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某连部,远处走来了一个摇摇晃晃的身影,几个正在巡逻的解放军十分紧张,这个人踉踉跄跄仿佛喝醉了一般,但确实是朝着他们来的。几名士兵仔细辨认了一下,发现这个人厚厚的泥污下面俨然穿着一身完备的国民党军官服装,立马架起手中的步枪,对准他。
谁知这个泥人并没有任何被吓到的意外,也没有一丝停下来的意思,他只是爽朗地举起双手,亮出了没有一丁点武器配备的空荡荡的腰间。但是这并不能让几名战士放松警惕。“我要见你们的司令,送我去你们的连部”,这“自投罗网”的招式小哨兵们还是第一次遇见,再三确认无误后,他们只得按照这个来路不明的国民党的意愿将他转移至连部。

赵炜
连部的战士也搞不清楚状况,只好继续将他移送至营部,就这样一级一级往上送,他终于被送至了辽南军区。“我是902情报员,李克农知道我的身份”司令员不解这位自称情报员的人到底是什么意图,只好打电话向中共中央情报部求证。
得到了中共中央肯定的答复后,这名902情报员的身份终于水落石出。他叫赵炜,是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部的作战参谋,主管东北国民党军司令部的机密室,并负责标示国民党军东北各区的兵力配置和团以上兵力驻地表。
他的职位虽然在机密室并不重要,但是可以接触到的一手机密文件可是海量的。很多秘密文件都会经由他的手,包括一些作战计划,火力配备等文件都可以轻易得手查阅,连军力部署,都会在机密室用沙盘模拟,他抬眼一看,心里便有数了。
这样一个整天泡在敌军心脏处的情报员怎么能轻易地放走,辽南军区并没有立马将他转移,而是想要把这位情报员知道的所有信息都挖掘干净。时任军区情报科的夏科长不断地询问赵炜,即使才刚刚冒着生命危险长途跋涉的赵炜也十分配合,足足写了三天的材料才离开辽南军区,前往东北辽东分局。
赵炜此次出逃一路十分艰险,为了躲避国民党的哨兵,他不敢走桥,只好从河水中游泳过来,也不敢乘坐交通工具,连大路都不敢走,因为他穿着一身显眼的国民党军官制服。他只能挑荒野地走路,还要注意避开国民党在野外的驻军部队。他从沈阳的丈母娘家出逃时,由于情况过于危急,甚至连毛呢大衣都没有穿,东北寒冷的晚风像刀片一样剜着他湿透冰凉的身体。
他深一脚浅一脚在高粱地里前行,庄稼锋利的叶子在他身上划出了一道道口子,他十分狼狈,可是为了活命,他必须竭尽全力出逃。自从他知道自己间谍的身份已经暴露,除了豁出命逃亡,他别无选择,只要被捕他的命运必是凶多吉少,而且他之前在未婚妻外婆娘家给机密室的一通电话已经暴露了自己在沈阳的事实,沈阳国民党军必会收到抓捕他的通缉令。他抬头看着天上的北斗星,朝着西南不断走去,走到西南的解放区就安全了。
就这样赵炜在荒山野岭里走了整整三天四夜,途中还徒步翻越了一座大山。渴了就喝山泉水,饿了就抓起庄稼地里的生粮食送入口中。途中,他幸运地找到了几处农家,他谎称自己是作战时不慎丢了阵地,为了保命逃亡的军人,获取了农民的同情与信任,借住了两晚。
东北战场
这一路上,他除了睡觉一刻不停地都在奔走,凭借着双脚,从沈阳逃到了旅顺。等他到达了解放区后,脱下鞋子,他的脚早就磨得血肉模糊,与袜子等衣服粘连在一起,撕下来一点就钻心地疼。赵炜此次暴露也完全在意料之中,1947年9月27日,赵炜像往常一样去沈秉权夫妇处的秘密电台向我党传送情报,却意外地看到窗帘的异样,传递了危险信号。
后来他通过同为地下党的姚义口中得知沈秉权已经被特务控制,国民党从沈秉权夫妇的住处翻箱倒柜,找出了一张手绘军图,正是赵炜所绘制的。赵炜十分紧张,担心国民党会顺着蛛丝马迹发现他的存在,但是他通过进一步地了解,认为国民党目前对于地下党掌握的信息少之又少,他擅自逃走反而更危险。
正在他内心挣扎之时,他接到上级指派,要他立即前往北平,向蒋介石当面汇报东北防御作战计划。赵炜表面上从容淡定,实则内心欣喜无比,沈秉权被抓后他一直心神不定,他想趁此次机会去北平会一会当初领他入门当情报员的王石坚。
北平
有了沈阳秘密电台被查的经验,赵炜谨慎了许多,刚到北平,他没有立即去蒋介石的府邸,而是转而去会见了他的老同学纪启仁,他想从老同学口中探一探北平的情况,没想到,刚一坐下,他就得知曾经介绍他加入地下党的朱建国同学已经被捕。朱建国、沈秉权都是直接与王石坚联系的,那么王石坚和北平地下党组织有没有遭到重创呢?
赵炜现在无从得知,眼下他只能先赶忙找个安全的落脚地,于是他来到了同学李保诚的宿舍借住。从李保诚处得知,此番国民党行动,已经抓了十多个地下党。北平地下党组织无疑已经遭受了重创,赵炜心中一凉,但是表面上他还是得附和李保诚,假装很为加入地下党的同事惋惜。
赵炜晚年的爱国主义演讲
抓的人越多,国民党掌握的情报就越多,根据这些情报一定可以循着蛛丝马迹把他揪出来,只是时间问题罢了,赵炜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该怎么办,身边的接头人都被抓捕入狱,他则犹如一只断线的风筝一般,不知道何去何从。他已经与组织失去了联系,接下来要逃走吗?他脑海里闪过了这个大胆的想法,但是很快就被压下去了,他想起王石坚曾对他说过“你的位置很重要,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离开自己的岗位。”这句话仿佛是一颗定心丸,让赵炜稍微找到了一丝平静。
确实如王石坚所言,赵炜这个职位对于我党获取国民党重要情报至关重要。在此次暴露之前,赵炜曾为我党做出了许多突出贡献。1947年,赵炜向共产党透露了国民党军第四次进攻辽南的详细作战计划,甚至还附上了一张示意图。
特工影视形象
“杜聿明拟纠集60军、93军、52军和即将从热河调至新宾的13军共12个师12万余人,在梅河口、三源浦、七道沟( 即今浑江市)、通化、集安、长白山一带,与我决战,占领我辽东军区临江、靖宇、抚松、长白根据地,以实现其‘北守南攻、先南后北’的战略;其主力进攻部队是13军的89 师与54 师;集结地在新宾的三源浦;进攻日期,定在4月初。”
这则详细的情报对于后面我军歼灭国民党军13部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当时13军接到了杜聿明的指令,要从赤峰赶往沈阳,赵炜为了摸清行军的具体方位,假借探望同学的名义,和13军踏上了同一班列车。正当赵炜与13军里当参谋的老同学相谈甚欢时,13军军长石觉厉声呵斥他,质问他这个与队列毫不相干的人为什么在火车上,并且将他赶下了车。
赵炜悻悻地下了车,但是刚才与老同学交流的信息已足够他把握13军的动向,他赶忙回到机密室,起草了一则假命令,大致意味着让石军长火速更改行军地至新滨三源浦,占领兰山制高点。因为赵炜得知共产党已经在兰山脚下布好了袋形阵,此时要13军攻占兰山高地,就是引国民党入袋。兰山地势险要,三面都是高山,只要入了阵,全军被灭是无疑的。
国民党军队
命令拟好后,经由一层层的签字,立马发往了前线。不出所料,13军此行受到了极大的重创,直接导致国民党在此次战役上的失败。也是东北战场上的一个转折点,共产党军队占据了主动。而杜聿明的“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计划也失败了,蒋介石认为杜聿明指挥无能,大骂杜聿明。
杜聿明后续回头追查这则引发失败的致命命令时,由于经手人太多,最后无法定责,只好不了了之。根本无人能想到,这样一条改变国民党军的假命令,竟是由一个毫不起眼的通讯员赵炜起草的。
在接下来的6月中旬,四平战役期间,赵炜又屡次将国民党军的调动部署及时告知沈阳的秘密电台,依靠着这些可靠及时的情报,我方歼灭敌军一万余人,击毙敌71军副参谋长,俘虏敌军六千余人。若不是后来敌军的救援赶来,我方火力不支,还是有可能拿下四平这个战略要地的。
杜聿明
不过光是对国民党军造成的重创就已经够打击国民党了,收复了42座城镇,解放区又扩大了16万平方公里,使得东南西北各个方位的解放区连成了一片,国民党则被压制在少数据点上,不得已从全面防御转入了重点防御阶段。东北战局也自此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这一切都少不了赵炜的功劳。这也便是为何王石坚多次强调不让赵炜轻易离开岗位的原因。
赵炜并没有放弃在北平的希望,他又努力联系上王啸,确认了北平地下党组织被严重破坏的消息。没想到前一天他刚和王啸交流了想法,第二天王啸家门口就已经被特务严防把守了。赵炜思来想去,决心还是要冒死回沈阳探一探风险。
1947年10月14日,赵炜登上了回沈阳的飞机,回到沈阳后他没有立马回到住处,也没有销假回去上班,他需要先搞清楚自己是否已然暴露。因为在所有抓获的地下党成员家中,肯定可以缴获大量经由他手的情报资料,国民党查到他的真实身份也是理所应当的。赵炜想到了自己的未婚妻,他打算去未婚妻家暂避一下风头,就算有什么紧急情况也可以带着未婚妻一起逃走。
沈阳历史照片
可不巧的是,未婚妻上班去了不在家,家中只有外婆一人。于是赵炜拿起了电话,拨通了那个亡命电话。电话另一头的同事得知是他的来电后,非常惊讶,并且详细地询问了他三遍他的目前位置,赵炜知道大事不好,电话一放下,他连外套都没来得及拿,就跑出了家门,没了命地向解放区逃去。
赵炜是幸运的,经历了这一路逃亡的辛苦后,最终成功地来到了解放区穿上了解放军的军装。赵炜所做的一切努力在日后都没有白费,他是有眼光的,一开始与蒋介石的革命理念产生了异议后,他没有选择继续盲从,而是积极阅读进步书籍,努力吸收进步思想,在年轻时就早早预见了中国共产党日后不可估量的发展。
淮海战役中的解放军
他的强大信念不光支持了他的潜伏工作,更是保住了他的性命,让他可以继续在解放战争胜利后依旧沐浴着温煦的阳光。正是因为有无数像他一般敢想敢干的年轻人,新中国才能呱呱坠地,才能有我们今天美好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