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外賣小哥被困封控區後……

外賣小哥被困封控區後……

馬金勇整理被子。通訊員 王興輝 攝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用戶端訊 馬金勇怎麼也想不到,進小區送了一單外賣,他就出不去了。

10月27日,是馬金勇成為外賣小哥的第三天。傍晚,他接了3單外賣,第三單送往西甯市城西區興海路30号能源小區。

送完外賣的他往小區大門口走,警察正在關門。他趕忙說:“我要出去,我還要送外賣呢。”一名警察讓他“先等一下”。

“怎麼回事?抓小偷嗎?有人打架嗎?”馬金勇嘀咕。大門已上鎖,他站在門内等待,望着門外的外賣車不知所措。他想,應該很快就能出去了。

一等等到了23時,他聽人說,疫情原因小區被封控了。一瞬間,他心情跌落到谷底:“我才上班三天,25号入職,26号開始跑單,今天就出不去了,怎麼跑單,怎麼掙錢啊!”

馬金勇,28歲,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人,之前在西甯市一家餐館打工。聽說送外賣掙錢多,他轉行當起了外賣小哥。

負責燒鍋爐的物業從業人員李文奎見他一臉茫然,對他說:“走,我帶你去鍋爐房坐一會,裡面暖和。”

馬金勇跟着李文奎進了鍋爐房,兩人在裡面坐了一晚。他不敢告訴媽媽和姐姐,怕她們擔心。他打電話向上司彙報情況,上司安慰他:“沒事,很快就能出來了。”

第二天,馬金勇在鍋爐房外徘徊,見人就問:“能出去嗎?”得到的答複都是“不能”。

得知馬金勇被困在小區,西甯市九泰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能源小區項目經理朱瑞玲讓從業人員在鍋爐房旁的泵房裡鋪了一張簡易床,送來被子和洗漱用品,領着他去做核酸檢測。

看他緊張,朱瑞玲說:“小夥子,你先住下來,不着急。昨天我們太忙沒顧上你,接下來我們會照顧好你的。我們好幾個人也困在這裡回不了家,我們一起加油。”

很快,業主們知道了外賣小哥被困小區的事,大家紛紛送來食物,詢問他有何需求。有人在社交平台上私信他:“你需要什麼就跟我們說。”他的同僚也送來飯菜,讓穿着防護服的從業人員轉交給他。

被困第三天,馬金勇和李文奎坐在鍋爐房裡聊天,一日三餐由朱瑞玲送上,有饅頭、有米飯,有愛心餐館送來的面條。

第四天中午,他用李文奎的洗髮乳洗頭,把自己收拾幹淨。朱瑞玲又來送餐了,囑咐他先别想掙錢的事,健康最要緊,疫情很快就會過去。

馬金勇說,他還是有點着急,但會聽從安排,配合物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他又說,大家都惦記着他,他很高興。

盡管如此,電話連線采訪結束時,他忍不住問:“姐,疫情什麼時候結束?我什麼時候才能出去?”

馬金勇惦記着工作,跟他一起入職的外賣小哥都在跑單掙錢,而他卻被困在封控區。記者撥通了他所在公司的電話,外賣站點負責人蘇志威介紹,公司已啟動緊急預案,外賣小哥可提前預支工資。

“我們會每天打電話與他溝通,安撫他的情緒,為他采購應急食品。”蘇志威強調,公司沒有放松疫情防控工作,每天早晨,外賣小哥需測量兩次體溫,然後錄入系統,向使用者公示;站點每天消毒3次,包括外賣車輛和餐箱,做好消毒記錄;儲備的防控物資很充足,向外賣小哥免費發放口罩等防控物品,督促他們做好自身防護;積極推行“無接觸”配送,減少病毒感染的可能性。

随後,蘇志威撥打馬金勇的電話,讓他安心隔離,如果家裡需要用錢可以提前預支工資,隔離期間公司會給他發放工資補貼。

馬金勇笑了,懸着的一顆心終于放下了。他說:“大家都在關心我、幫助我,我很感動。等疫情結束,我一定好好幹,回報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