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剑恩仇录》是金庸先生的武侠开山之作,红花会以“反清复明”为指导思想。以陈家洛为首的红花会组织,代表着正义力量,除暴安良,行侠仗义,野心勃勃,矢志要推翻满人江山,恢复汉人天下。
初看红花会的雄心壮志,确实激动人心,让人热血沸腾。
陈家洛,一个富家少爷,文武全才,还不知道“反清复明”是什么深意,就莫名其妙地被委以重任,出任总舵主,也就是红花会的CEO。于是,一个帮主,一群人,15个当家的,就开始谋划大事了。
关于红花会15个当家的,详见我的往期文章:1个帮主15个当家的,要反清复明,《书剑恩仇录》模仿了水浒传?

之所以选择陈家洛为总舵主,除了他是上任总舵主于万亭的义子之外,除了他的武功高强之外,有一个重要原因:陈家洛与乾隆是亲兄弟,陈家洛是实现“反清复明”的关键人物。
文泰来道:“张召重就要来到,详情已不及细说。于老当家(于万亭)知道皇帝是汉人,就去劝他反满复汉,恢复汉家山河,把满人尽都赶出关去,他仍然做他的皇帝。皇帝似乎颇有点动心,不过他说这事是真是假,还不能全然确定,要于老当家把两件证物拿给他看看,再定大计。哪知于老当家回去就一病不起。他遗命要你做总舵主,他对我说,这是咱们汉家光复的良机。皇帝是你哥哥,要是他不肯反满复汉,大家就拥你为主。”
红花会要“反清复明”,没有发动规模起义,而走的是一个捷径,利用乾隆与陈家洛兄弟关系搞事情,推动反清复明大业。
陈家洛与乾隆帝
红花会反清复明理想确实很远大,要改服汉人衣冠,推倒清廷,改朝换代。
要建立一个由汉人统治的美好河山,理想确实很丰满!但是,现实却很骨感!
自古以来,要改朝换代,需要通过战争和武力来解决,成王败寇!
希望通过和平手段实现改朝换代,自古以来,从无实例。
红花会希望不费一兵一卒,不动武力,就要让乾隆恢复汉人朝廷,想的是不是太简单了呢?
乾隆和陈家洛虽然是亲兄弟,就可以凭亲兄弟一番话,乾隆就失去理智了吗?自古以来,为了皇位之争,父子兄弟骨肉相残,毫无人性可言,这点乾隆作为一个雄才伟略的君主,难道会不清楚吗?难道乾隆会有妇人之仁?
红花会反清复明的失败,有其现实及历史根源。
就真实历史背景而言,乾隆时期,清朝已经发展到了鼎盛时期,乾隆帝开疆扩土,臣服海外番邦,经济高度繁荣,国力强盛,社会相对和谐,历史上称为“康乾盛世”!乾隆帝文治武功,雄才大略,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可圈可点的明君了!
郑少秋版乾隆帝剧照
乾隆帝
红花会的反清复明似乎更像是遥不可及的“海市蜃楼”!
改朝换代,推翻满人朝廷,恢复汉人江山,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退一万步讲,乾隆就算是汉人,和陈家洛是亲兄弟,就算乾隆帝被红花会陈家洛说服,同意恢复汉人江山,凭他一人之力,如何实现“反清复明”?
陈家洛挟持乾隆
第一,乾隆帝同意反清复明,就意味着自己同意反对自己这个皇帝,“我反我”!这逻辑上根本行不通!
第二,乾隆要把所有的满族贵族和权臣全部杀死,然后替换成清一色的汉人组成新朝廷吗?从操作上来说,也不太可能! 他要考虑政局的稳定,要牢牢把握皇权,不可能冒险搞这波操作,这是基本的常识。
原著小说中,皇太后对于乾隆与陈家洛会面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为了震慑乾隆帝,太后召集八旗重臣,分了乾隆的兵权,且以雍正帝的“遗诏”文字“国家有变,着八旗亲王会同开拆”,用于威胁乾隆帝。
八旗兵士
乾隆心想:“原来她还是不放心,要分散我的兵权。”太后道:“请皇上分派吧。”乾隆心想:“这次大大落了下风,反正已不想举事,暂时分散兵权也是无妨。眼看她部署周密,我若是不允,她定然另有对付之策。”于是把正黄、镶黄、正白、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八旗旗兵分派给了八王统领。
如果乾隆敢有不轨操作,太后就可以轻松废了他这个皇帝。所以,乾隆帝转眼间就背信弃义,撕毁了他与红花会的约定,接下来就是策划如何剿灭红花会。
《书剑恩仇录》故事结局,红花会众人面见乾隆帝,遭遇陷害,陈家洛挟持乾隆帝,杀出一条血路,红花会群雄得以逃命。而红花会成为朝廷认定的乱党分子,遭受朝廷通缉。红花会弟子逃往回疆蛰伏。
关于书剑恩仇录的结局,详见我的往期文章:《书剑恩仇录》大结局丨公主香消玉殒化彩蝶,陈、霍一起隐居回疆
关于乾隆帝的身世之谜,详见我的往期文章:乾隆真是汉人之子?当反清复明遇到亲兄弟,书剑英雄将何去何从?
陈家洛霍青桐挟持乾隆帝
即使杀了乾隆,红花会就能实现恢复汉人江山吗?答案是否定的。
轰轰烈烈的红花会,就这样失败了。它的失败,不是偶然,有其必然性。
#书剑恩仇录# #金庸##梦回武侠江湖#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下期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