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源自网络
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你曾经想过这个问题吗?
文学家告诉我们,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为了看看太阳,是为了跟心爱的人一起走在街上;哲学家告诉我们,我们活着,是为了探索宇宙的真理。
还有的人说,我们活着,是为了实现自我的价值,找到立足于世的意义。
更有人说,我们活着只是为了活着,正如余华在《活着》一书中说,活着本身就是了不起的,活着就是忍受,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事情,都不会有放弃的念头。
不同的人,对于人生有不同的理解。
然而,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活着的意义也是不尽相同的。不必非得去找一个答案,但是至少,要明白什么样的生活,是我们真正想过的。
只有想明白这个问题,我们才能有方向、有目标的前行,否则越往前走,就会觉得越迷茫。
生而为人,我们不必避免地要承担很多责任和压力,觉得烦躁或焦虑也实属正常。
这时候,我们必须想明白一些事,让自己方看开,看透,而后放松下来,调整步伐,以全新的姿态重新出发。
如果你觉得活着很累,时常被压力包围,感到无比焦虑,那么就趁着有空,多读一读杨绛先生的书吧。
她的很多话,都对于我们有着警示的作用,足以让我们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杨绛先生是一位百岁老人,她的人生智慧让人望尘莫及,心生敬意,多跟智人沟通和交流,大抵是提升自己的捷径。
第一句: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太少,想得太多。
曾经有人写信给杨绛先生,说自己一边忙着求学,一边找房子搬家,还要应对父母的催婚等等,觉得压力特别大,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
杨绛先生并没有安慰他,而是简单地回了一句:你就是读书不多,但想得太多。
这句话看似简单,实则包含着人生的大智慧。
很多时候,我们遇到的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和可怕,而我们之所以觉得这个坎儿再也过不去了,主要是因为,我们格局太小了。
如果我们见过的世面足够多,就不会如此大惊小怪,而是淡然处之。
当你觉得焦虑的时候,不妨沉下心来,多读书,多思考,当你的眼界开阔了,格局变大了,整个人自然会上一个台阶。
那么以后,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事情,你都会淡定且从容。
毕竟你知道,一切总会过去的,一味地抱怨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倒会拖累自己。倒不如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选择顺其自然。
第二句:唯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
这里所指的卑微,其实对应的并不是高贵,而是在强调一个人落魄之时,更容易看清人心,看清世间的诸多真相。
正如电影《飞驰人生》里有句台词说:“人在顺境时的友谊,有时候并不是那么牢固的。”
是啊,当你顺风顺水时,很多人都会来巴结你,讨好你,只想着在你身上捞点便宜;当你落魄了,没有利用价值了,他们就直接消失了。
不要觉得人心现实又薄凉,毕竟那些原本讨好你和巴结你的人,对你本就没有真心。
他们表面上在奉承你,其实背地里也在眼红你、嫉妒你,甚至是诋毁你,既然都是表面功夫和无用社交,又何必在意呢。
为此杨绛先生说,一个人越是身处低谷,越是容易看清世间的诸多真相。
不要抱怨人生中的逆境,这些都是你以后的财富,他们教会你的某些道理,让你看清的某些真相,比什么都要珍贵。
焦虑的时候,过得不好的时候,或者身处低谷和逆境的时候,看看陪在你身边的这些人,都是谁。
能共患难的人,才是真心对你的好的人,他们值得我们用一生去珍惜。
第三句:人活百岁,世事看透,方知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杨绛先生享年105岁,但是有二十多年的时间,都是一个人度过的,因为她的丈夫钱钟书和女儿钱瑗,在她八十多岁的时候就先后离世了。
但是她并没有放弃对于生活的信心,相反,她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努力地生活。
因为这时候的她,是一个人带着三个人的梦想。丈夫和女儿没有去过地方,她要替他们去看一看;他们没有读过的书,自己要替他们读一读。
他们没有吃过的东西,没有听过的音乐,没有看过的电影等等,自己都要替他们一一实现。
既然每天都那么忙,哪里还有时间抱怨人生呢?
不要管别人如何,不要跟别人攀比,也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评价。世界是自己的,只需要过好自己,就已经是最好的光景了。
余生,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活得通透,活得明白。当你觉得焦虑,就多读一读智人留下的话语,足以受益终身。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