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托马斯·克伦威尔》2:教会威信扫地,为何要搞文艺复兴?国王们的反抗赎罪券生产线

作者:芒果雪梨

教会销售赎罪券怎么就天怒人怨,竟然引发了宗教改革呢?还是因为王权与教权之争。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国王们的反抗</h1>

王权与教权之争,核心就是一个钱字,主要是什一税,谁有权任命主教税就归谁。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在1073年规定,在他的帝国内,主教全部由他任命,于是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立即宣布将亨利四世开除教籍,你这个皇位就坐不成了。弄得亨利四世跑到教皇所在的卡诺莎城堡,在雪地里跪了三天三夜,这才过了这一关。这个,就是著名的卡诺莎之辱。

法国国王腓力四世,在1305年,派人去罗马把教皇胖揍了一顿,教皇没多久就死了。于是让红衣主教们选了个法国主教当教皇,没几年这个教皇命令整个教廷从罗马搬到阿维尼翁来,史称“阿维尼翁之囚”。这么着,法国国王不仅有了在法国境内任命主教的权力,甚至还对教产征起税来了。罗马教廷迁到阿维尼翁,显而易见的后果就是威信扫地,教皇的话在法国以外没人搭理了。

《托马斯·克伦威尔》2:教会威信扫地,为何要搞文艺复兴?国王们的反抗赎罪券生产线

这么一直闹腾到1377年,在德意志皇帝暗中唆使和帮助下,教皇格列高利十一世才率领教廷重返罗马,但他回来一年就死了,之后教皇一直选来选去,搞出三个教皇同时在位的尴尬局面。到 1414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把这三个教皇都废了,重新选出一个新教皇,这场三教皇闹剧才算结束。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2">赎罪券生产线</h1>

经此一役,教会人设崩塌,在民众心中的威望一落千丈。到了1453年,东罗马帝国被奥斯曼帝国灭了!东罗马帝国饱读典籍的学者们跑来罗马,罗马教会立即意识到咸鱼翻身的机会来了,赶紧把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搞起来,让自己成为西方文化的传承人,这个,就是文艺复兴的由来。一直到了1503年,尤利乌斯二世教皇当选后,文艺复兴运动才迎来了它的顶峰,出现了拉斐尔、米开朗基罗这些大师级的艺术家。

《托马斯·克伦威尔》2:教会威信扫地,为何要搞文艺复兴?国王们的反抗赎罪券生产线

经过70年阿维尼翁之囚,罗马的大教堂都已残破衰败,要想重塑教会的威信,这些教堂就得全部翻新,这个费用是个天文数字,怎么办呢?教皇们想起赎罪券来了,教会还各种造假做产品销售,弄点儿鸭血装在小瓶里,说这是我主基督在十字架上流下的血啊;弄点粉笔末装在瓶子里,说这可是圣母玛丽亚的乳汁啊。总之,各种买卖就轰轰烈烈地搞起来了。

教徒们以前是公开忏悔,这样隐私就没有了,所以就愿意向托钵僧忏悔,托钵僧团体一个是多明我,另一个是方济各,他们到处走街串巷卖赎罪券,听取信徒的忏悔,传教士说,“基督是一个天国的商人,购买的是尘世间无穷无尽的罪与忏悔,出售的则是复活和天堂”。

但这帮托钵僧吃相实在是太难看,直接催生了1517年的宗教改革,当年路德贴出《九十五条论纲》的时候也没想那么多,他就是想反对销售赎罪券来着,没想到竟然如此深远地影响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而路德这一通闹腾,给天主教会带来巨大的压力和焦虑,传统上,祭坛画的主题都是圣母圣子像,但是1535年,教皇保罗三世把主题改成“末日审判”,拿这个恐怖题材当祭坛画,逼着做礼拜的人正面观看,这还是第一次。

米开朗基罗《末日审判》

《托马斯·克伦威尔》2:教会威信扫地,为何要搞文艺复兴?国王们的反抗赎罪券生产线

《末日审判》这幅画很大,高16米,宽13米。天国、基督与天使、尘世里等待命运裁定的凡人——传统的三层结构被取消,变成了以基督和圣母玛利亚为中心的一个圆。基督脚底下是拿着烤架的圣劳伦斯,他是被活活烤死的;圣劳伦斯旁边还画了巴多罗买,他殉教的方式是被活活剥皮,总之怎么吓人怎么来。

下一讲,好好介绍一下文艺复兴,这个搞不清楚,我们也就弄不明白宗教改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