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酷爱王羲之的书法,得到《兰亭集序》的真本后,更是爱不释手,后来这部天下第一行书被唐太宗带入了昭陵陪葬。
看似是文艺帝王痴心于艺术的故事,但是如果你知道唐太宗是怎样得到《兰亭集序》的真本的,你一定会和我一样鄙视他。

《兰亭集序》传到王羲之的后代智永的时候,智永出家做了和尚,后来智永去世,将它传给了自己的徒弟辩才。
辩才擅长书画,对《兰亭集序》十分珍视,终日将它藏在房梁上的暗格里。
不巧的是,唐太宗也十分钟爱王羲之的作品,派人四处打探,终于知道了《兰亭集序》在辩才手里。唐太宗想方设法的谋取,无奈辩才始终不透露真情。
唐太宗画像
唐太宗不甘心放弃,于是派御史萧翼专门去越州骗取真迹。
这个萧翼确实很有办法,他假装成一个穷书生,带着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一些杂贴去拜访辩才。
辩才并不知道这是一个精心布置的圈套,他与萧翼诚心相交,经常一起饮酒赋诗,讨论二王的书画。
王羲之故居
辩才已经把萧翼当做了挚交好友,不再设防,酒酣耳热之际透露出了自己藏有《兰亭集序》的真本,并大大方方的把东西放置在桌子上,不再隐藏。
有一天,辩才有事外出,萧翼终于得到了机会,他偷偷跑到辩才的僧房,盗走了兰亭真迹。
如果萧翼就此一去不返,也算他还有良知,觉得愧对朋友,无颜再见,然而他没有。
萧翼来到当地官府,命地方官传来辩才,厚颜无耻的说自己是皇帝派来的,奉旨获得兰亭真迹,现在东西拿到了,特意和辩才告别。
这个曾经被辩才视为知己的人,最终欺骗了他的信任,夺走了他师父传下来的心爱之物,也给了他致命的打击,辩才一气之下,惊悸痛惜而死。
对于辩才的死,不论是高高在上的掌权者唐太宗,还是亲身参与炮制事故的萧翼,应该都是不在乎的,毕竟于他们而言,辩才渺小如蝼蚁,可以随意欺骗和压榨。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也有过一个类似的情节,贾赦看中了石呆子的祖传扇子,让儿子贾琏去买,贾琏买了几次,不管多少钱石呆子都不卖,后来贾雨村听说了这件事,就故意说石呆子拖欠官银,抄了他的家,没收了他的扇子。
对于这件事,曹雪芹借贾琏的口来评价,说:“为了这一点子事,弄得人家坑家败业的,也不算什么能为。”
贾雨村,贾赦,贾琏
贪官污吏用这种下作手段坑害别人,都为人所不齿,更何况这个赫赫威名的唐太宗呢?
然而得到兰亭真迹的唐太宗并不觉得自己做了一件错事,他搜罗诸多当世著名书法家,令他们摹刻翻拓《兰亭集序》,然后把这些摹本赏赐给皇子近臣。
自私的唐太宗在临终之际,命太子将兰亭真迹为他陪葬,从此这天下第一行书长眠于地下。
宋朝诗人陆游写诗曰:茧纸藏昭陵,千载不复见。
这是后人遗憾的叹息,也是对唐太宗自私的谴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