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吃货的心中,章鱼墨鱼鱿鱼八爪鱼望潮乌贼花枝……的区别就是红烧、铁板、烧烤、白灼,毕竟章鱼小丸子、鱿鱼圈、墨鱼仔还是很好区分的。
可若它们没有被做成美食,很多人就傻傻分不清楚了,章鱼是不是鱿鱼?望潮是不是就是小章鱼?花枝是鱿鱼还是墨鱼?
今天小编就来当一次课代表,帮大家补补这几位的课,毕竟了解了它们的区别,才能更好地品尝它们嘛
章鱼鱿鱼墨鱼,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别看这哥儿几个名字不少,其实它们都是章鱼、鱿鱼、墨鱼的别称,吃的人多了,五花八门的“小号”也就多了起来。加之这哥仨都有着滑溜的身子、大大的脑袋、好多条腿,哪个名字对应哪个鱼,不仔细观察还真是分不出来。
其实正如《水浒传》中的“阮氏三兄弟”一样,章鱼、鱿鱼、墨鱼也是名副其实的“软式三兄弟”,它们本是同宗同源的“一家人”,就连标志性的“大长腿”也是家族基因。

从动物学角度来说,它们是软体动物门-头足纲下的生物,“头足纲”顾名思义就是“脑袋以下全是腿”。
几亿年前,头足纲家族可是海里的“名门望族”,生物种类有一万多种,但经历了两次生物大灭绝后,如今的头足纲生物只余700多种,主要都是各类的章鱼鱿鱼墨鱼,很多也成了人类这个“两脚兽”的盘中餐。
虽然名字带有“鱼”字,但严格来说,它们都是贝类的亲戚,之所以外观差别这么大,是因为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它们的祖先不满足于贝壳狭小的活动空间,经常主动出击掠取高营养食物,久而久之,贝壳就转化为身体内部的骨头。其中,章鱼的骨头已经完全消失,整个身子都是肉。
那么它们各自都有什么的特点呢?
章鱼:肉质脆嫩的“8脚兽”
章鱼就是我们常说的八爪鱼,又叫八带、八带鮹,看它的名字就知道它有8条腿,因为其他两位兄弟都是“10腿族”,所以光是数腿就能轻松辨别出章鱼。
因为它们能够提前感应到潮汛,腕足还会因此而上下摇摆,渔民看到后能够根据这个来判断潮水的涨落,所以舟山人也称其为“望潮”。
章鱼的8条腿长短相当,头圆圆的像个气球,平时生活在海底,喜欢黑暗的环境,是典型的夜行性动物。因为身体非常柔软,所以它们喜爱钻洞,无论是珊瑚、贝壳还是石头缝,哪里都能是它们的藏身之所。
正因为如此,渔民们也就投其所好,把专门用来捕章鱼的罐子连成串抛入海中,算好了时间拉上来,章鱼就乖乖地趴在里面了。
先别急着说它们笨,“章鱼界”可是出了不少我们熟知的“明星”呢!比如加勒比海盗中的戴维·琼斯船长、蜘蛛侠的宿敌章鱼博士、以及那个曾在2010年南非世界杯上预测8场比赛全中的“预测帝”保罗。
当然了,除了这些,章鱼的肉质在“软式三兄弟”中也是拔尖的脆嫩,为了充分享受它的“嚼头”,生猛的韩国人会直接活吃章鱼,但对于我等普通吃货来说,如果你不想感受吸盘吸在舌头上的酸爽,还是老老实实地品尝几颗章鱼小丸子吧~
墨鱼:最会喷墨的就是它
墨鱼也叫乌贼、花枝、乌鱼,最会喷墨的那个就是它。三兄弟中,墨鱼体内的骨头是最大最硬的,名叫海螵蛸,是一块石灰质的硬骨,它把墨鱼的身子撑的扁平宽大,因此想识别墨鱼,找那个最像袋子的就对了。
它们在生活中是个懒虫,总喜欢找个空间钻进去睡觉,眼睛也总是一副没睡醒的样子。不过,你可千万别被它蠢萌的样子骗到了,在海里它们可是很凶猛的肉食动物,吃东西只吃活的,是天生的猎手。如果群体密度太高或太饥饿,它们彼此还会互相残杀、相互吞食。
但是即便如此,它们也没能逃过成为盘中餐的命运,从古至今,用墨鱼做的菜肴就没有少过,鲁菜传统名菜乌鱼蛋就是很有名的一道,连清朝吃货袁枚也在他的《随园食单》中记录过。
肉都吃了,墨鱼汁人们也没放过,它们大多被放到了墨鱼饺子、墨鱼丸、海鲜饭中,充当天然的食物色素。
鱿鱼:称霸零食界的“流量C位”
人们对鱿鱼可能比对章鱼、墨鱼都亲切的多,毕竟满大街都是“轰炸大鱿鱼”、“烤鱿鱼”、“铁板鱿鱼”。想辨别它们也很简单,看鱿鱼圈就可以,只有长成圆筒型的样子,才能方便地被人们切成圈嘛。因为这个特点,鱿鱼也叫枪乌贼、柔鱼、笔管,可以说非常形象了。
虽然鱿鱼的体内也生长着一片骨头,但却是不同于墨鱼的软骨,看起来就像一片薄薄的塑料。它的体末两侧还有肉鳍,像耳朵一样,非常好辨认。
著名的挪威海怪Kraken,原型就是挪威海附近的大王乌贼,它也叫大王鱿,是目前已知第二大的软体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之一。
而世界第一大软体无脊椎动物是大王酸浆鱿,它们生活在南极海域周围2000米的深海,体长能达到5-10米,腕足上长有倒钩,很轻易就能在鲸脂中划出2英寸深的口子。
虽然很厉害的样子,但它们还是被吃货们盯上了,鱿鱼须、白灼鱿鱼、鱿鱼丝,吃法五花八门,层出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