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印度国难当头中国相助,并非“农夫与蛇”,邻国不是“东郭先生”

作者:蒋晓峰Terry

我们看到印度疫情加重以来,中国的援助力度在持续加大、提速。

印度国难当头中国相助,并非“农夫与蛇”,邻国不是“东郭先生”

中间出现了一个官方都没有料到的现象,就是两国民间对于帮助支持,竟然有我意想不到的不同看法。

这几天特别关注中国驻印度大使孙卫东的推特,这是了解中国帮助的最直接窗口。

孙大使这几天还多次使用视频的方式,更直观地向印度民众介绍中国最新提供的帮助情况。

印度国难当头中国相助,并非“农夫与蛇”,邻国不是“东郭先生”

比如最新视频中,孙大使说,“五一劳动节长假,中国制氧机制造商的工人正在加班生产和包装,这批制氧机将很快运往印度”。

画面中,中国厂家工人以符合防疫规范的着装在熟练操作,目的是希望印度民众能在制氧机还没有抵达之前,第一时间就知道救生设备已在路上了,而且来自操作规范良好的中国厂家。

中国外交官在推特上的公共外交,面对的不是印度外交人员,而是最普通的网民。

在不断向印度运送抗疫物资之外,中国外交在社交平台的发力,渐入佳境。

比如,有一位宝莱坞演员索努•苏德,在推特上向中方“求助”。

印度国难当头中国相助,并非“农夫与蛇”,邻国不是“东郭先生”

这位演员说,“我们正试图向印度运送数百台制氧机。必须遗憾地说,我们很多货物在中国遇阻。而在印度,我们每一分钟都在失去生命。我请求中国驻印大使和中国外交部帮我们的货物清关,这样我们才能拯救生命”。

印度国难当头中国相助,并非“农夫与蛇”,邻国不是“东郭先生”

几个小时后,中国驻印大使孙卫东回应说,“苏德先生,注意到了你的推特内容。中国将尽最大努力支持印度抗击疫情。据我了解,中国飞往印度的货运航线是正常运转的。过去两周,共有61趟货运航班从中国飞往印度”。

印度国难当头中国相助,并非“农夫与蛇”,邻国不是“东郭先生”

孙大使说:“我们为印度提供了从中国城市运输医疗物资的清关和运输便利。我们将继续确保向印度出口物资渠道的畅通。”

孙大使还在推特上公开了一个使馆邮箱,“如果你们遇到任何问题,请让我们知道,给邮箱发邮件,以便于我们可以尽最大努力提供帮助”。

印度国难当头中国相助,并非“农夫与蛇”,邻国不是“东郭先生”

孙大使说,“我们的邻居和伙伴。中国的行动胜于雄辩。我们正在前进。欢迎您和所有朋友关注我的推特,了解更新进展。祝你们一切顺利!”

印度国难当头中国相助,并非“农夫与蛇”,邻国不是“东郭先生”

“中国具有在困难中互助的传统。我们总是愿意伸出援助之手”。

印度国难当头中国相助,并非“农夫与蛇”,邻国不是“东郭先生”

如果印度人不了解中国人的古道热肠,看到这些紧急运送的物资就应该明白了。

不可否认,在孙大使的推特下,还有一些顽固的印度网民,对于中国帮助,有负面看法。

我觉得,人心是相通的,回应那些印度别有用心的人的最好办法就是行动,特别是在劳动节的行动。

所以,有印度网友说,“尽管去年出现了紧张局势,但中国在这方面表现良好,并通过提供的帮助而赢得了良好的名声。每个国家在困难时期都需要一个可靠的邻居”。

印度国难当头中国相助,并非“农夫与蛇”,邻国不是“东郭先生”

这位印度网友的认识,用中国话来说,就是居安思危,远亲不如近邻。

不可否认,中国网民对于本国出手相助印度,也有不同看法。

非常理解这种情绪发泄,身为中国人,但凡有点儿血性的,都清楚印度在过去几十年来,对中国都做了些什么。

但是,中国人不会趁人之危,这不是传统,是被鄙视的一种价值。

这中间有个人情绪与国家使命的格局问题。

中国帮助印度,不应该理解为“农夫与蛇”,中国不是什么“东郭先生”。

印度国难当头中国相助,并非“农夫与蛇”,邻国不是“东郭先生”

中国最高层的最新慰问电,表达的是诚挚的慰问,说“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世界各国唯有团结合作,才能最终战胜疫情”。

即便是印度国难当头之际,中方不但没有嫌弃,更是表达了同印方加强抗疫合作的愿望。

中印边境,加勒万河谷肢体冲突,这些确实是事实,但中方已经建设性提出,要把边境问题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不是中印关系的全部,更不能绑架了整个两国关系全局。

两国网民的情绪,或许有相当一部分来自边境上的不愉快,难道因为有这些争议和分歧存在,就老死不相往来了吗?

危难之处显身手,风霜雪雨博激流,中国人都懂大道理。

从防疫角度说,根本不存在独善其身。

一个对中国嫉恶如仇的印度,对我们没有任何好处,只会被美国等域外势力利用和拉拢

最不愿意看到中国出手相助的,一定不是印度,是美国。

中国外交布局里,“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

印度既是地区大国,也是中国邻国,更是发展中国家代表之一,和中国也在多边舞台上有诸多互动。

所以,印度一国,几乎占尽了当代中国外交布局中所有要素,没有任何理由不去建设和维护中印关系。

印度国难当头中国相助,并非“农夫与蛇”,邻国不是“东郭先生”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中印拆不散,搬不走。

两国关系改善,民间认识的改变,只能从一点一滴做起,持续的行动必定是一种催化剂。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