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铁山区
小巷干净整洁,居民楼前无垃圾落地,各类车辆有序停放,空地上见缝插针建起的“共享花园”生机盎然……在铁山街道新村社区,多名居民直言:“原来小区里的车乱停乱放,楼道里也都是难看的‘牛皮癣’。现在干净整洁,我们这些老居民看在眼里、美在心里。”
随着创文工作的深入推进,新村社区不仅给环境洗了“脸”,居民的素质也得到了“洗礼”。居民从耳濡目染到身体力行,纷纷参与到文明城市的创建中,参与度、认可度、幸福感大大提升。
“微园艺”扮靓了居民楼栋
“楼道灯、路灯都补齐全了,小区里面还安装了监控,楼下装了新的晾衣杆和健身器材。”26日,新村社区居民付淑云笑呵呵地告诉记者,现在不用为晾衣服发愁了,夜晚走路也不摸黑了,在这里生活很舒心、很安心。
记者在社区转了一圈,发现不仅路面干净整洁,基础设施齐全,甚至还有老旧小区少见的停车场。

“这里原来是一处低洼地,经常积水,面积虽大但毫无用处,还影响居民出行。后来我们把路面硬化,修建了排水沟,将其改建成停车场。”新村社区副主任梅洁告诉记者,改造后,这里不仅满足了居民的停车需求,也让荒地“变废为宝”。同时为加强这里的管理,还开发了公益性岗位,让创文成果切实惠及居民,提升居民生活的环境质量和幸福指数。
在新村社区,还有一个特别养眼的景观,那就是每栋居民楼前都种了绿植,单元楼下还有一个用白色栅栏围起来的“共享花园”。每个花园里绿植品种也是“花样百出”,有鸡冠花、月季、绣球花等,有的还种植了枣树、无花果树。
居民楼前的小花园是“微型园艺”创文活动的成果,小花园里的花盆是社区用废旧轮胎上色后分发给居民的,但小花园里的绿植都是居民根据自己的喜好种植的。白栅栏、五颜六色的花、绿植集合成的小花园,成了社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小喇叭”奏响社区平安曲
“各位居民请注意,安全第一要牢记。关火关气关电源,关好门窗才放心。”25日傍晚,“社区小喇叭”像往常一样响起,“保家护航巡逻志愿服务队”队员戴着红袖章,举着小喇叭,一边绕着社区巡逻,一边提醒居民。
这种一边巡逻、一边手持小喇叭进行治安宣传的方式,深受新村社区居民喜爱。居民王光珍说,通过“小喇叭”的宣传,学到了不少实用知识,也增强了文明守法的意识。
新村社区党委书记陆红玉介绍,目前社区开发出“同心同盟”大联盟志愿服务特色项目,以“红色先锋”党员服务团为引领,带动6支志愿服务队服务老年人、青少年、困难群体、特殊人群。“保家护航巡逻志愿服务队”就是其中一个。该服务队都是由六七十岁的退休老人组成,对社区大街小巷进行治安巡逻,检查各个角落,排查安全隐患。
“76栋居民楼发现一个铁皮挡雨棚残缺角,如果起大风的话,很容易掉下来,有安全隐患。”“78栋的地面发现一大摊水,出水量还不小,赶紧派人来看一看。”“向阳路发现一个蜂窝。”......“保家护航巡逻志愿服务队”队长龚启华是社区出了名的“热心肠”,她和服务队的其他21名队员每天走街串巷,提醒居民不要在楼顶乱搭乱建,注意文明晾晒,不乱丢垃圾。发现安全隐患,能自己解决的就自己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就及时上报社区。
“小喇叭”陪伴社区居民近4年了。“只要看到志愿者在小区里巡查,我们心里就特别踏实。”居民黄小年说。
“我参与”共建宜居家园
“现在大家都比较自觉,文明意识也在逐步提高。”说到创文带来的变化,梅洁深有感触地说,除了硬件设施不断完善,环境逐渐变好,新村社区最大的变化是人的思想层面的变化。
“我会主动把车子停在指定的位置上。”居民宋国华说,“出门的话,有垃圾什么的也会随身携带,不会乱丢。”
创文之前,会有垃圾不入桶、随地吐痰、随地乱扔垃圾的现象;通过创文,这些现象基本不见了。以前还有些居民会在楼道堆放杂物,在楼顶种菜,但现在这种现象基本没有了。通过整改,小区整体环境变好了,居民对创文工作的配合度也大大提高。
“以前的创文主要是社区工作人员在做,骨干力量在参与,现在创文就是整个社区居民都在参与。”梅洁说,“居民的凝聚力更强了,现在社区只要在群里发布一个通知,立马就有居民响应,参与创文的主动性大大增强。”(黄石日报记者 张春玲 实习生 尚瑞霞 赖雨濛 文/摄)
编辑 | 纪丽娟
来源 | 黄石日报
审核 | 张春玲
监制 | 李干胜
出品 | 开发区·铁山区全媒体工作站
老旧小区改造,给下陆区市民很多新鲜感和幸福感
寒露已至,秋风裹挟着凉意阵阵袭来
却无法吹散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期盼
连日来,下陆区团结社区东升小区
忙碌的工人和往来的车辆
让这个曾经一片沉静的小区变得热闹起来
如期推进的团结社区
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工程
各项工作正在平稳有序进行之中
打造多功能现代家园
“整个改造项目分三期进行,目前小区的雨污管网改造已经完成,二期正在进行地上部分的架空线下埋、道路硬化刷黑等工作。”据该社区书记谈家兴介绍,目前一期改造工程的整体施工量已完成了70%左右,小区内的人行道铺砖等工作基本完成,路面刷黑、路灯安装等工作本月底完工。年底之前,两个新改造的小区广场——峥嵘岁月广场和春华秋实广场也将建成完工。届时,这个上世纪80年代建成的小区,将重新焕发青春光彩。
团结社区位于下陆大道以北,是一个有着近5000居民的大型老旧社区。近年来,该社区基础设施老化、配套设施不齐、景观绿化缺失、公共空间混乱等问题日益凸显,直接影响了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为了显著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也为建设文明黄石增添一道美丽风景,根据《下陆区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方案》的要求,团结社区经过向上申请,按照“因地制宜、分步实施、有序推进、长效管理”的原则,以实现“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环境美丽、生活方便”为工作目标,开始有序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
本次改造工程涉及到28栋楼房,1300多户居民,改造的主体部分为东升小区。该小区建成时间已接近40年,居民多为东钢退休职工,从社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改造项目秉承了可持续发展理念,综合考虑各年龄居民诉求,以全体居民福祉为原则,以大幅提升小区居民环境为目的,致力于打造一个集文化展示、运动健身、休闲休憩、宜居生活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型小区。
居民主动协助小区改造
沙池、景墙、儿童游乐设施……按照设计方案,峥嵘岁月广场将以文化景墙为载体,表现小区居民为国家冶金工业发展所做出的历史贡献,而位于小区另一端的春华秋实广场,将建有休憩平台、阳光廊架、健身步道、乒乓球台等设施,作为一个老年活动广场,展现小区退休居民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
与此同时,本次改造规划了300个机动车停车位,以及14个非机动车停车棚,后期还可根据居民的实际需求进行增加。原本小区内共计仅有十几盏路灯,改造后,包括电力灯和太阳能灯,小区内将一共有110盏路灯。过去利用旧社区办公楼改造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也将迎来原址重建,一个全新的老年人温馨家园将在不久后建成开业。
“老旧小区改造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鲜感和幸福感。”79岁的余自强是最早一批入住这个小区的居民,亲眼见证了这里近40年间的变迁,虽然目前的改造施工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了一定不便,但他坚信以长远眼光来看,小区正在变得越来越好。
为了发挥余热,给小区改造增添助力,余自强每天一大早就起床出门,在小区里四处查看,义务监督施工质量,在污水管网改造过程中,还凭借对小区情况的熟悉,帮助施工方顺利推进工程实施。
“发现小问题,我自己当场给想法处理了,大事就找社区。”余自强用期待的语气说道,“现在晚上一出门,到处都是亮的,和原来黑乎乎的景象完全不一样。等改造完成了,路面平整,绿化升级,还有体现我们小区特色的文化墙,想想都觉得很漂亮。”
和余自强一样,小区居民对未来的美好生活环境充满期待。
来源:下陆全媒体工作站、团结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