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看正史《三国志》,它是如何记载的?在《魏书·武帝纪》建安二十四,“孙权遗使上书,以讨关羽自效。”
这表示什么?
其一,孙权出兵讨伐刘备,不管是不是需要向汉朝请示,是不是做样子的,毕竟形式上还是要向汉朝请示,汉朝同意之后,才开战的。
其二,孙权不管是什么原因,什么心态,此刻他还是以汉朝臣子的身份出现的,没有表现出独立性。
其三,说明汉朝形式上对孙权还是行使了管辖权,只是管辖权力比较的弱。
其四,孙权的官职还是由汉朝封,这与刘备请求封刘琦是一个意思。
孙权封的是讨虏将军,这是建安五年的事。《吴书·吴主传》中有记载。
建安二十四年,又封孙权为骠骑将军,荆州牧。孙权还派校尉梁寓向朝廷进贡了。参与这件事的,还有都尉徐详,这件事在另一部书《建康实录》有记录。
可见,到建安二十四年,赤壁之后,刘备有事需要上表朝廷,孙权同样有事也要上表朝廷,天下不就只有一个朝廷吗?只有一个政府。
只是刘备、孙权自主权稍微大一点。
这样,国家怎么会是分裂的呢?
再说,赤壁之战,确实是放了一把火,但那就是曹操失败的真正原因吗?无论是《后汉书》,还是《三国志》不都很明确地写道,是曹军中有了传染病,大多数士兵都死于疾病,大多数士兵失去了战斗力。
再看《三国演义》中的表述,建安二十年,也就《第六十八回 甘宁百骑劫曹营 左慈持杯戏曹操》,孙权令步骘向汉朝“年纳岁贡”。
《第七十八回 治风疾神医身死 传遗命奸雄数终》中,孙权再次遗使,曹孟德表封孙权为骠骑将军、南昌侯、荆州牧。
刘备呢?
《第五十二回 诸葛亮智辞鲁肃 赵子龙取桂阳》中,刘备表奏刘琦为荆州刺史。
《第七十三回 玄德进位汉中王 云长攻拔襄阳郡》中,建安二十四年,刘备自己要做汉中王,也还是“修表一道,差人赍(jī)赴许都”,请示朝廷。
这些都证明,汉朝对天下的统一管控,天下虽不太平,但没分裂。
所以,曹孟德自称“遂荡平天下”,是实话。
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善,那便是曹孟德有着雄厚的军事实力和政治威慑力。
这种实力来自于曹孟德发动的一系列统一战争,这种战争的正义性决定着曹孟德的战斗力。他首先打击的是,图谋称帝的,比较明显的袁术,然后与袁术串通的吕布。
袁绍是袁术的兄弟,也曾与袁术阴谋过称帝之事,只是传国玉玺从袁术手中无意中落入曹孟德手中。这件事是由荆州刺史徐璆(qiú)完成的。
打完袁绍打刘表,接着打马超,收张鲁等等,这些就是曹孟德的实力。
所以说,曹孟德是用鞭统一的宇内。
也就是说,没曹孟德的武力作为基础,这一现状早被袁术、袁绍、吕布、刘表他们打破了。没曹孟德的库存的实力,孙权、刘备在赤壁之战后,就会肆无忌惮地称帝。
尤其是刘备在收获益州之后,他称帝的可能性最大。
因为他将儿子取名为刘禅、刘封,还有他出镜时的表达。
总而言之,曹孟德是三国时期最优秀的,最成功的老板无疑。
这对于有一定经济基础,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创业者来讲,有哪些借鉴呢?这个结论放在下讲回答。
请听第二十讲,董卓出生入死艰难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