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天涯海角,几乎难以寻觅到的文明之宝:四堡雕版印刷

作者:东坡之忆

10月6日一清早,坐车去四堡镇。

只花了半小时左右,就到了。

快出城时,见到了连城县刚建成通车的火车站——冠豸山站。

此前,连城已有一个火车站,叫冠豸山南站,设在朋口镇。如今,新火车站就在县城里,大大地方便了来往连城的人们。

天涯海角,几乎难以寻觅到的文明之宝:四堡雕版印刷
天涯海角,几乎难以寻觅到的文明之宝:四堡雕版印刷
天涯海角,几乎难以寻觅到的文明之宝:四堡雕版印刷
天涯海角,几乎难以寻觅到的文明之宝:四堡雕版印刷

到四堡镇政府站下车后,向街边餐馆的老板娘询问四堡雕版印刷博物馆的位置。其实就在不远处,拐进去就看到了。

博物馆目前正处于维修阶段。半年前就己闭馆,本来预计是十一之前开放的,又遇上了莆田的疫情,所以还是大门紧闭。

从门缝望进去,大致己修缮好。具体什么时间开馆,应该是等上级的一个统一安排。

我沿着周边的古村溜达。这里主要是雾阁、马屋两个村子的古民居,明清时期很多是书坊。现在大都年久失修,空落落的。

不过,有些古屋里仍住着人,晒着谷物,晾着衣服,还有鸡子鸭子撒着欢儿。

转了一个多小时,走回大街上。进了一个小店买了两瓶水,向店主打探了一下玉沙桥怎么走,还有四堡锡器传承人的店面在哪里。

其实,去四堡的这一趟,还是不虚此行的,因为见到了3个当地响当当的标志性“人物”:

一是四堡锡器的传承人马恩明老师傅。

他的门店就在街边,我走进去,与他攀谈了一个多小时。

还有他的儿子,也在店里忙碌,他是新一代的传承人。我与他互加了微信。

四堡锡器历史上很有名气,道光皇帝曾赐于“锡状元”之称。只可惜,随着陶瓷玻璃塑料之类的兴起,锡器失去了许多实用的场景。

但是,作为艺术品的锡器,所拥有的审美价值和收藏价值,还是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那些仍然坚守着传统技艺的工匠们,很不容易,很不简单。

接下来去了玉沙桥,拍了许多照片。

连城有许许多多的古廊桥。其中保存较为完好的三座古桥中,就有玉沙桥。

好像无论用什么样的语言文字,都难以描绘出玉沙桥的“容颜”和精髓。

只好用一个打比方的方式,来形象地述说。

如果把玉沙桥比喻成一个人,他一定会对行人说:

我一直守在这里,等你来看我!

接下来的行程,有些意外之喜。

本来只听说,离玉沙桥不远处的街面上,有一家私人雕版馆。

走进去一看,面积挺大的。有几间展示厅、创作厅相互连通。长条形的工作台上,有很多雕版工具,制作好的书画作品,还有根雕作品等。

我一一观看并拍照。

中途,见到了馆主。

一番介绍,才知道是大名鼎鼎的马力先生。

他是四堡雕版印刷的传承人,我在一些介绍连城的文字和视频资料中,经常看到他,原来他就住在这里。

又是一番攀谈,了解了一些雕版的情况和他的故事。

回连城后,写了一篇介绍他的短文。

我们互加了微信,这些天在朋友圈里经常看到他发的图片和视频,许多是根雕艺术,非常的唯美。

关于四堡锡器和四堡雕版印刷,我分别为它们题写了一首藏头诗。

今天先分享其中一首。藏头诗的名称就叫巜四堡雕版印刷书怀》:

四周峰岭且呈祥,

堡乃明清书墨坊。

雕刻千秋奇趣事,

版排万卷典籍藏。

印证客家璀璨景,

刷开九域下南洋。

四堡,是明清时期我国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

如今,在全国其他任何地方,都难以寻觅到雕版的踪迹了。

唯有四堡,仍见其“尚存”!

这样极其稀缺的文化遗存,文明印迹,旅游景观,难道不值得每一个游客来一探究竟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