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琉璃厂故事114 | 聚珍堂传奇

夏和顺

聚珍堂是隆福寺街最早的书店之一。震钧《天咫偶闻》称:“内城书肆均在隆福寺,旧有三槐堂、同立堂、宝书堂、天绘阁四家。同治中,同立堂歇业。光绪中,天绘阁改聚珍堂,今止此三家。”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则称隆福寺街当年只有三家书肆:同立堂,后改三槐;天绘阁,后改聚珍;宝书堂,近年歇业。聚珍堂开设于光绪二年(1876)。店主刘英烈,原名五盛,字魁武,河北束鹿人。

琉璃厂故事114 | 聚珍堂传奇

△《道咸以来朝野杂记》抄本

相传刘英烈的聚珍堂创业故事颇为有趣。刘英烈年轻时朴实勤俭,有一次在大街上捡到一根线,马上送到三槐堂书店,说这根线可以订一本书。这时恰好有一位顾客在书铺买书,看到这个情景,觉得这个年轻人非常可爱,值得信赖,由此交好,后来甚至出资让他开设聚珍堂书铺。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称:“隆福寺街东口路南聚珍堂书肆(今歇业),本天绘阁旧址,同治中,为一内务府旗人张姓接收,改名聚珍。”看来那位传说中的顾客就是内务府张姓旗人。崇彝还说:“因张氏有旧书数屋,不知好坏,遂充书肆装架之货。”

聚珍堂不仅卖书,还刊印书籍,所印之书包括《聊斋拾遗》、《儿女英雄传》、《石头记》等,皆用小字聚珍本,故以“聚珍”为堂名。并刊有满文书如《重刻清文虚字指南编》(满汉合璧)、《清语摘钞》(满汉分类)等。

琉璃厂故事114 | 聚珍堂传奇

△《钦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书影

聚珍原指武英殿聚珍版书。乾隆年间修纂《四库全书》时,始用刻板印刷,因种类繁多,耗费巨大,当时主管刻书事务大臣金简建议刻制枣木活字摆印书籍,仿宋人制成大小活字25万余枚。乾隆以活字名不雅,乃改为聚珍,所印之书,首页首行之下皆有“武英殿聚珍版”六字。

据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聚珍堂开业后,聘人刻木字准备印书,起初设想刊印坊间不常见之书,后来定位于说部(小说)。光绪丙子年(1876)雕版刊印王希廉评本《绣像红楼梦》,后来又有《三侠五义》、《极乐世界》及《儿女英雄传》等问世。其中以《三侠五义》最有名,道光年间石玉昆撰,内容源自评书。《儿女英雄传》为文铁仙撰,冶庵、俶南二人有所赞助。光绪二十一年(1895),聚珍堂后柜失火,木字皆付之一炬,从此不再印书。

琉璃厂故事114 | 聚珍堂传奇

△王希廉评本《红楼梦》

聚珍堂尚印有《红楼梦影》,刊本题“云槎外史新编”,又题“光绪丁丑校印,京都隆福寺路南聚珍堂书坊发兑”,卷首有太清序,末署“咸丰十一年岁在辛酉七月之望西湖散人撰”,正文回目下均署“西湖散人撰”,中缝有“聚珍堂”三字。云槎外史即清季著名女词人顾太清(1799—1876)。太清名春,字子春,满洲人,著有《天游阁诗》、《东海渔歌》。撰序者乃作者闺友,才女沈善宝。

民国元年,刘英烈长子刘书文继父业经营聚珍堂。民国十八年,幼子刘书升继续经营,大概在其接手后不久,聚珍堂便告歇业。

审读:喻方华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