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崞阳麻叶,就是这个味!

作者:原平油条哥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增广贤文》

早晨的时间是宝贵的,也是忙碌的。无论是我们的的哥,环卫工人,学生族,生意人,职场白领,公务员上班族等等都开始新的一天,忙碌的脚步踏出一曲曲励志拼搏的交响曲。

小编在凌晨4点一次偶然的机会为原平的食客、吃货们找到了一家蛮有本地文化特色的小店,听店主讲述了一些自己从来不知道的小历史,各位请往下看,容小编慢慢道来,虽然有些肤浅,但作为原平人应该有所了解。

崞阳麻叶,就是这个味!
崞阳麻叶,就是这个味!

舌尖上的“原平”之天天早点

天天早点之第一篇:

钙骨灌汤包简介

灌汤包:

形式美,其内容精美别致,肉馅与鲜汤同居一室,吃之,便就将北国吃面、吃肉、吃汤三位一体化,是一种整合的魅力。吃灌汤包子,汤的存在列第一位,肉馅次之,面皮次次之。汤如诗歌,肉馅是为散文,面皮为小说。因为小说是什么都包容的,散文精粹一点,诗歌便就是文中精华了。故此,吃罢灌汤包子,率先记住了汤之鲜,肉馅是近乎于汤进入味觉感官的。

崞阳麻叶,就是这个味!

传说

先开窗,后喝汤,一口吞,满口香。传说源于南宋年间,就有专门的小店经营灌浆馒头等。到了清代,诗人林兰痴【江三百吟】中有一首描述灌烫包的诗,诗前写有小序云:“春秋东日,肉汤易凝者灌于罗细面之内,以为包子。蒸熟则汤融而不泄,扬州茶肆多以此擅长”。其诗曰:“到口难吞味易尝,团团一个最包藏,外墙不必中干鄙,执须防手探烫。”灌汤包由此流传至今,一直广受食客欢迎。

包子无语,味道说话!

顾客是上帝,口味是王道!

天天早点之第二篇:

崞阳麻叶简介

崞阳的“麻叶”,酥酥的,香香的,还带有许些甜味。赶集或庙会时到处是“崞阳麻叶”的招牌。

崞阳麻叶是晋西北当地著名特产。即便你跑遍晋西北许多县城,吃过五寨烩菜,五台蘑菇、静乐碗托,唯独很少见崞阳麻叶上市,其真谛只有土生土长的崞阳人才能品味出来。

在以前当地农村,也不是一般时间就能吃到麻叶,必须逢赶集或者庙会,为万人空巷的时候,你就能轻松寻见卖麻叶的临时小摊。崞阳麻叶与当地风俗紧密相连。每当赶集或庙会路过小摊前,摊主总是笑眯眯的热情招呼:“老乡,正宗的崞阳麻叶,先尝后买,不好不要钱。”“来,刚出锅的,给亲戚攒两串。”乡下人很朴实,没有贵重的礼物,登门拜访,走亲访友总会提溜两串麻叶,虽然油乎乎的,但足见其真情至诚。

崞阳麻叶吃着外表香脆,内里柔软,刚出锅的麻叶呈金黄色泛红,炸制而成,深得当地人的喜爱!

崞阳麻叶,就是这个味!

历史

崞阳麻叶手艺大致形成于清末,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但由于战乱等缘故,到建国初期几近失传。

随着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这一手艺才找到成长的土壤,九十年代以后逐步成熟并形成一定规模。

麻叶曾是百姓生活中奢侈品的代名词。小时候跟父亲到镇上赶集,中午饿的时候父亲总会给我们兄弟买麻叶吃。那时候好像胃口特大,一顿能吃六七个,父亲在一旁抽旱烟,边看着我们馋相,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傍晚回到家中,邻居便问:“中午你爸给你们买什么?”我们便头一昂:“买麻叶哩。”一股自豪和幸福的喜气洋溢于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比较贫穷,一年到头吃白面也屈指可数,更不必说那么好吃的麻叶了。

额...或许有个广告词该改改了“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你懂得”。嘻嘻......

礼轻情意重,更有特色代表性,走亲访友,必备佳品!

天天早点之第三篇:

无铝油条简介

无矾油条是一种无铝油条的新技术配方,该技术配方包括一定比例的小麦粉、水、植物油等,炸好的油条成品外酥里嫩。

无矾油条的外观整齐,无裂纹,色泽宜人,质地细腻;

无矾油条的风味好,膨松度大,口感酥脆,咀嚼感强;

崞阳麻叶,就是这个味!

健康生活,告别铝矾!

崞阳麻叶,就是这个味!
崞阳麻叶,就是这个味!
崞阳麻叶,就是这个味!

店面不大,环境不错,潘长江老师有句台词说得好:”浓缩的都是精品“。

崞阳麻叶,就是这个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