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左传》之卅八
【经】
三年春,王正月,溺会齐师伐卫。
夏四月,葬宋庄公。
五月,葬桓王。
秋,纪季以酅入于齐。
冬,公次于滑。
【传】
三年春,溺会齐师伐卫,疾之也。
夏五月,葬桓王,缓也。
秋,纪季以酅入于齐,纪于是乎始判。
冬,公次于滑,将会郑伯谋纪故也。郑伯辞以难。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
译文
三年春季,周历正月,公子溺会合齐国军队攻打卫国。
夏季四月,安葬宋庄公。
五月,安葬周桓王。
秋季,纪季把酅地割让给齐国。
冬季,鲁庄公带领护卫军屯驻在滑地多夜。
三年春季,公子溺会合齐国军队攻打卫国,《春秋》单称他的名字溺,不称公子,是表示对他的贬斥。
夏季五月,安葬周桓王。这在丧礼的时间上太迟缓了。
秋季,纪季把酅地割让给齐国,纪国从这时候开始分裂。
冬季,鲁庄公带领护卫军屯驻在滑地多夜,打算会见郑伯,策划纪国的事务。郑伯用国内不安定为理由加以推脱。凡是军队在外,住一夜叫做舍,两夜叫做信,两夜以上叫做次。
因为鲁桓公的死齐鲁两国关系十分紧张,可是公子溺却不顾鲁国人民的感受,帅军和齐国一起攻打卫国。我想起以前公子翚也是常常不等王命,就自行帅师行动,看来以后的三桓专政是有传统的。
《春秋》记载桓公十五年(前697年)三月天王崩,周桓王死了六年多了才下葬,原因应该是周庄王继位后发生了王子克之乱。
纪候为了维持纪国的生存,到处求爷爷告奶奶,一直无法打消齐国的野心,庄公元年时齐国出兵占领了郱、鄑、郚三地,眼看纪国灭亡在即,只好让弟弟先分家来投降齐国,为祖宗留些香火。
鲁庄公不想齐国顺利吞并纪国进一步壮大,意图联合郑国干涉纪国的灭亡危机,可是郑国政局不稳,郑厉公在栎地虎视眈眈,郑子婴自然不愿节外生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