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螞蟻VS大象,中國制造和國際巨頭的碰撞

作者:最國産

未來5-10年中國工業品市場的主旋律是内循環,内循環的本質是産業更新,而中國工業領域的産業現狀是什麼樣的,這其中又有什麼機會?

螞蟻VS大象,中國制造和國際巨頭的碰撞

要麼貴,要麼差,不存在中間狀态的啞鈴現狀。

2019年我參與了一次煤化工儀表閥門招标,這次招标的參與供應商(閥門制造商)一個标段就來了23家,回去等待招标結果的過程中做了一下行業分析,我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

中國通用機械協會資料顯示,2019年我國閥門行業規模以上的企業共計1809家,2014-2018年我國工業閥門市場規模由21219.3億元增長到3469.79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12.98。

當時國内工業閥門産業的第一名是蘇州紐威,他是一個民營企業,2018年蘇州紐威的營業收入為27.81億元, 一個品牌在行業裡占比達到20%至50%才算龍頭,讓人驚訝的是一個行業的龍頭企業在中國的市場占有率竟然不足1%。

螞蟻VS大象,中國制造和國際巨頭的碰撞

更讓我們驚訝的是,整個行業是沒有第二和第三名的,什麼意思?就是說所有剩餘的市場佔有率都被數以千計的小公司,獨幕喜劇牌,國外巨頭,甚至是小作坊瓜分掉了。

螞蟻VS大象,中國制造和國際巨頭的碰撞

(僅控制閥)

這個市場狀态太特殊了

因為放眼全球,成熟的市場模式是這樣的,一個領域應該有兩到三家巨頭,服務于80%的使用者,然後又很多的小公司專注做剩下20%的細分市場。

但是在中國,很多工業品産業并不是這樣,後來我們參照其他工業品産業,發現國内類似于閥門産業的狀态是普遍存在的。

比如水泵,中國的水泵也是千億級别的大市場,但最大的3家廠商加起來都占不到15%的市場佔有率,剩下的份額被衆多銷售額不到億元的小廠瓜分。

螞蟻VS大象,中國制造和國際巨頭的碰撞

(僅工業屏蔽泵)

直到2020年開始接觸工業網際網路,才明白了這樣一個概念:“螞蟻市場”。

螞蟻市場,就是說整個市場就像一塊巨大的蛋糕,被無數小廠分食物了,這些小廠就像是螞蟻,被螞蟻分食的市場裡沒有大象,也就是沒有絕對領先的大企業。

在這樣的競争狀态下,每個公司的市場占有率都不超過10%。在它們中,也許可以找出第一名,甚至還能隐約地瞥見第二名,但第三名是誰?沒人知道,選不出來。這就是螞蟻市場。

螞蟻市場的特點是門檻低,低價競争激烈,他非常容易出現兩個極端分化的現象:

1.市場上出現大量廉價的産品:這類産品門檻低,上手容易,是以許多小廠都在做,你便宜,我可以更便宜,犧牲品質也在所不惜。

2.手指的産品價格過高:個别幾家産品品質好一些,因為占的市場比例太小了,為了保持盈利,它隻能讓産品保持高毛利

中國的人口紅利,哪怕是一個很多人都覺得不值一提的毛巾,都具有培養出一個“優衣庫”的市場潛能。

然而,這種紅利,現在卻被數以千計,甚至萬計的做廉價品的小廠瓜分掉。

在中國制造業整體更新的巨大浪潮下,螞蟻市場要麼貴,要麼差的市場現狀,讓使用者沒有好的選擇,巨大的需求無從釋放。是以螞蟻市場裡面的産品,要麼貴,要麼差,他是不存在中間狀态。

螞蟻市場的原罪

1. 沒有标準,沒有認知

這類産品一般沒有品級的概念和标準,使用者很難建立起來對産品的價格和好壞的認知。行業不集中,資訊不對稱,使使用者很難對廠商有信任。

2.沒有品牌。

螞蟻市場中的玩家都是小玩家,彼此之間差異化程度低,沒有足以一統江湖的選手。玩家自身力量小,又不團結,給使用者的認知也是分裂的。由于玩家過多,管道分散,也就難以樹立起強大的口碑,無力在使用者之中植入品牌。

3. 沒有創新的動力。

因為技術門檻低,上手容易,是以任何研究成果和創新,如果沒有自身強硬的壁壘,都會立刻被對手抄襲、瓜分創新紅利。長此以往,企業會失去創新的動力。

4. 沒有高成本效益的優質品。

由于螞蟻玩家們沒有品牌效應作為背書,是以就算做出了優質的中檔價位商品,也無法在價格戰中幸存,畢竟其他玩家由于抄襲山寨,能将成本控制的更低。

做螞蟻還是做鲇魚

螞蟻VS大象,中國制造和國際巨頭的碰撞

鲶魚效應

中國制造業大發展的這些年,消耗同樣的資源,産出大量劣質的産品,一些落後的産品産能過剩,制造業産量大卻未必賺錢,更無力為提高品質而持續投資,這是一種無奈的惡性循環。

螞蟻市場大多是成熟的市場,很多傳統行業其實已經固化了,大局已定,大家相安無事,創新和技術競争非常不充分,這些市場保持舊有模式的時間都在10年甚至20年以上,很多年都沒有變革,大家都活在舒适區裡。

産品的好壞向來都是整個上下遊産業鍊的事,是以進入螞蟻市場,已經固化的供應線是一道難以邁過去的坎,有新企業想享受内循環的紅利并不容易。

如果這個時候有新生力量攪動一個行業,是要付出很大的代價的,當你要打破一個行業原有的平衡的時候,自然就會受到傳統力量的抵制。

螞蟻市場是需要“鲇魚”的,當“鲇魚”是用全新的邏輯,全新的隊伍,全新的商業模式和更嚴苛的産品标準做事,去優化管道,優化供應鍊,突破舊思維,改變行業舊有的産業鍊條,那麼這個行業出現“大象”。

螞蟻VS大象,中國制造和國際巨頭的碰撞

中國目前不缺少敢做鲶魚的企業:

小米的智能硬體,生态鍊,帶動了好多産業和品牌的更新

華為的5G,當然,華為不僅僅是鲇魚那麼簡單,它是一條鲨魚,在國際市場上撕咬。

螞蟻VS大象

螞蟻VS大象,中國制造和國際巨頭的碰撞

再來做個對比:2019年中國進口閥門的金額是71.54億美元,粗略計算也就是500億人民币,據海關總署披露中國進口閥門的均價在6.99萬美元/套,主要集中在中國的高端市場。

中國工業品産業之中螞蟻之間存在着競争,而螞蟻還要對抗外界的大象,在中國工業品市場的國際“大象”存在很多,ABB,西門子,艾默生,施耐德,福斯,GE, 博世等等,這些企業基本都是百億甚至是千億級企業,這些大象不會和國内的廠商去争搶中低端市場,他們一直占據着中國各産業的頂端。

2000年前後很多工廠并不起眼,都在悶聲發大财,這期間隻要靠着,貼牌、代工、自産自銷也能讓企業獲得發展,但近幾年衆多的企業家也發現企業終究是要有自己品牌才能走得更遠。

未來國内市場各行各業轉型更新,洗牌加劇,中國經濟加速發展,工業品市場有望出現更多的百億企業,我們希望有更多的行業大象,更多的“華為”,能夠帶領自家的品牌走出去,也和這些外來大象在國際市場上掰掰手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