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李平:从贫困户到致富带头人

作者:资溪县融媒体中心

日前,在江西省抚州市黎川县农业农村局开展的“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中,一位年仅38岁的残疾青年格外引人关注,他走上讲台,深情讲述了自己怎样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从一个残疾村娃、贫穷青年,走上创业致富之路的感人事迹,博得了在场干部群众的一致赞誉。

李平:从贫困户到致富带头人

家住德胜镇新店村的李平是个地地道道的山里人,5岁时因意外摔伤,双腿膝盖被换成不锈钢膝盖,从此落下四级残疾。13岁时,父亲因病不幸去世,不久母亲又带着妹妹改嫁。当时,父亲治病欠下的5万元债务和家里所有的生活重担,都压在这个年仅13岁少年的肩膀上,不得已,李平只有跟着村里的老师傅学习制作篾筐,住着矮小土房里,勉强维持生计。17岁时,身上揣着从亲戚家借来的500元只身前往浙江义乌打工,但因年龄小、个子矮,在工厂干一天才赚5元。为了省钱,李平每天晚上只能睡在人家屋檐下。

“人穷志不可穷,身残志要更坚。”李平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咬咬牙,负重拼搏,奋发图强,慢慢得到工厂老板和同事的赏识,然而,贫困潦倒的生活依然让他喘不过气来。

“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我的困苦生活在2013年迎来了转机。”李平激动地说:“这一年,我家因特别贫穷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党和政府在就业、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给予帮扶。2016年,我家成功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人均年收入比2013年翻了三倍有余,达5621元,光荣脱贫。2019年,我不仅还清了父亲留下来的债务,还有了小小的积蓄,家庭人均收入更是达到了10934元。每每想起这些,我心里总是充满着阳光般的温暖,让我不自觉地哼唱出那句‘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

“2020年春节,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许多困难群众留在家,无法外出务工,我萌生了回馈社会、回报党恩,在‘家门口’创办公司,带领困难群众发家致富的想法。”李平接着说:“镇村干部得知我的想法后,大力支持我创业,第一时间帮助我协调创业场地近400平方米、减免厂房租金1万余元、帮助招工30余人、落实小额信贷10万元,以前的工厂老板也通过网络帮助我联系机器设备、销售渠道以及协助线上销售等。今年3月初,我成功创办零度针织有限公司,为义乌两家工厂代加工冰丝袖。目前,公司已为13名困难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帮助他们每人每月增收2000到3600元。”

“下一步,我将扩大生产规模,争取吸纳更多村民就近就业,并且每年拿出利润的20%左右用于激励员工感恩奋进。”李平深有体会地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当贫困户的这几年时间里,我深深体会到,贫困户不能‘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更不能‘争穷比苦、躺着当低保户’,而是要始终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彻底摆脱思想上的‘贫’,做一个不忘本、饮水思源的人。”

李平:从贫困户到致富带头人

来源:抚州日报

责任编辑:朱丽玲 罗光飞 周颖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