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劍恩仇錄》是金庸先生的武俠開山之作,紅花會以“反清複明”為指導思想。以陳家洛為首的紅花會組織,代表着正義力量,除暴安良,行俠仗義,野心勃勃,矢志要推翻滿人江山,恢複漢人天下。
初看紅花會的雄心壯志,确實激動人心,讓人熱血沸騰。
陳家洛,一個富家少爺,文武全才,還不知道“反清複明”是什麼深意,就莫名其妙地被委以重任,出任總舵主,也就是紅花會的CEO。于是,一個幫主,一群人,15個當家的,就開始謀劃大事了。
關于紅花會15個當家的,詳見我的往期文章:1個幫主15個當家的,要反清複明,《書劍恩仇錄》模仿了水浒傳?

之是以選擇陳家洛為總舵主,除了他是上任總舵主于萬亭的義子之外,除了他的武功高強之外,有一個重要原因:陳家洛與乾隆是親兄弟,陳家洛是實作“反清複明”的關鍵人物。
文泰來道:“張召重就要來到,詳情已不及細說。于老當家(于萬亭)知道皇帝是漢人,就去勸他反滿複漢,恢複漢家山河,把滿人盡都趕出關去,他仍然做他的皇帝。皇帝似乎頗有點動心,不過他說這事是真是假,還不能全然确定,要于老當家把兩件證物拿給他看看,再定大計。哪知于老當家回去就一病不起。他遺命要你做總舵主,他對我說,這是咱們漢家光複的良機。皇帝是你哥哥,要是他不肯反滿複漢,大家就擁你為主。”
紅花會要“反清複明”,沒有發動規模起義,而走的是一個捷徑,利用乾隆與陳家洛兄弟關系搞事情,推動反清複明大業。
陳家洛與乾隆帝
紅花會反清複明理想确實很遠大,要改服漢人衣冠,推倒清廷,改朝換代。
要建立一個由漢人統治的美好河山,理想确實很豐滿!但是,現實卻很骨感!
自古以來,要改朝換代,需要通過戰争和武力來解決,成王敗寇!
希望通過和平手段實作改朝換代,自古以來,從無執行個體。
紅花會希望不費一兵一卒,不動武力,就要讓乾隆恢複漢人朝廷,想的是不是太簡單了呢?
乾隆和陳家洛雖然是親兄弟,就可以憑親兄弟一番話,乾隆就失去理智了嗎?自古以來,為了皇位之争,父子兄弟骨肉相殘,毫無人性可言,這點乾隆作為一個雄才偉略的君主,難道會不清楚嗎?難道乾隆會有婦人之仁?
紅花會反清複明的失敗,有其現實及曆史根源。
就真實曆史背景而言,乾隆時期,清朝已經發展到了鼎盛時期,乾隆帝開疆擴土,臣服海外番邦,經濟高度繁榮,國力強盛,社會相對和諧,曆史上稱為“康乾盛世”!乾隆帝文治武功,雄才大略,在中國曆史上也是可圈可點的明君了!
鄭少秋版乾隆帝劇照
乾隆帝
紅花會的反清複明似乎更像是遙不可及的“海市蜃樓”!
改朝換代,推翻滿人朝廷,恢複漢人江山,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退一萬步講,乾隆就算是漢人,和陳家洛是親兄弟,就算乾隆帝被紅花會陳家洛說服,同意恢複漢人江山,憑他一人之力,如何實作“反清複明”?
陳家洛挾持乾隆
第一,乾隆帝同意反清複明,就意味着自己同意反對自己這個皇帝,“我反我”!這邏輯上根本行不通!
第二,乾隆要把所有的滿族貴族和權臣全部殺死,然後替換成清一色的漢人組成新朝廷嗎?從操作上來說,也不太可能! 他要考慮政局的穩定,要牢牢把握皇權,不可能冒險搞這波操作,這是基本的常識。
原著小說中,皇太後對于乾隆與陳家洛會面的一舉一動了如指掌,為了震懾乾隆帝,太後召集八旗重臣,分了乾隆的兵權,且以雍正帝的“遺诏”文字“國家有變,着八旗親王會同開拆”,用于威脅乾隆帝。
八旗兵士
乾隆心想:“原來她還是不放心,要分散我的兵權。”太後道:“請皇上分派吧。”乾隆心想:“這次大大落了下風,反正已不想舉事,暫時分散兵權也是無妨。眼看她部署周密,我若是不允,她定然另有對付之策。”于是把正黃、鑲黃、正白、鑲白、正紅、鑲紅、正藍、鑲藍八旗旗兵分派給了八王統領。
如果乾隆敢有不軌操作,太後就可以輕松廢了他這個皇帝。是以,乾隆帝轉眼間就背信棄義,撕毀了他與紅花會的約定,接下來就是策劃如何剿滅紅花會。
《書劍恩仇錄》故事結局,紅花會衆人面見乾隆帝,遭遇陷害,陳家洛挾持乾隆帝,殺出一條血路,紅花會群雄得以逃命。而紅花會成為朝廷認定的亂黨分子,遭受朝廷通緝。紅花會弟子逃往回疆蟄伏。
關于書劍恩仇錄的結局,詳見我的往期文章:《書劍恩仇錄》大結局丨公主香消玉殒化彩蝶,陳、霍一起隐居回疆
關于乾隆帝的身世之謎,詳見我的往期文章:乾隆真是漢人之子?當反清複明遇到親兄弟,書劍英雄将何去何從?
陳家洛霍青桐挾持乾隆帝
即使殺了乾隆,紅花會就能實作恢複漢人江山嗎?答案是否定的。
轟轟烈烈的紅花會,就這樣失敗了。它的失敗,不是偶然,有其必然性。
#書劍恩仇錄# #金庸##夢回武俠江湖#
對此,你怎麼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下期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