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名为“牵牛”,其实涉及2种植物:圆叶牵牛(Ipomoea purpurea)和裂叶牵牛(Ipomoea hederacea)。再加上我似乎没有拍到的牵牛(Ipomoea nil),一共3种。
它们的叶片都为单叶互生、近圆形,基部心形,但牵牛叶片常3裂(少数5裂),圆叶牵牛叶片不裂、近全缘,而裂叶牵牛的中叶片基部向内凹陷,深近中脉。圆叶牵牛在北京更为常见,所以我拍到的概率很高,也拍到一次裂叶牵牛,似乎没有注意到牵牛。下文对它们不做区分,故都称为牵牛。

▲▼裂叶牵牛(上)和圆叶牵牛(下),可见均为右手螺旋
(关于螺旋,如果感兴趣,请关注以后的介绍)
▲牵牛:叶片3裂(引自《燕园草木》)
我一直以为牵牛是我国本土植物,因为从小就知道,老家人们称它“二丑”:它的种子可药用,称为牵牛子,有黑褐色和米黄色两种,所以有黑丑和白丑之分(合称二丑),具有泻下利尿、消肿、驱虫等功效。今天在检索资料的时候才发现,它原产热带美洲,是外来物种,只是外来太久了。
牵牛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名字。例如,我们村里称它二丑;有些地方称它为喇叭花,是因为它的花酷似喇叭(但花似喇叭的植物很多);有些地方称它为朝颜,大概是因为它的花朝开午萎吧,寿命不足半天。
牵牛为旋花科番薯属的一年生的草本植物,茎长,有毛,缠绕性(据我观察,是右手螺旋缠绕);单花或花序,均腋生。它的花冠在芽中旋转,可能这就是“旋花”一词的含义。
▲牵牛的花蕾,示花冠旋转
牵牛的花基数为5,雄蕊5、萼片5、花冠5裂;多面对称。花色有多种,如蓝色、桃红、紫色等,但一般花冠管颜色比较淡。雄蕊及花柱内藏;雄蕊不等长。子房有3室,每室2胚珠(发育为2枚种子);蒴果近球形,种子卵状三角形。
▲示不同的花色,均可见花冠管颜色比较淡
▲▼可见花冠管颜色较浅、花冠5裂、花朵多面对称
▲圆叶牵牛的蓝色花朵,示单花腋生
▲圆叶牵牛的初果两个,可知花序有两朵花
▲圆叶牵牛未成熟的果实三个,可见萼片长卵形
▲裂叶牵牛未成熟的果实,可见萼片宿存、披针形、反折
▲残留花冠的圆叶牵牛果实
▲果实成熟
蒴果具有3室(上示1室),每室中具有2枚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