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2021年棉花重大病虫害防治技术方案

作者:食安云南之声

2021年,全国将普遍发生棉花病虫害,常见的病虫害包括:棉镊子、棉百叶窗、棉叶鼹鼠、棉铃虫、地下害虫(镊子、镊子、镊子)、金针虫、地虎)、幼苗病(枯萎病、萎缩病、炭疽病)、枯萎病、黄萎病、钟病(流行病、炭疽病、 红腐病等),局部发生的昆虫包括:烟虱、斜纹夜虫病、红叶茎病等。为切实做好2021年棉花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棉花生产安全、生态安全和质量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重大病虫害防治率达到95%以上,绿色防控技术应用领域和专业化防控领域达到30%,整体防控效果达到85%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8%以内,农药使用量减少。

  二、防控策略

  采取"预防为主,全面防控、控制和减少药物,保持生产中的铃铛"的方针,播种前和育苗期预防,长期和钟时控制。要优先运用抗种、农艺和生物防治技术,充分发挥棉花自身的补偿能力,利用生态控制和天敌持续控制危害的能力。实施标准用药、精准用药、生物源和环保农药优先选择,推进绿色防控与专业控制一体化规则,提高防控效率,减少农药用量。

  三、重点防控

  (1)西北内陆棉区。包括新疆、甘肃棉产区。重点防治棉花、棉叶、棉马、草盲、棉铃虫、枯萎病、黄枯病、幼苗病害、局部烟虱和绿盲防治。

  (2)黄河流域的棉花区。包括河北、山东、河南、天津、山西和陕西的棉花产区。重点防治棉花、棉盲、棉铃虫、烟虱、棉叶枯萎病、黄枯病、幼苗病、钟病等。

  (3)长江流域棉花区。包括江苏、安徽、湖北、江西和湖南的棉花产区。重点防治棉盲、棉叶、棉铃虫、斜纹夜虫、枯萎病、黄枯病、幼苗病、钟病、红叶茎枯萎病、棉棉条、棉马、烟虱、红铃虫等。

  四、防控措施

  (1) 农艺措施

  清理田地,及时采收棉花,清除棉秆,清除病虫残留物。秋深转,有条件的棉花区秋冬季灌溉节水,低冬病虫基数。从田地里清除杂草,耕种和除草,以减少害虫转移的风险。及时击中顶部,并带出现场专注于加工。西北内陆棉花区棉花田布局合理,避免了棉花与大面积的春玉米、加工西红柿、杂交花作物相邻作业,并远离园林,集中温室棚,减少棉铃虫、草盲、烟粉虱等危害。

  (二) 生态调节和生物多样性利用

在西北内陆棉花区棉花田和林带周围种植蚱蜢或早熟油菜等作物,其他棉花区种植蛇床、波斯菊、百日菊等开花植物,为天敌提供蜜源、引诱、培育天敌,增强对天然敌碱泡菜的防治能力, 棉铃虫,棉叶蛾。棉铃虫常将毛发区棉套玉米、麻条带,诱导棉铃虫成卵,集中杀灭。引进棉花和冬小麦插花,保护和利用天敌。

  (3)抗虫(抗)物种的选择

  因地制宜,选用抗枯萎病、黄枯病品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花地区要选择较好的抗病优质抗虫棉优质产品。

  (四) 种子加工

  根据各棉花区幼苗期昆虫的主要种类,选择合适的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或专用的种子包衣剂进行种子包衣或重新包封。农药可与蚜虫或拟除虫菊酯种子处理剂一起使用,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可用于死草孢子、氨基甲酸酯、苔藓酯、醚甲基环孢素、吡啶等。

  (5)保护和利用天敌

  1. 保护和利用天敌。棉花生长初期注重对棉田天敌的保护和利用,充分发挥天敌在控制危害中的作用。小麦和油菜收获后,将秸秆放在田间2-3天,有利于瓢虫等天敌转移到棉田。苗屿时期,当棉田天敌单位(七星瓢虫头1头、蜘蛛2头、母狮2头、天敌4只、蜜蜂120只)与蚜虫种群比时,黄河流域棉花面积高于1:120,长江流域棉花面积高于1:320,西北内陆棉花面积高于1:150, 不要用药物来控制,使用天敌来控制蚜虫。长江流域棉花区棉花幼苗期从萌芽期开始的一般年份不施用化学农药来预防和控制幼苗。

  2. 人工释放红眼蜜蜂。棉花铃虫成虫在其鼎盛时期人工放卵寄生蜜蜂黄红眼蜂或松毛虫红眼蜂,蜜蜂释放量每10000头/亩,每代蜜蜂2-3次,间隔3-5天,减少棉铃虫幼虫的量。

  (六) 诱杀昆虫信息素

  棉花铃虫冬季成虫开始看到成虫的末期,大面积连续片剂采用棉铃虫性诱发,每亩设置一个秋千芯和干蛾陷阱。长江流域棉花区斜纹夜蜱常发区,大面积连续利用斜纹夜蜱诱因,每亩1个挥发性芯和夜虫诱捕器,成簇诱杀诱杀成昆虫,减少田间产卵量。即使片剂施用生物食品诱导剂,在夜间茧害虫(棉铃虫、地虎、三叶草夜虫等)主要害虫羽化前1-2天,以条纹方式,每隔50-80米在1线棉花植株顶叶均匀施用,可诱杀成昆虫。

  (7)环保药品的防控

1.棉。当效益比低于目标时,黄河流域棉花区和西北内陆棉区苗州3片实叶预卷叶产量为5%-10%,或4片实叶后叶片植率为10%-20%,药点片选用。当单个植物的平均3个叶片上,中下100-300个头时,整个田地被预防和控制。采用氟吡哆醇、双丙酮酯、氟环酰胺、氩胺、丙酮等药物交替使用。

  2.棉铃虫。当转移棉花100株幼苗100多个幼虫100头时,棉花100个菌株的非转导基因积累的卵量为100粒。优先选择棉铃虫核角化病毒、羽衣甘蓝夜行性核型多角化病毒、短稳定芽孢杆菌、苏云金旗(转基因棉田禁产)等微生物农药,化学农药选用虱子、氟虱虫、氟、拟除虫菊、多霉素等进行防治。

  3.棉花失明。西北内陆棉花区萌芽期12头/100株,开花期20头/100株,铃期40头/100株,黄河流域棉区芽期5头/100株,花铃期10头/100株,长江流域棉花区新植株受害率为3%或100株,5头虫害时可进行药物管制。施用时间应在9a.m之前或4p.m.之后,从现场边缘向内给药,药物选择拟除虫菊酯、氟拟除虫菊酯等。

  4.棉叶蛾。当斑点发生时,或菌株发生率低于15%,采摘处理中心菌株时,整个田间有15%以上的植株率统一防控。该药物选择有咔嗒声,阿米西星等。

  5.棉马。幼苗期和芽期主要以种子包衣控制为主,可以用拟除虫菊酯和蚜虫进行种子包衣。开花视虫情而定,可选择金龟绿硬细菌CQMa421、拟除虫菊酯等药剂。

  6.苗族病。以种子包衣为预防导向,选择茧、细指甲膏、鼠尾草酯混合种子或重新封装。在发病初期,尤其在低温阴雨天气及时防控用药,选用枯草孢子,多抗霉素,喷霉。

  7.枯萎和黄变病。选择死草孢子的种子包衣。在疾病发作之前或早期,喷洒或喷洒水滴与萎缩的芽孢杆菌,氨基低聚糖,乙基大蒜素。

  8.贝尔病。病前或一见病前,要花蕾和铃铛集中防喷,或花铃期雨前预防,雨后及时防喷。

  注意事项:(1)优先使用生物农药,注意保护天敌。(2)合理轮换和交替使用不同机理的药剂,避免同一种药剂在一个季节多次单次使用。(3)严格执行农药使用操作规程,遵守农药安全区间。

资料来源:国家农业技术中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