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济南名泉故事一一南泉与太甲陵

作者:名泉

南泉与太甲陵济南南部山区仲宫镇群山环抱,锦阳川、锦绣川、锦云川三川于此交汇,山清水秀,峰峦竞美。在三川交汇处南侧,有一座海拔540多米高的山峰叫康王山,山东坡逶迤有万亩梨花园,是济南市踏青赏花的好去处。半山坡上一处石崖旁,有一处山泉名南泉,水涌量大,久旱不涸,水质清冽甘美。康王山顶,相传埋藏着商代的一位帝王王太甲,故又名太甲陵。太甲是商代的第三位帝王,其陵为何在山顶?民间传说:太甲一生贤德,勤政为民,深得百姓爱戴。然而,他生了一位不听话的儿子,名叫沃丁。沃丁从小脾气执拗,谁的话也不听,父亲让他向东,他偏要向西;让他向南,他偏要向北,太甲怎样严厉管教都无济于事。太甲年已老迈,临终前,万事放得下,唯独对儿子继承王位深感忧虑。于是,太甲把治国老臣、贤相伊尹和儿子叫到病榻前,对沃丁说:“我死后,你要爱民如子,勤勉治国,万不可执拗任性,误国误民。凡国家大事,事事要与伊尹商量。”然后又对伊尹说:“我把这个不争气的儿子托付给你,你要辅佐他改邪归正,成就大业。如若恶习不改,你可将他废弃,自立为帝王。”伊尹涕流满面,连连叩首道:“为臣一定竭力扶持太子,成就国家大业,不敢有半点私念。”太甲本想死后葬在康王山南侧的山坡地上,但想到沃丁惯于违背父言而行事,要是嘱他葬在坡地上,他必定葬在山顶;要让他葬在山顶,他必定葬在坡地上:于是他对沃丁说:“我死之后,别无所求,就把我葬在南泉边康王山的山顶上吧!”说完就溘然去世了。太甲去世后,黎明百信举国哀痛:沃丁自知愧对父亲,痛悔不已。想到自己从来不听父亲的话,现在父亲已经去世了,自己一定要按父亲的遗嘱安排丧事,把父亲葬在康王山顶,一了父亲的遗愿。这康王山四面绝壁,山势险峻,极难攀登。沃丁便召集了千余名樵夫,日日大柴,挑到山的东坡,铺柴垫路。足足月余,由山下到山顶铺成一条柴路。送葬那天,几十名壮夫抬着太甲的灵柩,沿柴路缓慢登上山顶,安葬了父亲。处理完丧事后,沃丁令人在山下点上一把火,把柴路焚烧殆尽。商代的一座帝王陵从此便永远矗立在高山之巅。沃丁当上帝王后,依然我行我素,纵酒无度,暴戾百姓,黎民怨声载道。伊尹规劝无效,便废其王位,将其发配到湖南一个叫桐宫的地方,让其闭门思过。又排了几位忠良贤士不离左右,教导其治国良方。在这期间,伊尹替沃丁执理朝政,国泰民安,五谷丰登。三年之后,沃丁幡然醒悟,立志悔改。伊尹亲自把他请回来,重新使其继承王位。沃丁这番为王之后,严以律己,治国有方,成为历史上一位很有政绩的帝王。清代诗人董芸凭吊太甲陵,赋诗曰:“石径何人拄瘦藤,乱松残雪夕阳僧。空山终古无行迹,谁吊当年太甲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