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给您介绍了汉世祖刘秀和隋世祖杨广,今天我们接着看看还有哪些位皇帝的庙号被称为世祖。
三,元世祖——忽必烈,蒙古国建立者成吉思汗的孙子,托雷(射雕英雄传里与郭靖结为安达的那位)的第四子,元宪宗蒙哥的弟弟,是蒙古帝国的第五任可汗,元朝的开国皇帝。
青年时代的忽必烈英明睿智,以孝母闻名。在自己的府邸聚集了刘秉忠,王鹗,窦默,赵璧,姚枢,元好问等一大批汉族的幕僚。1251年忽必烈的长兄蒙哥成为蒙古帝国大汗,进一步筹划扩张,任命忽必烈负责总领漠南汉地事务,率军灭了大理国,又向南宋进军。

1259年9月忽必烈率军抵达河南,接到异母弟末哥派来的使者密报说蒙哥汗病逝。请忽必烈北归继承帝位。忽必烈以“吾奉命南来,岂可无功遽还”继续进攻并多次获胜。直到其妻说其弟弟阿里不哥有不臣之心,为了与阿里不哥争夺最高的权利,在郝经的劝说下,忽必烈撤兵北返(南宋答应割地,送岁币)率军在燕京近郊驻扎,与诸王联络,准备在1260年春天召开库里台大会,推荐新的大汗。
1260年5月,忽必烈在精兵与诸王拥立下自立为大汗,阿里不哥在哈拉和林被蒙古本土贵族推举为蒙古国大汗,双方展开激烈内战达四年之久,阿里不哥投降被忽必烈幽禁,这次内战导致了蒙古内部的分裂。
当时的蒙古四大汗国中,察合台汗国,钦察汗国,窝阔台汗国三大汗国支持阿里不哥,只有伊尔汗国支持忽必烈。阿里不哥投降后各大汗国纷纷独立。导致蒙古虽有巨大的国土,却没有了统一的政权。1271年忽必烈将国号“大蒙古国”改为“大元”,建都大都(今北京市)。1276年灭南宋。
忽必烈建立了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元朝。同成吉思汗一样,是蒙古族光辉历史的缔造者,他在位时重用汉臣,采用汉法,在地方上建立行省,中央设中书省,开创了我国省制之端。并且把钞票(纸币)引入到流通领域,使它成为财政的基础。恢复了王安石之后被取消的国家控粮的政策,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他曾数次征讨日本但都失败。据说涮羊肉就是忽必烈发明的。1294年2月,忽必烈病逝,庙号世祖,谥号圣德神功文武皇帝,
四,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 清太宗皇太极的第九子,孝庄文皇后是其生母,福临是清王朝的第三位皇帝,也是清朝入关的首位皇帝。
1643年皇太极突然驾崩,由于生前未立储,所以皇太极的十四弟和硕睿亲王多尔衮与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豪格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皇位之争。最后老到精明的多尔衮提出以皇太极第九子福临为帝,由自己与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共同辅政,结果获得众大臣和其他各旗旗主通过。
六岁的福临登基后,由叔父摄政王多尔衮辅政。第二年就打进关内,迁都北京,1650年12月摄政王多尔衮外出打猎在喀喇城逝世,福临得以亲政,亲政后对多尔衮削除封号爵位、罢撤庙享谥号等惩处,剪除了多尔衮的亲信余党。废除了诸王贝勒管理各部事务的旧例,集大权于一身,成为名副其实的皇帝。
福临他整顿吏治,改变遇事各衙门奏事只有满臣没有汉臣的现象,下令印信掌管不必分满汉。充分发挥汉人官员的作用;对汉人的上层人物极力加以笼络,升洪承畴为经略,四处平定农民起义,攻城略地的耿精忠、尚可喜、吴三桂封王;将皇太极的女儿下嫁吴三桂之子吴应熊,对死去的汉官表示悼念,赐白金......为了加强对官员的控制,他不许官员之间结党,结社,私交、私宴,不许太监预政。
福临还采取了停止圈地,放宽逃人法等诸多缓和民族矛盾的举施,推行屯田,鼓励垦荒,使经历战乱了几十年的农业生产开始有了转机,面对全国各地抗清高潮,采取抚重于剿的”的怀柔策略,使当时的局势逐渐好转。福临倾心佛教,最宠爱的董鄂妃病逝后,伤心之余要剃度出家,被众人阻拦,董鄂妃病逝三个多月后,1661年福临死于养心殿,年仅24岁。庙号为世祖,谥号为“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结束语:除了以上介绍的几位世祖,还有一些朝代的正式建立者以及北方的君主,也被给予“世祖”的庙号。比如西晋的建立者晋世祖司马炎,十六国前秦的第三位皇帝世祖文昭皇帝苻坚,统一中国北方结束十六国纷乱北魏帝国的第三位皇帝世祖太武帝拓跋焘。
然而也有重新开辟了该王朝的另一个全新历史,但却未被称为世祖,他们是南宋的建立者赵构,东晋的建立者司马睿。您知道为什么吗?您还知道哪些皇帝的庙号是世祖,欢迎您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