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英年早逝,却被齐白石奉为人生伯乐

他是文化界的旷世奇才

他英年早逝,却被齐白石奉为人生伯乐

齐白石感激他是自己人生的伯乐

(齐白石回忆陈师曾)

鲁迅与他亲密无间、欣赏他才华蓬勃

他英年早逝,却被齐白石奉为人生伯乐

他是中国漫画的拓荒者

他英年早逝,却被齐白石奉为人生伯乐

他是民国画坛的旗帜人物

他英年早逝,却被齐白石奉为人生伯乐

英年早逝,他不为世人所知

诞辰140年,朽者不朽·陈师曾

2016年,中国国家美术馆非常有诚意的推出了一个展览:朽者不朽——陈师曾特展。但是,陈师曾是谁?回到民国时代,“陈师曾”这个大名,是名震艺术圈的。姑且不谈他显赫的出身,光说他的朋友圈:和鲁迅同寝室、与吴昌硕是师徒、李叔同跟他称兄道弟、齐白石仰仗他成名。如此等等,他可谓名不虚传的“民国画坛领袖”。但遗憾的是,今天再提起这个名字,则显得极为陌生了。陈师曾到底有何造诣?他何以值得已经有一个多世纪代沟的我们,当做一位旗帜人物来缅怀呢?

今天,这些作品在我们眼中,就是民国时代的北京风俗画。但是在当时,却可称得上前卫、新鲜、大胆。不错,在风雅、不食人间烟火气的文人画一统天下的时代,陈师曾将视角对准老北京街头巷尾最底层的、最卑贱的民众,将他们的形象定格在一张张纸本上,陈师曾的意义无异于给千年传统的文人画审美打开了一扇窗。

他英年早逝,却被齐白石奉为人生伯乐

1914年到1923年间,鲁迅在日记中提及陈师曾70多次,谈两个人如何一起游小市,互赠书画印章礼物。鲁迅之弟周作人曾经回忆:一次陈师曾和鲁迅的朋友在街边吃饭,胡同里有一个结婚仪仗队经过,陈师曾甩开大家,独自跟着花轿,一路跟一路看,几乎与执事相撞,友人看此情景挖苦他心不老,看新娘子着迷,陈师曾也不辩解,但是后来才知道他是在画风俗画。

他英年早逝,却被齐白石奉为人生伯乐

虽然没有确凿的记载表明:陈师曾的艺术思想多大程度上与他日本留学经历有关。但是,我们知道作为他同窗的鲁迅,非常喜欢日本浮世绘。这些赤条条来,描绘日本底层民众生活的作品,无疑也会对陈师曾产生一定的影响。鲁迅归国后在新文化运动中,他提出了“眼光向下”的艺术思想。陈师曾的《北京风俗画》,可见与他挚友鲁迅有着共同的主张。

他英年早逝,却被齐白石奉为人生伯乐

另外,陈师曾与齐白石的交情也是美术史上的一段佳话。话说1917年盛夏,42岁的民国教育部职员,又兼画坛名家的陈师曾逛琉璃厂,无意间看到了齐白石的印章,陈师曾凭借一双慧眼,判断齐白石非同寻常,于是特意找到了齐白石的住所,登门拜访。那时的齐白石初到北京,不被画界接受,穷困潦倒。陈师曾的此次到来,改变了齐白石的人生轨迹。二人成为了艺术上的知音,生活上的挚友。

48岁时,陈师曾去世,齐白石悲痛万分的写了这段话:君无我不进,我无君则退”

陈师曾在京生活大概十年时间,这期间也是他艺术活动的高潮期,但是他却宁可当一个业余画家,他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教育上。他著书立说,启发民众认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他告诫世人一切变革都不能脱离中国传统这个载体。《中国绘画史》、《文人画之研究》等著作的问世,是他送给世人的时代精神财富。不幸的是,就在他步入盛年、中国绘画正经历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时,他的生命却戛然而止。

他英年早逝,却被齐白石奉为人生伯乐

1923年48岁风华正茂的陈师曾去世,梁启超在为陈师曾致悼词中说:“师曾之死,其影响于中国艺术界者,殆甚于日本之大地震。地震之所损失,不过物质,而吾人之损失,乃为精神。”

更多内容请收看本期《文化大观园》

首播: 每周六 12:00-12:30

重播: 每周日 09:30-10:00/15:25-15:55

播出平台:凤凰卫视中文台

编辑:王竹 倪塑

他英年早逝,却被齐白石奉为人生伯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