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无忧诊所|抑郁症(下)

无忧简介:

吴俊巧(无忧)是河北省中医院中医养生老师,曾获河北省文明办和燕赵都市报社共同主办的“感动河北”2015年度人物奖,被粉丝们尊称为“最美女医生”。

关于抑郁症,现代中医临床分型如下:

1.肝气郁结型

这种病症在临床最多发,患者精神抑郁、情绪低落、意志消沉、悲观厌世、少与人语、喜静恶声、心绪不宁、时或心烦、多疑善怒……这种浑身难受的症状,在高精尖的医疗设备下,找不到病变机理,但是中医通过脉诊发现了一个共同点——弦沉。顾名思义,就是脉搏低沉。这是为啥?这是伤了肝啦。《黄帝内经》说肝主疏泄,调畅情志,喜条达恶抑郁,所以情志内伤首先犯肝,肝失疏泄则精神抑郁。清代医者林佩琴在《类证治裁》中说:“凡上升之气,皆从肝出。”“木性升散,不受遏郁,郁则经气逆。”从中医临床上看,肝主疏泄,主要体现在调畅气机、调节血量、调畅情志三个方面。有经验的老中医多选用柴胡类方剂,比如小柴胡汤、逍遥丸、柴胡桂枝汤等进行调治。为啥用柴胡做主打药?《本草纲目》说柴胡味苦性凉,入肝经。明代医者兰茂在《滇南本草》中说:“柴胡行肝经逆结之气,止左胁肝气痉痛,治妇人血热烧经,能调月经。”故本品能条达肝气而疏肝解郁。

2.气血两虚型

患者临床最多见的是:表情淡漠、多喜独处、善悲欲哭、心悸怔忡、头晕头昏、失眠健忘、纳食腹胀、倦怠无力、舌质淡嫩、脉搏细弱等。妇女会出现月经量少、色淡或淋漓不尽,这就是典型的气血两虚。为啥会这样呢?一般来说,是因为思虑过度暗耗心血,思伤脾啊,它直接耗伤心血,心虚则神耗,同时也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脾伤则食少纳呆,生化之源不足,营血亏虚,导致心神失养,神无所主,最终形成心脾两虚。脾虚了,气血生化就不能上养清窍,所以出现头晕头昏、表情淡漠、善悲欲哭、倦怠乏力等;脾主统血,脾虚进一步发展,妇女会出现月经量少、色淡或淋漓不尽。老中医最常用归脾汤加减,归脾汤为中医药经典之名方,出自宋代严用和《济生方》,明代薛立斋将当归、远志二味药加入原方,效果不错,适用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型的抑郁症。

3.阳虚寒湿型

患者最典型的症状是怕冷、手脚冰凉、体温降低,内心也变得冰冷。性格上情绪低沉、懒言少动、精神不振、面色苍白。此病的发病季节一般在秋冬季,春季好转。患者一般早晨起不来,精神较差,午后随着外界温度升高,精神也会好一些。从舌象看,舌淡胖或有齿痕,舌苔白腻。脉搏沉细,不是专业人士不容易摸到。调理湿寒阳虚型抑郁症,最适合无忧经常讲的扶阳之法:运动升阳,不吃寒凉,多吃温性食物,不熬夜,多晒太阳等等。药物治疗上,多用温肾补阳药物。临床上有的患者患病多年,很多是两种体质都有,所以治疗起来需要综合考虑。

或问:针灸对抑郁症有效果吗?

以针灸方法治疗情志类疾病,古代即有记载,能协调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改善睡眠的目的。它有以下几个作用:1.协调阴阳。2.扶正祛邪。扶正,就是扶助抗病能力;祛邪,就是祛除致病因素。抑郁的发生、发展,在一些情况下也是正气与邪气相互斗争的过程,针灸可以扶正祛邪,故可收到改善睡眠、通经活络之功。3.疏通经络。

临床常用:1.百会穴。为手足三阳经与督脉、足厥阴肝经之会,位居头之巅顶,为百脉聚会之处,可以调补中气,健脑凝神。2.印堂。为经外奇穴,督脉在前额所在之处,同样镇静安神。3.期门穴。为肝之募穴。4.太冲穴。为肝经原穴,双脚的太冲穴可以解肝郁,调畅气机,再加内关穴宽胸解郁。

如果没有条件针灸,或者患者不能接受针灸治疗,可以用手法点上述穴位,还可以用十个手指的指腹,敲击墙壁或桌子。位于十个手指尖端正中的是十宣穴,“宣”即为宣泄,心里堵闷不痛快可以通过敲击按摩十宣穴得以缓解。古语说“十指连心”嘛。另外,也可用“十宣”从额头开始往后脑方向做点扣动作,既刺激十宣,又可提神醒脑,是治疗脑神经衰弱头痛、抑郁症、失眠等的常用方法。

有句老话说,心病还需心药医。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心病”只不过是一种思想问题,没有躯体方面的改变,故而不以为是病。殊不知,单纯心理治疗会让我们心有余而力不足,不是患者不想开心、不想高兴,是他们没有这个能力,这就好比让骨折患者站起来走路一样困难。如果能借助中医中药,必要时配合西药,在调理好身体平衡的基础上,结合有效的心理治疗,相信一定会事半功倍。

无忧老师讲解养生方法,旨在提高大家的自我保健意识,防病于未然。本报提醒大家:患病后找专业医生面诊辨证治疗,更加准确,更有利于您恢复健康。

(无忧/文 刊于燕赵都市报2018年8月13日第1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