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京昆曲泰斗俞振飞穿越五任妻子内心的,只有心 寒 寒 心

作者:逸诂易斋

苏州昆山是昆曲的发源地,阳春白雪的昆曲吸引了一代代艺人的传承。昆曲在清朝乾隆、嘉庆时代被京剧抢了风头,但在上海以及起源地的苏州,还是拥有一大批有欣赏能力、懂声腔的票友。到了晚清民国时代,昆曲仍旧是很有戏场号召力的传统剧目。俞振飞就是非常有名的昆曲表演艺术家。

京昆曲泰斗俞振飞穿越五任妻子内心的,只有心 寒 寒 心

高雅昆曲

俞振飞习昆曲有家传,他的父亲俞宗海就是知名的昆曲业余唱家,移居苏州时,有昆曲组班演唱,俞宗海是必请必到的铁脚票友。俞宗海擅长书法,操翰墨而度曲,为人所推誉。俞振飞从小耳濡目染,6岁习昆曲,12岁登台表演,18岁能熟练演唱200段昆曲,戏剧才华英俊早发。

京昆曲泰斗俞振飞穿越五任妻子内心的,只有心 寒 寒 心

京昆泰斗俞振飞

昆曲很高雅,听者寡,戏场窄,糊口难。俞振飞在学会了如许众多昆曲剧本后,决定跨行改学京剧。俗话说“改行如脱胎”,18岁学京剧,唱作念打的好多功夫都错过了最佳年龄段,而且俞振飞昆曲学的是小生,学京剧这对嗓音是很大的损伤。俞振飞决意改唱京剧,就立志学到家,他师从京剧名家李智先、蒋研香,刻苦学戏。一个偶然的机会,俞振飞和京剧程派创始人程砚秋同台,因而声名鹊起。

京昆曲泰斗俞振飞穿越五任妻子内心的,只有心 寒 寒 心

程派创始人程砚秋,俞振飞的恩人

具有戏曲天分的俞振飞,在昆曲、京剧上声光显赫之际,他的婚姻生活则亮起了红灯。由父亲俞宗海给包办的元配妻子范品珍,文化低,眼光狭隘,不喜欢昆曲,俞振飞根本和她说不上一句话。久而久之,俞振飞在外面讨了妾,这就是他的第二个老婆陆佩贞。陆佩贞年轻,有姿色,粗通文墨,跟着俞振飞有吃有喝,日子过得也舒服。元配范品珍不满俞振飞讨小,但也拿他没办法,就在陆佩贞身上使气,让陆佩贞处处难受,在苏州俞宅不得安身。俞振飞没有好主意,只好带着陆佩贞到上海租房单独生活。上海房价高、生活不易,俞振飞唱戏收入少,好吃懒做、只懂享受的陆佩贞在俞振飞与原配范品珍离婚后,受不了穷困也离开了俞振飞。

京昆曲泰斗俞振飞穿越五任妻子内心的,只有心 寒 寒 心

俞振飞、言慧珠合影

一个离婚了,自己心甘情愿;一个不辞而别,自己心有不甘。俞振飞的这婚姻生活就很让人揪心了。随着俞振飞在京昆界名气响震,单身汉的他,开始引起名角的注意了,这个人也是横跨京剧与昆曲的名角黄蔓耘。黄蔓耘比俞振飞大一岁,是著名京剧名角王瑶卿的弟子,以“听枫舍主”闻名。黄蔓耘是在向俞振飞学昆曲时开始热络交往的。1936年,俞振飞与黄蔓耘结婚。结婚20年,俩人无子女。1956年,55岁的黄蔓耘因为肺癌而辞世。俞振飞为失去最倾心的爱侣而悲痛不已。

京昆曲泰斗俞振飞穿越五任妻子内心的,只有心 寒 寒 心

俞振飞与黄蔓耘剧照

54岁的俞振飞再次成了中老年单身汉,他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会很快第四次结婚。这个结婚的对象曾是坤旦皇后言慧珠。言慧珠是著名京剧演员言鞠朋的女儿。言菊朋是蒙古正蓝旗世家子弟,有宫廷的显赫光环。言慧珠为宫廷大小姐,率真、直爽、豪气、大胆、泼赖,想干什么就要干什么,十分泼辣,甚至连言菊朋都管不住这个女儿。

京昆曲泰斗俞振飞穿越五任妻子内心的,只有心 寒 寒 心

青年言慧珠

言慧珠曾师从京剧大师梅兰芳学戏,以饰演《扈三娘》中的扈三娘而走红。敢想敢爱的言慧珠曾与影星白云热恋,不知什么原因,俩人没有走进婚姻的殿堂。言慧珠后组班“言剧团”,赚了不少钱,在上海购买了华园,和薛浩伟结婚。1956年俞振飞丧偶后,言慧珠开始拼命追求俞振飞,在和薛浩伟离婚后,1960年由组织批准与俞振飞结婚。新婚之夜,俩人就闹的不愉快。这一年,言慧珠41岁,俞振飞58岁。

京昆曲泰斗俞振飞穿越五任妻子内心的,只有心 寒 寒 心

中年言慧珠

言慧珠的京剧事业在这个时候处于低谷,她自办的“言慧珠剧团”公私合营了,她想进入北京中国京剧院,希望又落空了。会演戏,没有戏给她演,也没有人找她演戏。个性强悍的言慧珠只能发牢骚,说怨气话。言慧珠学昆曲,和俞振飞也是绝配,但这好日子在文革到来时都化为泡影。她积攒了一辈子的钻石戒指、翡翠、金条、美钞、存折,全部被查抄。处于绝望中的言慧珠选择了自杀。这一年,言慧珠47岁,和俞振飞结婚只有6个年头。

京昆曲泰斗俞振飞穿越五任妻子内心的,只有心 寒 寒 心

俞振飞在吹笛子

在64岁再次成为鳏夫的俞振飞,始终坚持对京昆艺术的敬畏。俞振飞温情而涵养的脾性,也让他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尽管没有生养子女,但他把言慧珠的儿子当成自己的儿子抚养。在言慧珠死后14年,78岁的俞振飞又娶了51岁的李蔷华为妻子。当李蔷华64岁时,91岁的俞振飞辞别人世。俞振飞仙逝后,李蔷华和前夫关正明复婚,享受俞振飞留下的一切,这让人匪夷所思,也让人一声叹息。

京昆曲泰斗俞振飞穿越五任妻子内心的,只有心 寒 寒 心

年青时的李蔷华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