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新中国的军队曾举行过两次规模盛大的授衔仪式,第一次是1955年,这也确立了我军军衔制度的规范化,而第二次则是1988年,这次代表的则是我军恢复了军衔制度。
第二次授衔仪式是在“百万大裁军”之后,其中有两大军区的情况比较特殊,一般来说,司令员的职务通常要比政委高,可这两个军区却是例外。
这两大军区,分别是北京军区和成都军区,他们的司令员被授予中将军衔,但政委却是上将。

<h1 class="pgc-h-arrow-right">北京军区</h1>
北京军区的前身就是华北军区,再往前追溯,那么历史就非常久远了。
在1955年,国务院决定重新划分军区范围,按照这样的决策,华北军区也正式更名为北京军区,此军区还有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卫戍北京、天津一带。
而北京军区首任司令员,便是大名鼎鼎的杨成武上将。
随着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军队建设也越来越完善,到了1985年,军区内的所有陆军都被改编为陆军集团军。
1988年的授衔仪式中,在北京军区担任总司令职务的是周衣冰。
周衣冰是于抗日年间参加革命的,并且在当年加入了共产党,经历了抗日、解放战争,是一步一个脚印走上来的。
不过那个年代英雄辈出,有很多都是从大革命时期开始奋斗的,跟他们比起来,周衣冰的履历就略显单薄,在建国之前担任了军分区副参谋等职务。
新中国成立以后,周衣冰积极努力,还参加了抗美援朝作战,从旅参谋长到师参谋长,后来又升到了北京军区军参谋长、副军长等职务,就这样成为了我军的高级将领。
1985年“百万大裁军”,对军队的影响很大,很多军队被撤销,一些老领导都离开了军队,居于二线。
此时的周衣冰晋升为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并且在1987年成为了北京军区司令员。
第二年,则正好赶上了授衔仪式,如果单纯看职务,周衣冰以“北京军区司令员”的身份是可以被授予上将军衔的。
不过,军衔的评定标准并非只是一个职务能决定的,还要综合考虑被评定人的资历和战功,尤其是1955年那一次的军衔。
因为那之后,中国几乎没有几场战事,所以很多将军“无用武之地”。
1955年的时候,周衣冰的军衔并不高,资历也不算很深,所以在1988年的时候,周衣冰仅被授予了中将军衔。
有趣的是,周衣冰是中将军衔,而他身边的政委刘振华却是上将军衔。
这是因为,刘振华将军的资历很深,这位将军从抗日初期便开始参加革命。
在抗日年间,刘振华便已经担任了山东省纵队4支队2营分支书记,在攻打莱芜的战斗中,他率领着自己赫赫有名的“钢八连”为全营打开了前进的道路,消灭了上百名鬼子和伪军。
经此一役,刘振华的名声是彻底响了,后来他还出色地指挥了多场战斗,因此获得了“能打仗的政工干部”的雅号。
解放战争中,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中,都出现了刘振华将军的身影。
在整个解放战争中,最能让刘振华突出的战役,莫过于解放海南岛。
战役开始,刘振华的部队便担起了“先头部队”的重任,抢先登陆,奠定了整场战争的胜利基础。
海南岛刚刚解放后不久,抗美援朝战争又打响了,刘振华所在的118师又成为了先头部队,从第一次战役到第五次战役,刘振华也是一个都没有落下,总是打先锋,冲在最前面。
光刘振华自己便三次率部越过了“三八线”,还歼灭两位李承晚的第八师。
刘振华不仅是一员武将,还能是一个文官,当年我国为了支援阿尔巴尼亚耗费了很多努力,刘振华也在这此期间担任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
在外交活动中任职的时候,刘振华还曾作为代表和希腊谈建交,一直到1976年,他才终于奉命回国,主管外交部的政治、后勤工作。
三年后,刘振华重新回到了军队之中,由于前面的履历过于精彩,他的晋升之路走得也非常顺畅,先是担任沈阳军区的副政委、政委,后来又在1987年调任北京军区担任政委的职务,跟他一起来的,还有司令员周衣冰。
在1988年授衔评定的时候,组织上考虑到刘振华的赫赫战功弄,再加上他原本在1964年就已经被授予了少将军衔,最终将他评定为上将军衔。
随后,年事已高的刘振华开始了退休生活,上将军衔,对他来说是一份特殊的荣誉。
之所以说刘振华还是一名文官,是他在退休后还写了一本名为《解放海南岛》的回忆录,后来还被改编为电视剧。
<h1 class="pgc-h-arrow-right">成都军区</h1>
成都军区也是我国一个非常重要的军区,主管着四川、云南、贵州、西藏等多地。
军区所属的13集团军,也是一个从50年代到21世纪中,唯一一个从未有过间断军事行动的军级单位,无论是在前期的解放西南的战略行动,亦或是在中国执行维和任务中,成都军区总是在不断战斗。
成都军区也是在1955年建立的,以四川军区为基础改编而来的,首任司令员为赫赫有名的贺炳炎,当时的政委为李井泉。
军区除了要应对战争外,还有很多抗洪救灾的任务,其中,发生于1981年的特大洪灾,成都军区人民子弟兵的身影便让人深受感动。
这个一路发展的军区,无论是在什么时代,始终都在发生着重要的作用。
到了1988年,担任成都军区司令员的人为傅全有。
傅全有是在解放战争时期投身于革命,并加入了共产党, 可是这个时候他的资历和级别都不是很高,年纪也比较小,未来还有无限的可能。
随后的他,便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特别是在建国以后,从连长的职务一直走到了陆军军长。
裁军也带给了傅全有极大的影响,很多年轻的干部走上了台前,结合改革开放的总政策搞军队的政治工作建设,他也在1985年被提拔为成都军区的司令员。
在1988年的授衔仪式上,他同样因为资历的原因仅仅被授予了中将军衔。
不过,关于傅全有的奋斗故事并没有到这里便结束,他每一步都走得非常踏实,后来还担任了总参谋长的职务,并于1993年晋升为上将。
而当时的政委万海峰,资历就非常深厚了。
他在1933年7月便加入了红军,土地革命时期,他便参加了保卫鄂豫皖苏区的斗争,还参加了三年的游击战争,而且当时就是班长。
在抗日战争爆发后,组织上已经交给予万海峰充分的信任,让他担任四支队司令部的警卫员。
后来,他进入皖南教导总队学习,毕业以后,他便先后来到新四军的江南、苏北指挥部担任参谋的职务。
他还参加了黄桥决战、苏中反“扫荡”等重大军事斗争。
在解放战争时期,他便担任起了第六纵队司令部作战科的科长,后来成为三野二十四军七十二师二一六团的团长,率部参加了苏中“七战七捷”。
换句话说,战场是最好的老师,而万海峰的老师便是粟裕。
随后,他又跟随部队参加了莱芜、孟良崮、豫东、淮海、渡江等多场战役。
新中国成立以后抗美援朝爆发,万海峰率部来到朝鲜,担任二十四军炮兵师的主任,开始指挥了志愿军的夏季反击作战。
在这段过程中,万海峰的军事思维得到了充分体现, 指挥炮兵采用“游动炮群”的模式,这种方式说白了就是突袭的一种,通常能把敌人在一瞬间打得晕头转向。
若在敌人反应过来了以后,立马开始打“游击战”,这种策略在朝鲜战场上也收获了巨大的效果。
在一次攻击美军无名高地的的战斗中,这种作战模式再次被万海峰使用,他突然发动了一场15分钟的袭击,有效压制住了敌人的火力,第二天,敌军以30辆汽车的兵力集结之后,万海峰再次指挥炮兵发动了3分钟的袭击,敌人的大部队瞬间被歼灭在一片火海之中。
朝鲜战场上的万海峰,已经吸收到了粟裕军事思想的精华,这也为后来的升迁之路做了充分的准备。
回国以后,他更是前往南京军事学院学习深造,随后逐渐走上了高层领导岗位。
1972年的时候,他开始担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的职务,三年以后的1975年担任开始北京军区副政委,在唐山大地震发生的时候,万海峰主动请缨前往震区。
那会,万海峰提出的首要任务,便是千方百计抢救幸存者,和时间赛跑,这样才是对广大老百姓负责,在中华民族陷入新的苦难之际,作为从百姓中走出的干部,必须要挺身而出。
当战士们跋山涉水赶到唐山市区的时候,已经是7月29日凌晨了,所有战士都饥肠辘辘,不过万海峰所带领的部队炊事班煮了粥,先分给了当地的孩子,又分给了群众,第三锅还没有熟,战士们又来不及吃饭,跑去一线抢救伤员。
这些,都充分体现出万海峰部队的优良传统。
除了抗震救灾外,唐山大地震后的救援工作中,还有防疫的重要任务,在广大人民子弟兵的努力下,重建后的唐山没有发生重大流行疾病,万海峰也非常欣慰。
到1982年,万海峰开始担任成都军区的政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至此,成都军区司令员和政委二人的在资历上进行对比,中将和上将的问题也就马上能够想通了。
1998年,因为年事已高,万海峰将军离休。
值得一提的是,年过百岁的万海峰老人如今依旧是精神矍铄,他依旧在看着新中国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