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条有故事的“西路”,张爱玲史良等住过,至今余韵不绝

作者:叩街问巷

1938年夏天,当代上海传奇性女作家张爱玲刚满18岁,在遭受父亲软禁后终于逃至姑姑的公寓处,与早已离婚的母亲团聚。

一条有故事的“西路”,张爱玲史良等住过,至今余韵不绝

张爱玲肖像(1920——1995)

公寓楼高四层,坐北朝南,清水墙面。一梯两户,门上有玻璃,房间墙壁周边有柚木墙裙,还置有壁炉;厨房、卫生间均有热水供应。据说当年建造公寓的许多材料都是直接从英国进来的原装货。公寓整体风格是当时流行的现代主义风格,顶层有露台、回廊和避雷针。可谓领当年潮流和风气之先。能住上这样公寓的人不是达贵显赫,起码也是家底殷实的人家。

一条有故事的“西路”,张爱玲史良等住过,至今余韵不绝

今武定公寓外观(开纳公寓)

这个公寓位于开纳路中段的1375号,显然是当时开纳路上的“地标”建筑,因为它就叫开纳公寓。

一条有故事的“西路”,张爱玲史良等住过,至今余韵不绝

今武定公寓外观(开纳公寓)铭牌

一条有故事的“西路”,张爱玲史良等住过,至今余韵不绝

开纳路是1911年公共租界工部局越界所筑,以英商“汪记洋行”大班开纳的名字命名。1943年10月,租界消失,开纳路改名开源路,1950年改为武定路,以云南省县名为名。后来武定路又向东延伸,此段武定路便称“武定西路”。

一条有故事的“西路”,张爱玲史良等住过,至今余韵不绝

今武定西路景

如今,武定西路东起武宁南路,西至江苏路,最有味道的则是万航渡路至江苏路这一段。

一条有故事的“西路”,张爱玲史良等住过,至今余韵不绝
一条有故事的“西路”,张爱玲史良等住过,至今余韵不绝

总长不过600米左右的马路,一路走去,随处可见一幢幢西式的花园洋房,造型别致的山墙、连券拱窗、斜坡顶、红砖围墙、原木百叶窗等西洋建筑“符号”悄无声息地散发着欧陆风情。沿街一排排货店二楼伸出的木头柱子和三角形的屋檐以及带围栏的阳台……弥漫着一种欧洲小镇的气息和味道。

一条有故事的“西路”,张爱玲史良等住过,至今余韵不绝
一条有故事的“西路”,张爱玲史良等住过,至今余韵不绝

今武定西路弄堂里的老洋房

虽然繁华的静安寺商圈近在眼前,但这条不通公交车辆,略呈弧度的小马路却显得有些寂静落寞,不少房子老旧了,犹如迟暮美人,难得的是它依旧神定气闲,遗世独立,透出一种骨子里的贵族气来。这里的房子可以说幢幢有故事。

一条有故事的“西路”,张爱玲史良等住过,至今余韵不绝
一条有故事的“西路”,张爱玲史良等住过,至今余韵不绝

从江苏路拐进武定西路,一眼就能看见北面花坛中间竖立着奥地利音乐家“华尔兹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的雕像。这位音乐家一生写了500多首乐曲,他谱写的圆舞曲《蓝色多瑙河》举世闻名,流传至今。这尊具有动感的雕像,让人感到优美的旋律似乎正从他手中的小提琴里缓缓流泻,余音袅袅,为富有情调的武定西路平添音乐的符号。

一条有故事的“西路”,张爱玲史良等住过,至今余韵不绝

今武定西路上的施特劳斯雕像

走过雕像数米,透过镂空围栏,一幢古典花园住宅又吸引视线。此住宅建于1912年之后,主立面横纵三段划分明确,爱奥尼克柱贯通两层,有开敞门廊和二层平台。宅前绿草如茵,树木冠盖如云。

一条有故事的“西路”,张爱玲史良等住过,至今余韵不绝

今武定西路爱乐乐团所在

此宅原为潘氏私人住宅,1949年之后成为上海电影乐团所在,近年又成为上海爱乐乐团团部。这幢充满艺术气质的西洋建筑始终与高雅的音乐有缘。

一条有故事的“西路”,张爱玲史良等住过,至今余韵不绝

今武定西路爱乐乐团大门

爱乐乐团斜对面面是一家带餐厅的法式小酒馆,外立面有彩色水泥做出夸张古怪的造型,犹如童话中的蘑菇房,为安静的武定西路又增添了几许跳跃的色彩和音符。

一条有故事的“西路”,张爱玲史良等住过,至今余韵不绝

今武定西路上的装饰

一条有故事的“西路”,张爱玲史良等住过,至今余韵不绝

武定西路上还有不少类似的装饰细节,似乎都在显示它的异国风情。沿路围墙上间隔装饰着一些壁龛,中间镶嵌着西式花瓶,上面的金属叶子看上去有些张扬……更令人惊喜的是一些雕塑小品,如上海美术电影专修学校门前的“雨中戏蛙”、红墙下一个吹萨克斯管的男人、一位拄着司的克的欧洲男子和他的沙皮狗……这些雕塑为落寞的武定西路带来让人莞尔的轻松和愉悦。

一条有故事的“西路”,张爱玲史良等住过,至今余韵不绝

今武定西路上的雕塑

一条有故事的“西路”,张爱玲史良等住过,至今余韵不绝

如今武定西路1357号至1359号是中国著名法学家、大律师、民主革命时期著名的“七君子”之一史良女士故居。

一条有故事的“西路”,张爱玲史良等住过,至今余韵不绝

今武定西路上的史良故居

一条有故事的“西路”,张爱玲史良等住过,至今余韵不绝

史良肖像(1900——1985)

故居是一幢建于1920年代的三层欧式花园洋房。史良生于1900年,逝世于1985年。1946年至1952年曾在东半侧的楼内居住,在此期间,她曾领导民盟华东地区的地下斗争,还在此秘密吸收爱国人士入盟。故居目前不对外开放,只在每年的“遗产日”里才限量让人参观。

一条有故事的“西路”,张爱玲史良等住过,至今余韵不绝

史良故居铭牌

开纳公寓如今也早随武定西路改名为武定公寓,但是曾经发生在公寓内外的一些故事都成为历史,至今让人铭记和津津乐道。

一条有故事的“西路”,张爱玲史良等住过,至今余韵不绝

中共干训班旧址铭牌

1929年,中共中央组织部曾在此秘密举办干部训练班,恽代英任班主任,余泽鸿任副班主任,周恩来,陈潭秋常来此指导工作。

开纳公寓对面是明月新村,建于1937年,属于新式里弄房。1938年,张爱玲的舅舅全家也搬来明月新村居住。张爱玲的母亲和张爱玲舅舅是一对孪生姐弟,感情很好,因此张爱玲对舅舅感情也很深,与表兄表妹相处融洽,每天中午,张爱玲都会带一碗菜,穿过开纳路,到舅舅家与表兄表妹一起吃饭、聊天。

一条有故事的“西路”,张爱玲史良等住过,至今余韵不绝

今武定西路上的明月新村大门

时隔四十多年后,远在美国的张爱玲在她的长篇散文《谈吃与画饼充饥》中写道:

在上海我跟母亲住的一个时期,每天到对街舅舅家去吃饭,带一碗菜去。苋菜上市的季节,我总是捧一碗乌油油紫红夹墨绿丝的苋菜,里面一颗颗肥白的蒜瓣染成粉红。在天光下过街,像捧着一盆常见的不知名的西洋盆栽,小粉红花,斑斑点点暗红苔绿相同的锯齿边大尖叶子,朱翠离披,不过这花不香,没有热乎乎的苋菜香。

张爱玲擅长描摹、铺张和渲染,她的文字如绘画般生动凝练,使老上海的市民生活富有色彩。

一条有故事的“西路”,张爱玲史良等住过,至今余韵不绝

张爱玲与常德公寓

在开纳公寓期间是张爱玲一生最温暖的时光,母亲花高价请犹太教师给她补习英语;舅舅给她讲家族故事……虽然早熟的张爱玲常常在公寓屋顶的露台上走来走去,在“未成年人的自夸与自卑之间煎熬”,但她的心境总体不乏轻松和明亮,所以她能把一碗寻常的苋菜写得如此绚丽多姿,也可见她是真的想念在“开纳公寓”居住的这段日子。

一条有故事的“西路”,张爱玲史良等住过,至今余韵不绝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