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从氏族公社、私有制、阶级矛盾,看国家是怎样一步步诞生的?前言从母系氏族公社过渡到父系氏族公社,私有制开始萌芽私有制的出现和分工的发展,促使阶级产生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最终导致国家的诞生结言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1">前言</h1>

氏族公社是原始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结成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它是社会经济的基本单位。氏族成员一般都是由共同的祖先繁衍、延续而来的。他们都是在一起居住,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所得的食物,他们之间没有贫富贵贱之分,遵循人人平等之原则。氏族公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它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母系氏族公社与父系氏族公社。

从氏族公社、私有制、阶级矛盾,看国家是怎样一步步诞生的?前言从母系氏族公社过渡到父系氏族公社,私有制开始萌芽私有制的出现和分工的发展,促使阶级产生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最终导致国家的诞生结言

母系氏族公社大约出现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此时社会的最基本单位是母系血缘关系。在这一时期,妇女主要从事采集、生产等工作,收获比从事狩猎的男子更加的稳定,因而她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居于一个主导的地位。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劳动分工的变化,男子逐渐成为了社会生产的主要力量,母系氏族公社随即逐渐被父系氏族公社所取代。在这一时期,由男子来支配生产、生活和公共事务。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2">从母系氏族公社过渡到父系氏族公社,私有制开始萌芽</h1>

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按照性别和年龄的不同存在着一个简单的分工。青壮年男子主要从事狩猎、捕鱼等力量型劳动,而妇女则负责采集、加工食物、管理杂物等工作,由于妇女的采集工作比男子渔猎的收获更为的稳定,因此妇女的采集成为了维持氏族生存的根本保障,妇女在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始终以母系血缘关系为纽带,世系、财产均按母亲一方计算,实行的是母系继承制度。婚姻形式在早期实行的是普那路亚婚。

即一个血缘群体的女子与另一血缘群体的一群男子,或一血缘群体的男子与另一血缘群体的一群女子互相通婚。

从氏族公社、私有制、阶级矛盾,看国家是怎样一步步诞生的?前言从母系氏族公社过渡到父系氏族公社,私有制开始萌芽私有制的出现和分工的发展,促使阶级产生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最终导致国家的诞生结言

母系氏族公社时妇女活动

在这种群婚的形态下,出现了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兄弟共妻,姐妹共夫。子女随着母亲住,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没有“父亲”观念)。在母系氏族的晚期,婚姻形态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一种新的婚姻形式——对偶婚。

对偶婚:是指一男一女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比较稳定的偶居生活的一种婚姻形式,即是女子(或男子)在众多丈夫(或妻子)中有一个主丈夫(或主妻子),它是群婚制向一夫一妻制转变的一个过渡形式。

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母系氏族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议事会,它对氏族的一切大事都有着决定权。氏族首领由全体氏族成员推举选出,一般都是由妇女来担任,氏族首领的工作就是安排氏族成员的生产和生活。

从氏族公社、私有制、阶级矛盾,看国家是怎样一步步诞生的?前言从母系氏族公社过渡到父系氏族公社,私有制开始萌芽私有制的出现和分工的发展,促使阶级产生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最终导致国家的诞生结言

随着社会生产力不断的提升、发展,男子在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等生产劳动活动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于是母权制随之开始过渡为父权制,到最后逐渐形成了父系氏族公社。这一时期,生产资料、生活资料都是由男子来支配,氏族首领也由妇女变成了由成年男子担任。此时,男子的社会地位高于女子,女子在经济生活中也由主导地位退居于从属地位。

父系氏族公社中世系与财产按照父系来计算。而在婚姻形态上,母系氏族的对偶婚也被一夫一妻制所取代,妻子都是跟随着丈夫一起居住、生活。建立这种婚姻制的目的就是为了确保子女出自于一个父亲,以继承家庭所有的财产。

在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由于生产力的逐渐提高,人们的劳动成果除用于基本的日常消费外,开始出现了剩余,于是在氏族内部逐渐产生了一个贫富分化现象,私有制开始萌芽了。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3">私有制的出现和分工的发展,促使阶级产生</h1>

在原始社会的早期,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只有通过相互合作、共同劳动、平均分配收获物,才能生存下来。但到了原始社会后期,由于农业、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金属工具的出现,原来需要很多人共同合作才能完成的生产活动,变得只需要少数人就能完成了。比如以前狩猎、捕鱼时通常会需要许多人一起共同协作进行,才能有所收获,现在只需要少数几个人就可以胜任了。

从氏族公社、私有制、阶级矛盾,看国家是怎样一步步诞生的?前言从母系氏族公社过渡到父系氏族公社,私有制开始萌芽私有制的出现和分工的发展,促使阶级产生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最终导致国家的诞生结言

私有制

这样,以氏族成员为单位的群体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所代替,社会生产关系也随之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我们知道,当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时,牲畜、土地等生产资料归氏族集体所有,而当个体劳动逐渐成为劳动的主要方式后,生产资料也逐渐从集体过渡到为个体家庭所拥有,劳动产品也从过去的氏族共同所有、共同分配,转变为个体家庭的私有财产、自己分配。

于是,私有制出现了。

与此同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原始社会晚期发生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部落中的畜牧业被分离了出来。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许多重大的变化。由于各个部落生产的产品除了满足本部落的需要之外,往往还有不少不尽相同的剩余产品,它们为部落间的交换创造了条件。而随着金属工具在日常生活劳动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农业的规模越来越大,人们经营的种类也日益增多,于是便开始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在这一次的分工中,农业中的手工业也被分离了出来,同时还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私有制的出现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使阶级的出现成为了一个必然发生的现实。

从氏族公社、私有制、阶级矛盾,看国家是怎样一步步诞生的?前言从母系氏族公社过渡到父系氏族公社,私有制开始萌芽私有制的出现和分工的发展,促使阶级产生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最终导致国家的诞生结言

商品交换

在血缘氏族中,劳动集体内体现的是民主意识,人与人之间完全平等,没有剥削与压迫。但随着各氏族部落人口的增加,为了生存的需要,劳动范围逐渐地扩大,各各氏族部落间便开始有了界线之划分,私有制萌芽后,由于各氏族部落所属劳动范围内的物质资源各不相同,他们劳动创造出来的产品种类、数量也就不同,于是交换便产生了。交换是以产品的私有制为前提的,是为了生存需求的多样性而产生的一种形式。

归根结底,私有制是原始社会未期生产力不断提高的一个产物。金属工具以及牛耕等新型的生产工具的发明和广泛使用,进一步促进了剩余产品、商品的出现。而剩余产品、商品的不公平分配则成为了私有制的最早形式。私有制的出现,社会财富的分配更加地不均,而财富的不均则导致了阶级的产生。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4">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最终导致国家的诞生</h1>

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日趋兴盛,氏族之间贫富差距逐渐增大。氏族首领利用手中的职权,越来越富裕,成为了氏族中的贵族。同时,由于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劳动剩余产品越来越多,于是奴役他人便成了一件有利可图的事情,氏族贵族逐渐演变成了奴隶主,他们强迫贫困的氏族成员以及战争俘虏为自己劳动。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剥削形式——奴隶占有制便出现了。

从氏族公社、私有制、阶级矛盾,看国家是怎样一步步诞生的?前言从母系氏族公社过渡到父系氏族公社,私有制开始萌芽私有制的出现和分工的发展,促使阶级产生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最终导致国家的诞生结言

被奴隶主残酷剥削的奴隶

于是,阶级便开始形成了,氏族显贵越来越多地霸占牲畜、土地等氏族集体的财产,逐渐转变成奴隶主阶级。而那些贫困的氏族成员、战争俘虏则沦为了奴隶,受到奴隶主阶级的层层剥削。

在这些奴隶主的眼中,奴隶只是一个会说话的工具而已,他们残酷剥削、压榨奴隶,以获取更多的利益,而奴隶则往往以破坏生产工具、消极怠工、逃亡等方式来反抗奴隶主的残酷剥削,从而使得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日趋激烈。

随之而来的就是氏族的管理机构发生了剧变,出现了由军事首领控制的军事民主制,它是氏族向国家机关过渡的一种管理形式。在军事民主制度下,军事首领和氏族贵族(奴隶主)的权势不断地加强,最后,他们将军事民主制变成了压迫人民的强制机关。他们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不受奴隶的侵犯,就建立了一套暴力机构,包括军队、警察、监狱等等,通过这些机构来加强对奴隶们的统治以及镇压奴隶的反抗、斗争。

这样,作为两个对立阶级不可调和的矛盾产物,国家便应运而生了。

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的出现标志着氏族社会的彻底解体。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出现的国家是奴隶制国家。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先后出现于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以及爱琴海地区。

从氏族公社、私有制、阶级矛盾,看国家是怎样一步步诞生的?前言从母系氏族公社过渡到父系氏族公社,私有制开始萌芽私有制的出现和分工的发展,促使阶级产生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最终导致国家的诞生结言

世界各个国家

当社会上存在阶级时,由于利益和要求的不同,阶级矛盾便不可避免。当两个对立的阶级的矛盾不可调和时,国家这个新型的社会群体就出现了,国家使得在经济上占据统治地位的阶级获得了“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新手段”。恩格斯指出,国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国家的出现,也标志着氏族公社已失去了现实意义,失去了它存在的必然性,它在历史上过时了。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5">结言</h1>

氏族公社(氏族社会)是建立在十分低下的生产力基础之上的,当生产力进一步发展时,它便随之发生变化。到金属器时代,由于生产的高速发展,父系氏族取代了母系氏族,血缘关系这个氏族公社的基础也越来越稀薄;私有制出现并逐渐取代了公有制,使得贫富差距逐渐加大,继而导致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矛盾大爆发。从此,氏族社会开始走向解体,最后被国家所代替。

氏族社会与国家的不同之处在于:氏族社会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而国家是以地域划分它的国民;氏族社会拥有民主管理机关;而国家设立了军队,监狱等暴力机关。奴隶制国家虽然充斥着野蛮的剥削与压迫,但与原始社会相比,它则是历史的一个进步,因为它打破了氏族社会最根本的狭隘性和局限性,它为整个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