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天涯海角,幾乎難以尋覓到的文明之寶:四堡雕版印刷

作者:東坡之憶

10月6日一清早,坐車去四堡鎮。

隻花了半小時左右,就到了。

快出城時,見到了連城縣剛建成通車的火車站——冠豸山站。

此前,連城已有一個火車站,叫冠豸山南站,設在朋口鎮。如今,新火車站就在縣城裡,大大地友善了來往連城的人們。

天涯海角,幾乎難以尋覓到的文明之寶:四堡雕版印刷
天涯海角,幾乎難以尋覓到的文明之寶:四堡雕版印刷
天涯海角,幾乎難以尋覓到的文明之寶:四堡雕版印刷
天涯海角,幾乎難以尋覓到的文明之寶:四堡雕版印刷

到四堡鎮政府站下車後,向街邊餐館的老闆娘詢問四堡雕版印刷博物館的位置。其實就在不遠處,拐進去就看到了。

博物館目前正處于維修階段。半年前就己閉館,本來預計是十一之前開放的,又遇上了莆田的疫情,是以還是大門緊閉。

從門縫望進去,大緻己修繕好。具體什麼時間開館,應該是等上級的一個統一安排。

我沿着周邊的古村溜達。這裡主要是霧閣、馬屋兩個村子的古民居,明清時期很多是書坊。現在大都年久失修,空落落的。

不過,有些古屋裡仍住着人,曬着谷物,晾着衣服,還有雞子鴨子撒着歡兒。

轉了一個多小時,走回大街上。進了一個小店買了兩瓶水,向店主打探了一下玉沙橋怎麼走,還有四堡錫器傳承人的店面在哪裡。

其實,去四堡的這一趟,還是不虛此行的,因為見到了3個當地響當當的标志性“人物”:

一是四堡錫器的傳承人馬恩明老師傅。

他的門店就在街邊,我走進去,與他攀談了一個多小時。

還有他的兒子,也在店裡忙碌,他是新一代的傳承人。我與他互加了微信。

四堡錫器曆史上很有名氣,道光皇帝曾賜于“錫狀元”之稱。隻可惜,随着陶瓷玻璃塑膠之類的興起,錫器失去了許多實用的場景。

但是,作為藝術品的錫器,所擁有的審美價值和收藏價值,還是有着巨大的發展空間。

那些仍然堅守着傳統技藝的工匠們,很不容易,很不簡單。

接下來去了玉沙橋,拍了許多照片。

連城有許許多多的古廊橋。其中儲存較為完好的三座古橋中,就有玉沙橋。

好像無論用什麼樣的語言文字,都難以描繪出玉沙橋的“容顔”和精髓。

隻好用一個打比方的方式,來形象地述說。

如果把玉沙橋比喻成一個人,他一定會對行人說:

我一直守在這裡,等你來看我!

接下來的行程,有些意外之喜。

本來隻聽說,離玉沙橋不遠處的街面上,有一家私人雕版館。

走進去一看,面積挺大的。有幾間展示廳、創作廳互相連通。長條形的工作台上,有很多雕版工具,制作好的書畫作品,還有根雕作品等。

我一一觀看并拍照。

中途,見到了館主。

一番介紹,才知道是大名鼎鼎的馬力先生。

他是四堡雕版印刷的傳承人,我在一些介紹連城的文字和視訊資料中,經常看到他,原來他就住在這裡。

又是一番攀談,了解了一些雕版的情況和他的故事。

回連城後,寫了一篇介紹他的短文。

我們互加了微信,這些天在朋友圈裡經常看到他發的圖檔和視訊,許多是根雕藝術,非常的唯美。

關于四堡錫器和四堡雕版印刷,我分别為它們題寫了一首藏頭詩。

今天先分享其中一首。藏頭詩的名稱就叫巜四堡雕版印刷書懷》:

四周峰嶺且呈祥,

堡乃明清書墨坊。

雕刻千秋奇趣事,

版排萬卷典籍藏。

印證客家璀璨景,

刷開九域下南洋。

四堡,是明清時期我國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

如今,在全國其他任何地方,都難以尋覓到雕版的蹤迹了。

唯有四堡,仍見其“尚存”!

這樣極其稀缺的文化遺存,文明印迹,旅遊景觀,難道不值得每一個遊客來一探究竟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