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蚂蚁VS大象,中国制造和国际巨头的碰撞

作者:最国产

未来5-10年中国工业品市场的主旋律是内循环,内循环的本质是产业升级,而中国工业领域的产业现状是什么样的,这其中又有什么机会?

蚂蚁VS大象,中国制造和国际巨头的碰撞

要么贵,要么差,不存在中间状态的哑铃现状。

2019年我参与了一次煤化工仪表阀门招标,这次招标的参与供应商(阀门制造商)一个标段就来了23家,回去等待招标结果的过程中做了一下行业分析,我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中国通用机械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阀门行业规模以上的企业共计1809家,2014-2018年我国工业阀门市场规模由21219.3亿元增长到3469.7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2.98。

当时国内工业阀门产业的第一名是苏州纽威,他是一个民营企业,2018年苏州纽威的营业收入为27.81亿元, 一个品牌在行业里占比达到20%至50%才算龙头,让人惊讶的是一个行业的龙头企业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竟然不足1%。

蚂蚁VS大象,中国制造和国际巨头的碰撞

更让我们惊讶的是,整个行业是没有第二和第三名的,什么意思?就是说所有剩余的市场份额都被数以千计的小公司,小品牌,国外巨头,甚至是小作坊瓜分掉了。

蚂蚁VS大象,中国制造和国际巨头的碰撞

(仅控制阀)

这个市场状态太特殊了

因为放眼全球,成熟的市场模式是这样的,一个领域应该有两到三家巨头,服务于80%的用户,然后又很多的小公司专注做剩下20%的细分市场。

但是在中国,很多工业品产业并不是这样,后来我们参照其他工业品产业,发现国内类似于阀门产业的状态是普遍存在的。

比如水泵,中国的水泵也是千亿级别的大市场,但最大的3家厂商加起来都占不到15%的市场份额,剩下的份额被众多销售额不到亿元的小厂瓜分。

蚂蚁VS大象,中国制造和国际巨头的碰撞

(仅工业屏蔽泵)

直到2020年开始接触工业互联网,才明白了这样一个概念:“蚂蚁市场”。

蚂蚁市场,就是说整个市场就像一块巨大的蛋糕,被无数小厂分食物了,这些小厂就像是蚂蚁,被蚂蚁分食的市场里没有大象,也就是没有绝对领先的大企业。

在这样的竞争状态下,每个公司的市场占有率都不超过10%。在它们中,也许可以找出第一名,甚至还能隐约地瞥见第二名,但第三名是谁?没人知道,选不出来。这就是蚂蚁市场。

蚂蚁市场的特点是门槛低,低价竞争激烈,他非常容易出现两个极端分化的现象:

1.市场上出现大量廉价的产品:这类产品门槛低,上手容易,所以许多小厂都在做,你便宜,我可以更便宜,牺牲品质也在所不惜。

2.手指的产品价格过高:个别几家产品质量好一些,因为占的市场比例太小了,为了保持盈利,它只能让产品保持高毛利

中国的人口红利,哪怕是一个很多人都觉得不值一提的毛巾,都具有培养出一个“优衣库”的市场潜能。

然而,这种红利,现在却被数以千计,甚至万计的做廉价品的小厂瓜分掉。

在中国制造业整体升级的巨大浪潮下,蚂蚁市场要么贵,要么差的市场现状,让用户没有好的选择,巨大的需求无从释放。所以蚂蚁市场里面的产品,要么贵,要么差,他是不存在中间状态。

蚂蚁市场的原罪

1. 没有标准,没有认知

这类产品一般没有品级的概念和标准,用户很难建立起来对产品的价格和好坏的认知。行业不集中,信息不对称,使用户很难对厂商有信任。

2.没有品牌。

蚂蚁市场中的玩家都是小玩家,彼此之间差异化程度低,没有足以一统江湖的选手。玩家自身力量小,又不团结,给用户的认知也是分裂的。由于玩家过多,渠道分散,也就难以树立起强大的口碑,无力在用户之中植入品牌。

3. 没有创新的动力。

因为技术门槛低,上手容易,因此任何研究成果和创新,如果没有自身强硬的壁垒,都会立刻被对手抄袭、瓜分创新红利。长此以往,企业会失去创新的动力。

4. 没有高性价比的优质品。

由于蚂蚁玩家们没有品牌效应作为背书,因此就算做出了优质的中档价位商品,也无法在价格战中幸存,毕竟其他玩家由于抄袭山寨,能将成本控制的更低。

做蚂蚁还是做鲇鱼

蚂蚁VS大象,中国制造和国际巨头的碰撞

鲶鱼效应

中国制造业大发展的这些年,消耗同样的资源,产出大量劣质的产品,一些落后的产品产能过剩,制造业产量大却未必赚钱,更无力为提高品质而持续投资,这是一种无奈的恶性循环。

蚂蚁市场大多是成熟的市场,很多传统行业其实已经固化了,大局已定,大家相安无事,创新和技术竞争非常不充分,这些市场保持旧有模式的时间都在10年甚至20年以上,很多年都没有变革,大家都活在舒适区里。

产品的好坏向来都是整个上下游产业链的事,所以进入蚂蚁市场,已经固化的供应线是一道难以迈过去的坎,有新企业想享受内循环的红利并不容易。

如果这个时候有新生力量搅动一个行业,是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的,当你要打破一个行业原有的平衡的时候,自然就会受到传统力量的抵制。

蚂蚁市场是需要“鲇鱼”的,当“鲇鱼”是用全新的逻辑,全新的队伍,全新的商业模式和更严苛的产品标准做事,去优化渠道,优化供应链,突破旧思维,改变行业旧有的产业链条,那么这个行业出现“大象”。

蚂蚁VS大象,中国制造和国际巨头的碰撞

中国目前不缺少敢做鲶鱼的企业:

小米的智能硬件,生态链,带动了好多产业和品牌的升级

华为的5G,当然,华为不仅仅是鲇鱼那么简单,它是一条鲨鱼,在国际市场上撕咬。

蚂蚁VS大象

蚂蚁VS大象,中国制造和国际巨头的碰撞

再来做个对比:2019年中国进口阀门的金额是71.54亿美元,粗略计算也就是500亿人民币,据海关总署披露中国进口阀门的均价在6.99万美元/套,主要集中在中国的高端市场。

中国工业品产业之中蚂蚁之间存在着竞争,而蚂蚁还要对抗外界的大象,在中国工业品市场的国际“大象”存在很多,ABB,西门子,艾默生,施耐德,福斯,GE, 博世等等,这些企业基本都是百亿甚至是千亿级企业,这些大象不会和国内的厂商去争抢中低端市场,他们一直占据着中国各产业的顶端。

2000年前后很多工厂并不起眼,都在闷声发大财,这期间只要靠着,贴牌、代工、自产自销也能让企业获得发展,但近几年众多的企业家也发现企业终究是要有自己品牌才能走得更远。

未来国内市场各行各业转型升级,洗牌加剧,中国经济加速发展,工业品市场有望出现更多的百亿企业,我们希望有更多的行业大象,更多的“华为”,能够带领自家的品牌走出去,也和这些外来大象在国际市场上掰掰手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