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清末民初济南大明湖以北尚是大片沼泽地

作者:闲人闲扯谈

济南号称“泉城”。依清代刘鹗《老残游记》中的说法,济南是“家家泉水,户户垂杨”。

1912年,一个名叫詹姆斯·尼尔(James B.Neal)的外国人在上海基督教文学会出版的一本英文集中写道,“…济南的主要荣耀是其数量众多且永不干涸的清澈泉水,(在老城)南面和西南的城墙处以及城内尤甚。”“…由于众多泉水不停地喷涌,护城河里满是流淌着的溪水,令周边景色如画。”

不过,尼尔也谈到,由于济南老城以北地势低洼,因此泉水在这一带汇成沼泽。“…假如小清河能吸走(护城河与大明湖外的)泉水,则该地区的情形将大为改观;但沼泽地里的水太多,不可能全部排入小清河;于是在7至8月的多雨季节,济南老城北部和城外的乡村便极不卫生,流行疟疾。”

在我的印象中,至到八十年代中后期,北园一带仍是大片的旱地农田。其中间或一些稻田。并且仍能看到一些荷叶连连的大汪水塘。让初来乍到并且第一次亲眼见到荷花与藕荷的我,印象深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