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金勇整理被子。通讯员 王兴辉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马金勇怎么也想不到,进小区送了一单外卖,他就出不去了。
10月27日,是马金勇成为外卖小哥的第三天。傍晚,他接了3单外卖,第三单送往西宁市城西区兴海路30号能源小区。
送完外卖的他往小区大门口走,警察正在关门。他赶忙说:“我要出去,我还要送外卖呢。”一名警察让他“先等一下”。
“怎么回事?抓小偷吗?有人打架吗?”马金勇嘀咕。大门已上锁,他站在门内等待,望着门外的外卖车不知所措。他想,应该很快就能出去了。
一等等到了23时,他听人说,疫情原因小区被封控了。一瞬间,他心情跌落到谷底:“我才上班三天,25号入职,26号开始跑单,今天就出不去了,怎么跑单,怎么挣钱啊!”
马金勇,28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人,之前在西宁市一家餐馆打工。听说送外卖挣钱多,他转行当起了外卖小哥。
负责烧锅炉的物业工作人员李文奎见他一脸茫然,对他说:“走,我带你去锅炉房坐一会,里面暖和。”
马金勇跟着李文奎进了锅炉房,两人在里面坐了一晚。他不敢告诉妈妈和姐姐,怕她们担心。他打电话向领导汇报情况,领导安慰他:“没事,很快就能出来了。”
第二天,马金勇在锅炉房外徘徊,见人就问:“能出去吗?”得到的答复都是“不能”。
得知马金勇被困在小区,西宁市九泰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能源小区项目经理朱瑞玲让工作人员在锅炉房旁的泵房里铺了一张简易床,送来被子和洗漱用品,领着他去做核酸检测。
看他紧张,朱瑞玲说:“小伙子,你先住下来,不着急。昨天我们太忙没顾上你,接下来我们会照顾好你的。我们好几个人也困在这里回不了家,我们一起加油。”
很快,业主们知道了外卖小哥被困小区的事,大家纷纷送来食物,询问他有何需求。有人在社交平台上私信他:“你需要什么就跟我们说。”他的同事也送来饭菜,让穿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转交给他。
被困第三天,马金勇和李文奎坐在锅炉房里聊天,一日三餐由朱瑞玲送上,有馒头、有米饭,有爱心餐馆送来的面条。
第四天中午,他用李文奎的洗发水洗头,把自己收拾干净。朱瑞玲又来送餐了,嘱咐他先别想挣钱的事,健康最要紧,疫情很快就会过去。
马金勇说,他还是有点着急,但会听从安排,配合物业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他又说,大家都惦记着他,他很高兴。
尽管如此,电话连线采访结束时,他忍不住问:“姐,疫情什么时候结束?我什么时候才能出去?”
马金勇惦记着工作,跟他一起入职的外卖小哥都在跑单挣钱,而他却被困在封控区。记者拨通了他所在公司的电话,外卖站点负责人苏志威介绍,公司已启动紧急预案,外卖小哥可提前预支工资。
“我们会每天打电话与他沟通,安抚他的情绪,为他采购应急食品。”苏志威强调,公司没有放松疫情防控工作,每天早晨,外卖小哥需测量两次体温,然后录入系统,向用户公示;站点每天消毒3次,包括外卖车辆和餐箱,做好消毒记录;储备的防控物资很充足,向外卖小哥免费发放口罩等防控物品,督促他们做好自身防护;积极推行“无接触”配送,减少病毒感染的可能性。
随后,苏志威拨打马金勇的电话,让他安心隔离,如果家里需要用钱可以提前预支工资,隔离期间公司会给他发放工资补贴。
马金勇笑了,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了。他说:“大家都在关心我、帮助我,我很感动。等疫情结束,我一定好好干,回报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