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自然博物馆
说起重庆市北集区的重庆自然博物馆,很多市民都非常熟悉它。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各种生物化石,还可以有一个特殊的恐龙展厅,还可以让大家看到各种重庆生产的恐龙化石。
重庆自然博物馆自1930年其前身中国科学院西院长大以来,陪伴重庆市民已有90年的历史。12月25日,重庆自然博物馆迎来了90岁生日。
90年并不短,但说到这个亭子的故事,你懂多少?如今,在重庆自然博物馆馆长欧阳辉的故事中,博物馆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科技中心之一,再次走进了大家的视野。
这里是中国第一所民营科学院的所在地,抗日战争期间,中国著名科学家聚集在它周围,不仅研究了中国第一台现代地震仪,还研究了中国第一块恐龙化石,也首次站在这里进行公开展示......
陆祖甫成立中国第一所民办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西区旧址
矗立在北蜀文兴湾的山丘上,一座两层楼的建筑,屋檐的拐角处有屋檐,中西合璧。白色的石墙,红色的木门窗,在绿色的树荫下给小建筑一种别致的感觉。
如果你只是站在这座小楼前,而不是直接进去,很难猜到,近一个世纪以来,屋檐下的旧建筑一直与技术和自然的字眼相悖。
它是中国第一个私人经营的科学院,中国科学院西部的所在地。
今天,很少有人知道中国西部科学院的名字,即使在最初创立该科学机构的重庆也是如此。然而,在20世纪30年代,西部科学院异常响亮,不仅是中国西部第一所综合性科研机构,也是中国第一所民办院校。
欧阳辉说,这个民办科学院的成立是中国著名的实业家陆祖夫。
充足的资金对于建立科学院至关重要。欧阳辉说,当时陆祖甫已经是四川的名人,民生公司的著名总经理自然有影响力,再加上当时西科院一直领导的四川军的刘翔、刘文辉等人,资金很快就结清了。
建筑的钱到位了,陆祖夫立即开始建立一个受欢迎的博物馆。1930年,陆祖夫选择了北投这个被矿产环绕的美丽山区作为自己的选址,远离城市烦恼,交通便利。以"研究西部科学,助力西部经济文化事业发展"为宗旨的中国科学院在重庆市北玥寺正式成立。
到目前为止,中国在西南地区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民办科学院已经正式成立,拥有科技、地质、生物、农林等四个科研院所,以及博物馆、图书馆和好学校。抗日战争年代,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的科学家,以四川和中国西南部为基地,调查矿产和地质条件,探明矿产储量,考察四川独特的风俗习惯,采集川西南和西北的动植物标本,栽培、改良和引进水果、蔬菜和动物。
中国第一台现代地震仪在这里诞生
今天的重庆自然博物馆收藏了全国最稀有、世界上最早的原始哺乳动物化石、四川独有的折叠鱼化石、世界上最早珍贵的中观化石———中国古代。还以其收藏的矿物古生物学、动物、植物标本7万余件,位居全国同类博物馆之首,其中,稀有的动植物标本占全国此类标本的四分之一以上。
这属于博物馆现在的辉煌,但70多年前,也因为科技成就,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焦点。欧阳辉说,中国第一台现代地震仪,就是在这里诞生的,他的发明者是中国著名的地震学家李善邦。
抗日战争期间,在中国科学院西部的帮助下,中央地质研究所的内部迁徙定居在北矶。1943年,李善邦为躲避战争,从北京逃往重庆。在这里,他开始开发自己的中文地震仪。
在敌机不断的轰鸣声中,李善邦克服了老百姓无法想象的困难。车床没有电,用手摇晃。没有飞轮,让石匠撞上石轮。为了纠正仪器的精度,李善邦亲自跑到废料摊位,在机器配件上,他甚至用了鞋油盒和锡罐。
1943年夏天,中国人研制的第一台机械记录水平地震仪终于问世。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1943年6月22日清晨,李善邦的地震仪清楚地记录了成都附近的地震。
随后,李善邦在抗日战争期间建造了重庆北吉唯一的地震台,从工作开始到抗日战争结束,共记录和报告地震109次。
70多年前,中国第一块恐龙化石就矗立在这里
徐氏的陆凤龙
说起博物馆的恐龙化石,人们可以说是津津乐道,合川马门西龙、永川龙、大芝恐龙......他们的故事总是感人至深。
但要知道,70多年前,中国第一具恐龙化石骨架,正是当时在中国科学院西院展厅里"站起来",就是举世闻名的徐禄凤龙。
中国第一块恐龙化石骨架于1939年在云南省陆丰县沙湾东坡出土,被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先驱和奠基人杨忠健命名为徐氏的路凤龙。当时,当官战火纷飞时,为了保护这些珍贵化石的安全,杨忠健开始把它们带到重庆。
1941年春,杨仲健在重庆北碌撰写并出版了徐的第一本关于中国恐龙的科学专著《徐的鲁凤龙》。
根据杨忠健先生的研究,我们知道徐的陆峰龙长约6米,身高超过2米。它的头很小,嘴巴尖尖的,鼻孔呈正三角形,眼睛很大。长出牙齿的牙骨又薄又弱,前后边缘呈锯齿状。
徐禄峰龙前肢短,后肢长而粗壮,前脚和后脚有5个手指(脚趾)头,后脚的脚趾骨比前脚的指骨更强,前脚和后脚的第一爪发达。假设它在活着的时候可以用后脚站立和行走,它的尾巴被拖到地面上以保持平衡。它也可以在觅食或休息时前肢。
1941年1月5日,中国地质学会在文兴湾地质调查局举办的丁文江逝世五周年会议后,杨忠健作了"徐禄峰龙的收藏与研究"讲座,并引导与会者参观了徐禄峰龙化石骨架。随后,徐氏的陆凤龙在地质调查局开设了一个公开展览。
这是徐禄凤龙第一次公开露面,这个大佬的出现,在当时的重庆市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合川马门西龙场发掘现场(1957年)
永川龙场发掘现场(1976年)
更多新闻>>
重庆自然博物馆
重庆自然博物馆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有着90年不间断的历史,在中国近代科技发展史上,博物馆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该博物馆的前身是1930年由陆祖夫先生创立的中国科学院西部,以及1943年由十几个国家学术机构共同建立的中国西部博物馆。
1950年,中国科学院西部和中国西部博物馆被西南文化和教育部接管。1952年改为西南人民科学馆。1953年,它被并入西南博物馆,并更名为西南自然博物馆。1955年,西南博物馆改建为重庆博物馆。1981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在重庆博物馆增设了"四川省重庆自然博物馆"标志。1991年,重庆自然博物馆独立成立。
上游新闻 重庆早报 记者 李伟
来源:上游新闻 聚集向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