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少不了人才助力。中山以識才的眼光、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健全集聚人才、發揮人才作用的體制機制,創造人盡其才的政策環境,攬四方之才,擇天下英才而用之。
中山長命水村黨總支讓人才願意來、留得住,培育壯大鄉村本土人才。同時,發揮人才專業所長,以人才帶動城鄉間市場、資金、資訊、技術、管理和理念等方面密切關聯、深度融合,讓鄉村的風貌煥然一新。
截至2021年5月,長命水村有戶籍人口1443人,黨總支部下設8個黨支部,現有黨員104人。在今年的村“兩委”換屆中,長命水村共有4名“雙本”人員進入“兩委”班子。

更新後的長命水村黨群服務中心外景。
選擇:人才回村
“是否回村?”這個問題曾擺在廖玉群的面前。
1990年出生的長命水村人廖玉群畢業于廣東海洋大學法學專業,畢業後在五桂山人社分局工作,負責勞動仲裁等事項。2020年底,五桂山街道黨工委相關人員找到廖玉群談心談話,詢問她是否考慮回到村裡,為村裡的發展和振興做些事情。彼時,廖玉群剛通過司法考試,想着繼續在人社分局或者去律師行做律師,在她的衆多規劃中,并沒有“回村工作”一項。
“當時經過了比較複雜的心理鬥争,考慮了很久。”廖玉群說,作為土生土長的長命水村村民,自己與鄰裡之間有着很深的感情。做律師是一個職業,回村則是一份責任。在職業和責任之間,廖玉群選擇了這份沉甸甸的責任,決定把青春奉獻給養育她長大的土地。
1985年出生的廖偉雄畢業于廣東茂名學院(現廣東石油化工學院),2008年畢業後,在時任村黨支部書記的動員下,他回到長命水村。在村子工作5年後,廖偉雄調入五桂山街道農業農村和社會事務局。2020年9月,廖偉雄調動回長命水村,再次續上“家鄉情緣”。
1990年出生的廖暢輝畢業于中山市職業技術學院,并在深圳大學完成專升本。畢業後,他回到長命水村,從流管幹事員幹起,2014年進入村委會工作至今。
現任長命水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的邱華海從2008年起,一直紮根長命水,并在2013年完成專升本,取得華南師範大學行政管理大學學位。在工作崗位上,他踏踏實實為村民服務,這一紮便是13年。
長命水村黨總支部開展主題黨日活動。
紮根:發揮所長
回到村子的“雙本”人才,結合自身所長,在各自崗位發揮着光和熱。
法律專業畢業的廖玉群進入村“兩委”班子後,負責财務合同、司法調解、綜治維穩、人力資源等事務。特别是村集體發展的相關工程合同、物業出租合同等,有了廖玉群的把關,相關文書和手續得到了進一步完善。
廖偉雄則把在五桂山街道農業農村和社會事務局工作時,有關秀美村莊、美麗鄉村建設的工作經驗和方法用在長命水村的建設上。他具體負責自然資源規劃、三線整治、工會等工作。
廖暢輝負責村裡流動人口管理和消防安全工作,他說,農村工作要靠雙腳一步步走、一戶戶上門,要不怕吃苦肯下功夫,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願意貢獻自己的每一點力量。
作為長命水村的“帶頭人”,邱華海說基層工作事無巨細,既考驗專業,也講究耐心。要與群衆打成一片,從推心置腹的交流中捕捉民意,設身處地為群衆着想,動真情、辦實事、解難題。
長命水村黨群務中心開展“我為群衆辦實事”主題實踐活動。
在鄉村振興的過程中,長命水村的“雙本”黨員們同大家一道,為村子的發展貢獻力量。
推動人居環境整治的工作,黨員帶頭拿起垃圾鏟、鐵鉗到環境黑點清理打掃。在周六日的志願活動中,“兩委”幹部和黨員也帶頭走在最前。這些行動讓村民感受到了變化,也逐漸被帶動參與進來。
“黨員在關鍵時候要站出來。黨員帶頭把環境弄幹淨了,大家也漸漸願意配合參與進來。”廖暢輝說。
了解到村中有閑置地塊,常年長滿雜草和積存污水,嚴重影響居民生活品質,為提高閑置地使用率和做好幹淨整潔村工作,長命水村黨總支部開會研究讨論,通過和閑置地所有人協調溝通,由村“兩委”出資清除雜草,平整土地後新增 110 個車位作為臨時停車場供居民停車,既有效解決了停車難問題,又解決了閑置地衛生髒亂差問題,經過2年的努力,村現有公共停車位超過300個,有效解決停車難問題。
“在基層崗位上,會承擔很多壓力,但是守土有責、守土盡責,我們‘兩委’班子會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地去做好。”邱華海說。
【采寫】南方日報記者 吳帆
受訪者供圖
【作者】 吳帆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用戶端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