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少不了人才助力。中山以识才的眼光、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健全集聚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体制机制,创造人尽其才的政策环境,揽四方之才,择天下英才而用之。
中山长命水村党总支让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培育壮大乡村本土人才。同时,发挥人才专业所长,以人才带动城乡间市场、资金、信息、技术、管理和理念等方面密切联动、深度融合,让乡村的风貌焕然一新。
截至2021年5月,长命水村有户籍人口1443人,党总支部下设8个党支部,现有党员104人。在今年的村“两委”换届中,长命水村共有4名“双本”人员进入“两委”班子。

升级后的长命水村党群服务中心外景。
选择:人才回村
“是否回村?”这个问题曾摆在廖玉群的面前。
1990年出生的长命水村人廖玉群毕业于广东海洋大学法学专业,毕业后在五桂山人社分局工作,负责劳动仲裁等事项。2020年底,五桂山街道党工委相关人员找到廖玉群谈心谈话,询问她是否考虑回到村里,为村里的发展和振兴做些事情。彼时,廖玉群刚通过司法考试,想着继续在人社分局或者去律师行做律师,在她的众多规划中,并没有“回村工作”一项。
“当时经过了比较复杂的心理斗争,考虑了很久。”廖玉群说,作为土生土长的长命水村村民,自己与邻里之间有着很深的感情。做律师是一个职业,回村则是一份责任。在职业和责任之间,廖玉群选择了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决定把青春奉献给养育她长大的土地。
1985年出生的廖伟雄毕业于广东茂名学院(现广东石油化工学院),2008年毕业后,在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动员下,他回到长命水村。在村子工作5年后,廖伟雄调入五桂山街道农业农村和社会事务局。2020年9月,廖伟雄调动回长命水村,再次续上“家乡情缘”。
1990年出生的廖畅辉毕业于中山市职业技术学院,并在深圳大学完成专升本。毕业后,他回到长命水村,从流管干事员干起,2014年进入村委会工作至今。
现任长命水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的邱华海从2008年起,一直扎根长命水,并在2013年完成专升本,取得华南师范大学行政管理本科学位。在工作岗位上,他踏踏实实为村民服务,这一扎便是13年。
长命水村党总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扎根:发挥所长
回到村子的“双本”人才,结合自身所长,在各自岗位发挥着光和热。
法律专业毕业的廖玉群进入村“两委”班子后,负责财务合同、司法调解、综治维稳、人力资源等事务。特别是村集体发展的相关工程合同、物业出租合同等,有了廖玉群的把关,相关文书和手续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廖伟雄则把在五桂山街道农业农村和社会事务局工作时,有关秀美村庄、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经验和方法用在长命水村的建设上。他具体负责自然资源规划、三线整治、工会等工作。
廖畅辉负责村里流动人口管理和消防安全工作,他说,农村工作要靠双脚一步步走、一户户上门,要不怕吃苦肯下功夫,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愿意贡献自己的每一点力量。
作为长命水村的“带头人”,邱华海说基层工作事无巨细,既考验专业,也讲究耐心。要与群众打成一片,从推心置腹的交流中捕捉民意,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动真情、办实事、解难题。
长命水村党群务中心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
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长命水村的“双本”党员们同大家一道,为村子的发展贡献力量。
推动人居环境整治的工作,党员带头拿起垃圾铲、铁钳到环境黑点清理打扫。在周六日的志愿活动中,“两委”干部和党员也带头走在最前。这些行动让村民感受到了变化,也逐渐被带动参与进来。
“党员在关键时候要站出来。党员带头把环境弄干净了,大家也渐渐愿意配合参与进来。”廖畅辉说。
了解到村中有闲置地块,常年长满杂草和积存污水,严重影响居民生活质量,为提高闲置地利用率和做好干净整洁村工作,长命水村党总支部开会研究讨论,通过和闲置地所有人协调沟通,由村“两委”出资清除杂草,平整土地后新增 110 个车位作为临时停车场供居民停车,既有效解决了停车难问题,又解决了闲置地卫生脏乱差问题,经过2年的努力,村现有公共停车位超过300个,有效解决停车难问题。
“在基层岗位上,会承担很多压力,但是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我们‘两委’班子会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地去做好。”邱华海说。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吴帆
受访者供图
【作者】 吴帆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