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活在过去的燕王姬哙

作者:鲜衣怒马夜行人

燕国是小国,司马迁说这个国家“迫蛮貉,内措齐、晋,崎岖彊国之间,最为弱小,几灭者数矣”。这个国家能延续数百年在大国之间生存,在司马迁看来是得益于召公的仁义。

燕国历史国君中出了个奇葩,名叫姬哙。这个姬哙做了一件令中瞠目结舌的事,搞了个禅让,差点让燕国灭亡。

此事首先是齐国的阴谋。齐国派苏代,也就是苏秦的哥哥出使燕国。哙就向苏代打听,齐宣王这个怎么样?苏代说不行,称不了霸,因为他不信任大臣。姬哙是个善于接纳别人意见的人。苏代这么一说,他对照自己一想,要想称霸,看来需要对大臣们充分信任。于是重用当时的权臣子之。这还不够,又有人来出了个馊主意,古代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尧不但继续有天下,同时还获得了美名,这个事可以借鉴啊。这还不够,禹觉得自己的儿子启能力不够,结果举荐伯益接班。后来启不服气,纠集了一帮人,推翻了伯益,自己当了天子。这是禹想让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这个位置,这个也可以参考,把权力交给子之,子之只是挂个名,而大家都支持太子,太子有实际的权力,最后仍可以做国君,这是多好的事。哙一听,有道理啊,索性把王位让给了子之,自己当臣子了。

这是战国时期的一出闹剧,在王室衰微,群雄争霸的情况下,姬哙不顾现实社会的现状,居然还用古代的禅让制,把王权白送给子之,这完全是一种迂腐的行为。禅让是有着特殊的社会背景的,在上古时期,生产力极度落后,社会制度也不完善,物质极度匮乏,这个时候作一国之君奉献多于获取,所以禅让是行得通的。而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权力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没有权力的集中,是无法生存下去的,这种时候还采取禅让,完全是脱离实际的行为。子之掌权后燕国的情况应该是非常糟糕的,司马迁说他统治“三年,国大乱,百姓恫恐”。后来将军市被与太子平谋划推翻子之,没有成功。这又给燕国带来灾难性的打击,“搆难数月,死者数万,众人恫恐,百姓离志”,看司马迁的描写,当时子之估计为了铲除异己,巩固自己的地位,在燕国实行了大屠杀。但这也使他彻底失去了民意。齐国乘虚而入,燕国军队放弃抵抗,姬哙身亡,子之逃亡。

但这次燕国未灭国,原因不明,可能是齐国手下留情了,或者是有赵国等其他诸侯国支持,使燕得以存在。燕人拥太子为王,这个太子是谁有争议,有人认为是太子平,现在一般认为是当时在赵国作人质的职。是姬职的可能性比较大,这也说明燕国未灭是有赵的支持。另一方面,平在推翻子之的行动失败后,子之不可能还容他在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