正在迎来品种更替最热的时期,未来哪些品种更值得关注?

品种时代、品质时代、品牌时代,我们如何引领新的柑橘周期?

农资头条,作为一股新型的农业传媒力量,将站在产业链的巅峰,与您一起看未来!本次邀请了国家柑橘技术专家,为西部柑橘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会议内容:

1、中国柑橘产业报告(农业头条编辑,周秋林)

2、全国柑橘品种栽培趋势(中国广西柑橘协会、莫刚帆)

3、四川省重点柑橘品种分析(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橘研究所曹立老师)

4、柑橘富产修剪方案(四川省著名柑橘栽培管理专家袁兴良)

5、柑橘土与科学施肥(华中农业大学胡成晓先生)

6、莎莎病科学防治技术(湖南农业大学防治夏皮病第一人,何克佳教授)

7、柑橘主要异种素管理及黄变防治(波兰阿东、刘刚)

8、玉培管理与优质柑橘(Biozim、意大利、华乡)

9、晚熟柑橘安全冬季管理(四川省著名柑橘栽培管理专家,周从庆)

10、果农端互联网销售思路(四川石灰爱农业、邓莹)

主持人:农业头条新闻

发起人:

波兰阿多姆有限公司

意大利 比奥兹姆

时间:3月29日,3月30日的全天会议

地点:中国眉山

费用:888元/人,农头APP注册会员,享受688元/人(含中午30点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