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小瑞的双语之路:两只鼹鼠引发的惨案

作者:瑞爸英语

小瑞:2岁3个月4天的宝宝

瑞爸:英文硕士一枚

继上回一条蜈蚣引发的惨案之后没4天,我就又经历了一次鼹鼠引发的惨案。

这一次,我带着小瑞在户外散步,首先见到了一只兔子。如下图所示:

小瑞的双语之路:两只鼹鼠引发的惨案

我问小瑞:“What's this?” 小瑞答:“Rabbit.”

小瑞很开心。我问小瑞:“What's this?”

小瑞答:“Rabbit.”

然后小瑞走上去要摸兔子。一边摸兔子,小瑞一边讲了一些英文如“hat(帽子),foot(脚)”;一边也讲了一些中文“手,嘴巴”。当然,小瑞说“手”时,我连说了几遍“hand,hand,hand”;小瑞说“嘴巴”时,我说了几遍“mouth, mouth, mouth.”

在小瑞摸到兔子手里的篮子时问道:“这里什么?”

我回答:“This is a basket.” 并且我重复了几遍:“This is a basket.” “This is a basket.”

接下来到了另一边,见到另外两只动物,如下图所示:

小瑞的双语之路:两只鼹鼠引发的惨案

两只鼹鼠引发了英语教学现场翻车的惨案

小瑞走过去摸着这只大的鼹鼠,奶声奶气地问:“这是什么?”

我一看就傻了。鼹鼠?这单词不在我的单词库里。(雅思阅读单项8.5分,英语单词量应该不少于1万)没办法,但是又不想让小瑞等太久。就回答:“这是鼹鼠。”

小瑞立即轻声重复了一句:“鼹鼠”。

与此同时,我马上拿出手机查鼹鼠的英文,发现是“mole.”

我马上指着鼹鼠,重复几遍“mole,mole,mole...”

写下此文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读研时学到的索绪尔所讲的语气符号的任意性。意即一开始可以用鼹鼠来指代上图中这个动物,一开始也可以用猫,狗,猪任何一个名词来指代这个动物。但是一旦语言中确认了鼹鼠指代上图中这个动物,那就不可更改了。

由此引申下来,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对这个鼹鼠与图片之间的联系可能是无形中记忆下来的。但是,由于没有在英文为母语的环境中,所以mole与图片始终是没有建立联系的。

因此当小瑞问到这是个什么时,我只能查字典去找到相应的英文。如果要让宝宝学英语,最佳路径又何尝不是直接说英文让宝宝建立英文和动物进行联系呢?至少面对恐龙玩具时,小瑞是脱口而出dinosaur的。可能mole真的在我们生活中遇见得不算高频吧。但这也不是瑞爸不知道mole的借口。

总结一下:

1.如果瑞爸不想再遭遇教学现场翻车,那就需要时刻加强中英双语的学习。

2.瑞爸教小瑞英语,虽然面对的只是一个2岁多的宝宝,但对瑞爸的单词量的要求,不是3500,不是4500,不是5500,不是8000,不是15000,而是无穷大!

3. 有机会要带小瑞去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呆一下,和英语为母语的人交流一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