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杀死007!选角之殇标配元素略显疲劳迷之编剧小结:

作者:壹心向凡
杀死007!选角之殇标配元素略显疲劳迷之编剧小结:

长达164分钟的《007:无暇赴死》完美地完成了一项壮举,每一个镜头都在叫板最虐心的爱情片,每一个镜头都堪比一片最浓郁的安眠药。跨世纪60年的007,怕是要就此安乐死。

「Bond,James Bond」,自从影坛常青树肖恩·康纳利于上世纪60年代饰演的第一代007喊出这句标志性的台词后,007的形象便深入人心,几乎家喻户晓。

直至千禧年前后的爱尔兰人皮尔斯·布鲁斯南,他将007的机敏,潇洒,风流倜傥演绎到极致并将007的形象推上了巅峰。

杀死007!选角之殇标配元素略显疲劳迷之编剧小结:

爱尔兰人的自带007属性兼出色演出,确实满足了绝大部分人对于伊恩·弗莱明笔下邦德的完美想象。

布鲁斯南这竖立起来并无可挑剔的标杆,也就注定了后来者将难以企及。

这一代的007丹尼尔·克雷格便是如此,自2007年出演邦德至今,处处饱受争议。可以说,当初对爱尔兰人的赞誉有多高,对克雷格的不满就有多深。

所以这15年来的5集007,消耗的是品牌效应,消费的是几十年难以褪色的情怀。

然而,如果单纯将最近几集007的欠佳表现算在克雷格的头上,显然有失公允,这只不过是水面冰山。

那么,让我们来看看这一代的系列007影片有哪些槽点。

<h1 class="pgc-h-arrow-right">选角之殇</h1>

诚然,穿上西服的克雷格自有一翻天然的英国绅士即视感,但你不会想象得到,潇洒至极的邦德居然还会有这样的狼狈画面:

杀死007!选角之殇标配元素略显疲劳迷之编剧小结:

在气场强大的M面前,他如同犯了错的孩子。缺了一份从容一份幽默,一份自信一份机警,还有一份风流倜傥。反而多了一些固执一些冲动一些鲁莽:

杀死007!选角之殇标配元素略显疲劳迷之编剧小结:

而顶替朱迪·丹奇,出演重要配角M的拉尔夫·费因斯,则杀伐决断不足,平庸有加:

杀死007!选角之殇标配元素略显疲劳迷之编剧小结:

另一位不可或缺的后勤成员,调皮又可爱的军需官Q。此角作了大胆的尝试,符合当下的审美,相对成功:

杀死007!选角之殇标配元素略显疲劳迷之编剧小结:

<h1 class="pgc-h-arrow-right">标配元素略显疲劳</h1>

比如当下的邦女郎,妩媚有余却略感档次不足;

Q五花八门的高科技玩意,可发挥的空间越来越有限,几乎千篇一律。

<h1 class="pgc-h-arrow-right">迷之编剧</h1>

毫无疑问,这一代的邦德在女性观众这里反而会加分不少。

因为风流倜傥的邦德不仅说爱,还悄咪咪地谈起了情;

不仅罗漫蒂克般地花式谈情,还谈得跟普通人一样轰轰烈烈,爱得死去活来遍体鳞伤。

感觉怎么样?反正我觉得够新鲜够刺激,然后当然是意见要保留了。

呆看《无暇赴死》时,总有那么几百个瞬间,疑惑于不知道看的是动作片还是爱情片,甚至是纪录片?

没错,就是这种感觉。007玩出了迷之高度啊,不禁暗暗自责一翻,真是牛嚼牡丹呀。

<h1 class="pgc-h-arrow-right">小结:</h1>

当下动作大片的主流元素,无外乎超巨来抱团,场面要火爆要新鲜刺激,而中国元素又怎么能少得了?

比如速激,比如极限特工,又比如特种部队,还比如敢死队……

这些时下的银幕经典或多或少都涵盖了以上的元素。

单打独斗已成为过去式的论调,同样适用于一众商业片。

看看我们国产的各种大片,就恨不得将所有的港澳台及内地大伽烩在一起。

一切不过服务于市场而已。

007自带厚重的品牌传承,但如果不贴合当下的市场,不果断转型,不纳入中国元素,没有清晰的产品定位,那么,经典的007系列将会如同《无暇赴死》中的邦德一样,悲情赴死,灰飞烟灭。

品牌不拉新终会老化,而浓厚的情怀也会有消耗殆尽的一天。

曾创造影史巅峰《乱世佳人》的百年米高梅公司,已然老去,并迎来了互联网巨擎亚马逊,也目送了这一代邦德的悲壮谢幕。

以终为始,终点也许就是新起点。

确实不希望看到,曾经风靡全球的007就此成了无数人的回忆。

让我们翘首以盼梦幻的「Bond,James Bond」,重获新生。

相信他,杀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