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自古以来是我国重要的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改革开放以来更成为我国改革的试验田,头牌兵。良好的港口环境,浓厚了营商环境,形成了兼容并蓄的人文氛围,不仅造就了一批批商贾巨富,也是我国新思潮的发源地。就像电视剧《星辰大海》讲述的是主人公简爱辗转来到广州,从茶水间打工小妹一路拼搏,凭借自我的不懈奋斗,乘着不断蓬勃发展的中国外贸前进大势,最终成为跨国集团董事长的励志故事。简爱是改革开放大潮中的一个剪影,透过她折射出历经多次磨难,仍然敢为人先,自强不息地“广东人”精神。正是这股精神,激励一批批打工人改变命运成,激励企业家改变中国。
我认为广东人的精神是随着时代变迁,但敢为天下先、务实求真、开放兼容、独立自主、求富敢富、科学理性精神的精神内核从未改变。
一是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这是一种勇于拼搏的精神,更是一种勇于创新的精神,是一种勇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的大无畏精神。这种精神是广东人与内地人最鲜明的区别之一。早在上一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著名文学家林语堂先生在其名著《中国人》一书中就这样写道:“在中国正南的广东,我们又遇到另一种中国人。他们充满了种族的活力,人人都是男子汉,吃饭、工作都是男子汉的风格。他们有事业心,无忧无虑,挥霍浪费,好斗,好冒险,图进取,脾气急躁,在表面的中国文化之下是吃蛇的土著居民的传统,这显然是中国古代南方粤人血统的强烈混合物。”广东人有一种“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英锐之气。近现代广东人继承和弘扬了传统广东人敢于冒险、敢于拼搏的精神。中国第一个留美学生容闳,第一个剪掉辫子的中国人冯镜如,中国第一位光学专家、摄影师邹伯奇,中国近代机器缫丝业的开山鼻祖陈启沅,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和飞行家冯如,中国第一条自行设计和建造的铁路——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詹天佑,中国第一个电影导演郑正秋,这些广东人为近代中国的发展不断探索。改革开发以来,现代广东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担当起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一马当先,勇猛地冲杀出一条血路来。在广东这块改的“试验田”上,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激动人心的“率先”和“第一”,如创办了“第一”个经济特区,“率先”开辟了“集资引资建设路桥”的新途径,“率先”废除各种日用品供给“票证”,“率先”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率先”探索各种股份制形式,组建了全国的第一家报业集团,建立了“第一”个省级精神文明学会,“第一”个探索建立“行政三分”的政治制度,等等,从而也使广东省取得了“率先”突破两个“万亿”大关等的一系列辉煌业绩。
二是务实求真精神。这种精神,本质上就是实事求是的精神,就是实干的精神,就是讲求实效的精神,就是办实事的精神。务实求真精神无疑是中国人的普遍精神。传统的中国人生存在几千年来的自然经济基础上,农耕经济养成了传统的中国人朴实无华、黜玄想崇务实的精神。故林语堂先生又说,“在中国,一个人无须学习如何做一个现实主义者,因为他生来就如此。” 然而,现代广东人更加突显了这种精神,并使它更具有了现代精神。改革开放前的广东,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地方,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然而,搞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必须走现代工业化的道路,走城镇化建设的道路。广东人要冲杀出一条血路来,除了要靠党的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指引之外,必须要靠一种务实求真精神,脚踏实地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为摆在广东人面前的是一条从来没有人走过的道路,既不能从本本中去找到现成的答案,也无法从前人的经验中去找到固有的模式,更不能靠幻想和争论来解决出路,只能靠自己“摸着石头过河”,靠自己的实践探索。事实上,现代广东人正是以这种可贵的务实求真的精神,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上,探索出了一系列的成功经验,不仅改变了广东原有的落后面貌,而且对推动着整个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自己应有的重大贡献。
三是开放兼容精神。广东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与外界联系早,接触世界各地新事物、新思想多,一直就有兼容多种文化的传统。这也是一种自觉向外学习,兼容并包,宽容大度,汲取众家之长,努力提升自我的精神,而不是对外封闭,夜郎自大,盲目排他,固步自封的态度。岭南文化本身就是在中西文化不断融合的过程发展起来的,从历史看,广东面临大海,一直是中外通商的重要港口,具有向外拓展的传统、求真务实的精神和兼容包容的人文品格。岭南文化中有丰厚的海洋文化基因,可以说,岭南文化是农耕文化和海洋文化“混溶”的文化。从古代到现代,广东人移居海外的人数众多,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在世界各地的几千万华侨华人中,祖籍广东的占一半以上。移民文化也造就了广东人的开放观念和豁达的胸怀。正如李权时先生在其主编的《岭南文化》中所说的那样,“岭南位于东亚大陆边缘、南海之滨。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形成的岭南文化,必然是‘窗棂之下,易感风霜’,免不了要发生与其他外域文化的碰撞和交汇,形成一种开放的文化心态,呈现出与较为封闭的内陆文化有明显的不同性质。”而具有开放性的文化,必然具有兼容性。因而,在这种文化土壤上生活的广东人,必然有着这种开放兼容精神。无疑,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现代广东人这种精神由于更为优越的自然社会条件得以更加强化。也正是现代广东人这种精神,在“排污不排外”的方针指导下,批判、改造和汲取其他外域文化的精华,结合广东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形成和发展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的一系列新的思想观念,有力地推进了广东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四是独立自主精神。这是一种个性独立发展,自主自强的精神。由于广东在历史上一方面商贸比较发达,基于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独立自主的主体存在成为必然,个体的观念、自主的意识历来比较强烈;另一方面,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说,中国传统文化实以南北中分天下,北派之魁为孔子,南派之魁为老子,孔子之见排于南,犹如老子之见排于北。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分属于同一文化总体系中的内核型文化和边缘型文化。在这一种属关系和母子关系的制约中,岭南文化凭借它的地理位置,凭借明清以来岭南发达的手工业和对外贸易,凭借它对外来文化的兼收并蓄,使得中原的传统文化对它的影响不断淡化,使得它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和容纳力,因而使中原的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整体主义对广东人未能形成强有力的影响力,也为岭南文化中的自主自由精神的滋长提供了重要的条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广东的孕育形成,更为现代广东人独立自主精神的弘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现代广东人这种独立自主精神的弘扬,也成为了广东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缺乏的重要文化条件,从而焕发了广东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极大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成为广东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一股重要的精神力量。
五是求富敢富精神。这是一种勇于追求富裕,敢于勤劳致富的精神。广东有着历史悠久的商贸经济发展,而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根本区别,就在于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本性与商品经济的无限逐利本性。在商贸经济活动中,经济主体的出发点和终结点都是为了获得最大限度的交换价值。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人们希望通过商贸经济活动,来达到自己发财致富的目的。因此,求富心态是商品经济发展中必然产生的一种普遍心态。这种心态,由于岭南文化的边缘性,没有受到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上的中原传统文化中安贫乐道精神的严重抑制,而长期保存了下来。虽然,在解放以后左的思想占统治地位的几十年里,这种求富心态尽管受到极大的压抑,但却没有被扑灭,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浩荡春风下,又迅速地生长起来,并在党的富民思想和政策的引导下,形成了一种义利统一的新的求富敢富精神。在这种精神的激动下,过去受到长期压抑的社会生产力,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形成了勤劳致富的巨大力量,推动着广东人特别是珠江三角洲人摆脱贫困,告别落后,奔向小康,走向富裕。当然,现代广东人这种求富敢富精神,又是一种共同富裕的精神。因此,先富起来的广东人,一直以自己力所能及的不懈努力,去扶持帮助欠发地区的人们;无论是扶贫工作,还是慈善活动,广东人一直走在最前头。
六是科学理性精神。这是一种科学的精神,理性的精神。虽然,就我国的传统文化而言,由于其经济基础——以农耕为主体的自然经济的制约,历来就最缺乏这种科学理性精神。而隶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岭南文化,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也造成了其科学理性精神的相对薄弱。但由于广东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的特殊性,由于广东历史悠久的商贸经济传统,由于岭南文化长期以来与其他外域文化的交流,由于岭南文化的开放性和兼容性特色,从而使岭南文化比中原的传统文化来说,更先和更多地具有了一些科学理性精神。特别是广东毗邻港澳,又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先行一步,有着更早和更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经验,这一切,都为广东人形成现代的科学理性精神奠定了更为优越的条件和环境。因此,相对而言,现代广东人有着更多和更鲜明的科学理性精神,它使广东人更加务实求真,更加尊重市场经济的客观经济规律,更加容易接受和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科学等一系列新的思想观念。也正是广东人这些适应当代世界发展趋势的新精神、新思想、新观念,有力地促进了广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