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抗疫一线|庄浪医生杨晶晶兰州抗疫记

“我刚从实验室出来。”10月27日晚上7点08分,杨晶晶给记者发来了一条微信。经过了十几分钟的准备,我们接通了和她的视频电话。

视频的那一端,杨晶晶戴着口罩,眼神里透露着疲惫,长时间戴口罩留下的勒痕在她脸上还清晰可见。经过实验室8个小时的核酸样本检测工作,她终于脱下了闷热的防护服,换上了自己的衣服。

这是她从庄浪来到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支援抗疫的第3天。

抗疫一线|庄浪医生杨晶晶兰州抗疫记

“出发的前一个多小时,我才知道自己要去兰州支援”

杨晶晶是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人,上个月刚满25岁,2019年从甘肃医学院毕业后,便一直在庄浪县中医医院检验科工作。

“她年轻,一直做核酸检测工作,专业能力和适应性很强,各方面素质都很好。”庄浪县中医医院检验科主任这样评价杨晶晶。

2021年10月24日,庄浪县中医医院接到市健委关于抽调核酸检测人员赴兰州支援抗疫工作的通知后,从检验科选派杨晶晶加入平凉市组建的15人医疗队,赴兰州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出发那天太匆忙了,我都来不及准备些什么。”杨晶晶是临危受命。

“出发的前一个多小时,我才知道自己要去兰州支援。直到坐上开往兰州的大巴,我才想起给妈妈打电话。刚开始她还不信呢,说医院有那么多人,怎么会轮得上你?后来知道我真要去,就开始担心,一直叮嘱我要注意防护,照顾好自己。”

“这是我第一次去外地参加抗疫支援工作,在我刚满25岁的时候,还挺有意义的。”视频那边的杨晶晶笑着说道。

抗疫一线|庄浪医生杨晶晶兰州抗疫记

“在实验室要呆8个小时,进去之前不敢喝水”

10月24日晚上11点,包括杨晶晶在内的15名医生到达了此次支援抗疫的工作地点——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他们每天要承担3万多份核酸样本的检测工作,忙的时候每天要检测4万多份。

只需10秒就能完成采集的新型冠状病毒鼻、咽拭子标本,存封好送至实验室后,还要4个多小时才能出检测结果。15名医生被分成了3组,每组5人,实行24小时轮班制,每轮班次8个小时,当天晚上就有一组检验医师上岗工作。

“在庄浪(中医院)的时候,每天最多有2板核酸检测提取板,只运行1台扩增机,上夜班时我能清楚地听到机器运行的声音。现在,白天的班次要检测将近30板,晚上稍微少一点,检测20板左右。17台扩增机同时运行,忙起来都听不到声音了。”

除了工作量大以外,长时间穿防护服对检验人员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检验人员直接接触样本,时刻面临被感染的风险。进实验室前,检验人员要用各种防护装备把自己封闭起来。

“防护服里面特别闷热,穿上不一会儿,面罩上就会出现水雾,时间久了还会凝成水珠流下来。在实验室要呆8个小时,为了避免中途上厕所,进去之前不敢喝水,实在想上也得憋住。因为出去后不仅耽误时间,还要浪费一套防护装备。”

抗疫一线|庄浪医生杨晶晶兰州抗疫记

“等疫情结束,我想好好逛一逛兰州”

来兰州3天了,杨晶晶还没出过医院大门,过着实验室、宿舍两点一线的生活。“我平时挺爱出去玩的,现在一是没有时间,二也不敢出去,毕竟工作性质比较特殊。”

“我每天都会关注疫情变化情况,当看到有新增病例,我就很揪心。这些新增病例中,有些还是从我们手里检测出来的。作为检验人员,我希望每份核酸检测结果都是阴性。”

问及疫情结束后最想做的事,杨晶晶这样说道:“兰州我不常来,这次来发现好多商店都关了,街上也冷冷清清的。等这次疫情过去,我的工作任务完成后,我想好好逛一逛兰州。”

“晶晶,快去吃饭啦!” 晚上8点28分,屏幕那头传来杨晶晶同事的声音,打断了我们的视频采访。我们这才意识到,从上午11点到现在,杨医生还没吃过饭。

休息6个半小时,凌晨3点钟,她又要回到这里上夜班。杨晶晶说:“检测工作不能停,早一点出检测结果,大家就能早一点安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