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氏家志《三迁志》
三迁堂孟子后裔

孟子后世之有家志,从明宪宗成化十八年(1482年)开始,是孔、颜、孟三家的合志,名《孔颜孟三氏志》,刘浚纂。到了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才有孟氏单独的家志,即以“三迁”为书名,史鹗纂。此后又经四次增补和重纂。总共有六种孟氏家志传世。
分述如下:
1.《孔颜孟三氏志》
该书署“赐戊戌进士、山东兖州府邹县知县、肃宁张泰校正;乡贡进士、山东兖州府邹学县教谕、永嘉刘浚编次;宣圣五十八代孙、三氏学录、阙里孔公璜辑录。”它的实际编纂者刘浚,明万历本《邹志》记载其为成化十六年任邹学教谕。清康熙五十五年本《邹县志》则说成化十一年至十三年任邹县教谕。他本人在成化十八年(1482年)为《孔颜孟三氏志》所作的序言中叙述了该书编纂过程。据他说在成化十年,山东学政毕瑜在按临邹县时,命邹县教谕刘浚、宁阳教谕宋叔昭、峄县教谕吴伯淳三人编写这部志书。他们做了五年,“凡五易稿而得其七八矣,然家藏故典不能尽详”。十六年,刘、吴二人都因担任山东乡试房考官而暂离。毕瑜也在这年死去。此书编纂遂告中辍。到了十八年,刘浚得到了孔公璜所作《祖庭广记》补充了前稿不详备的内容,才完成了这部书稿,由张泰帮助出资刻版印行。由这段记载可知,刘浚始任邹县教谕当在成化十年前,去职当在十八年后。万历本及康熙本县志记载的任职时间都不准确。
《孔颜孟三氏志》卷首有《三氏志总图》,即邹鲁全境的地图。以下有元朝人杨奂所作的《东游记》一文,作为全书的提纲。题目以下署“元紫阳先生杨奂然甫之所作也。先生居丰、镐间,东游于鲁,故曰东游。”文章开头“壬子”下夹注:“元宪宗淳枯十二年。”按《元史》列传第四十有杨奂,字焕然,干州奉天人,生金末元初。元太宗时考中东乎道进士第一,曾任河南路征收课税所长官兼廉访使,卒谥“文宪”。有《还山集》、《天兴近鉴》、《正统书》等著作。年代、名字、居地皆对,当是此人。但《元史》本传中,他并无“紫阳”的称号。又按元宪宗亦无“淳佑”年号。“壬子”当为元宪宗二年,是年为南宋理宗淳佑十二年(1252年)。不知夹注中纪年何以混淆。
提纲以下为《三氏志》正文。全书共分六卷,卷一至卷四为《宣圣孔氏志事类》,卷五为《复圣颜氏志事类》,卷六为《亚圣孟氏志事类》,第六卷的详目如下:
姓氏源流
出处事迹
庙宇(断机堂、子思书院附)
林墓(孟母、公孙丑、万章三墓附)
历代封谥诏旨诰敕
历代主祀宗子特授恩典
历代祭文
历代题咏
历代修建庙宇碑文(孟母断机堂、子思书院附)
全文记载翔实,已略具这一专志的雏形。其开创之功是应当肯定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有存目。
2.嘉靖本《三迁志》
嘉靖本《三迁志》的编纂者史鹗,字鼎山,蜀人,进士出身,官奉政大夫、山东按察司佥事、奉敕整饬沂州等处兵备。他在该书的序言中说,在他任沂州兵备道的时候,来游孟子林庙,对孟子十分景仰,得知孟氏尚没有单独的志书,“乃命教官费子增,遍考群籍,删繁存要,集为全帙。予又重加修订……”对于以“三迁”命名,他的解释是“盖取孟子作圣之功,由于母氏蒙养之正云耳。”由此可知嘉靖本《三迁志》的实际执笔者是费增,(史《序》称“费子增”,其“子”字是称谓之词。《后序》中署名“费增”)费是江州人,举人出身,当时任滋阳县儒学教谕。
嘉靖本《三迁志》卷首有史鹗作《三迁志序》及《凡例》九条,还有目录,共三项内容,以下是正文,正文的具体内容如下:
卷一:行教小影、危坐图、三迁图、断机图、邹国图、四基山孟子墓图、马鞍山孟父母墓图、宋南门外庙图、元重修孟子庙图、国朝孟子庙图、祭器图。
卷二:出处事迹、史记列传、宗子世系、历代授官恩泽、历代闻达子孙、庙宇、林墓、户役、封号、章服、祀典、给田、免役、门弟子封爵。
卷三:诏敕、恩赐、表。
卷四:奏疏、文移、祭文、赞、诗。
卷五:碑记一。
卷六:碑记二、墓志。
正文后还有费增所作的《后序》及孟子五十八代孙、前翰林院世袭五经博士孟公肇《三迁志后语》。孟公肇是五十七代翰博孟元之侄。孟元死时其子公綮年幼,世职由公肇代袭。《三迁志》付梓时,公肇已让职与公綮,故作(后语》时署“前翰林院世袭五经博士”。嘉靖本《三迁志》是孟氏第一部专门的和单独的家志,后世修孟氏志书者,都认可它的创始之功。它奠定了[孟氏家志的规模,志书所涉及的各项目内容,这部书都有了。以后几次续修,充其量只是增补而已。
3.万历本《孟志》
万历本《孟志》的主纂者胡继先,四川汉州(今广汉县)人。万历年间进士,自万历三十五年起任邹县知县,为地方上做了许多兴利除弊的事情。就中在地方文化建设方面,主持编纂了一部县志和这部孟氏家志。他在《新修孟志引》中说:“岁庚戌之春,观察潘公,以是方文献,暂休沐于里中,而孝廉周君,复以博综尔雅佐之,遂乃极意厘正,分类编摩……”这里所提到他聘请的两位实际执笔者,“观察潘公”名榛,字茂昆,邹县人,万历二十年壬辰(1592年)进士,官至山西按察副使、分巡晋冀宁道。因母病告归。接着丁父母忧,从此未再出,过了相当长时间退休林下的生活。在故里留下了许多诗文作品。“孝廉周君”名希孔,字自淑。万历三十一年癸卯(1603年)举人。这部书从“庚戌之春”开始纂修,至次年暮春付梓,只用了一年多一点的时间。《孟志》卷首有当时的山东巡抚黄克缵的《序》和胡继先《新修孟志引》以及凡例、目录。正文内容如下:
一卷:地灵(山川图、故宅图、庙图、林墓图)、石像、祖德、母教、师授、年表。
二卷:佚文、赞注、崇习。
三卷:爵享、弟子、礼仪、恩赉、宗系、名裔。
四卷:祠庙(附孟父母庙、子思书院、子思祠、孟母断机堂)、林墓(附孟母墓、万章墓、公孙丑墓)
五卷:祭谒、题咏、古迹、杂志。
正文以后有《附刻史公三迁志序》、潘榛《孟志后序》周希孔《书新修孟志后》及六十代翰博孟承光《家志跋语》等文。
孟志》在孟氏家志的编纂史上最重要的贡献是确定了体例。如果说嘉靖本《三迁志》确定了内容的范围,那么,这部志书则完成了对于这些内容的编排顺序。即胡继先所述“综其卷有五,列其目二十有一。”在每一目的正文之前,都有一段四言八句的韵语作为引子。如第一目“地灵”的引语是:“本本元元,地灵人杰;有位皆然,矧我圣哲。维鲁及邹,斯文继绝。大峄溪湖,山川自别。述地灵第一。”最后一目“杂志”的引语道:“识大识小,古训有式。于孟攸关,录何不亟?或古或今,或扬或抑。是究是图,俱堪羽翼。述杂志第二十一。”在这个框架之内,“凡山川之所苞孕,祖德之所涵毓,母师之所训授,门弟之所传习,与夫英君察相之所表扬,端人正士之所崇重”(胡继先《引》中语),都安排得次序井然,眉目清楚。这个体例为以后的两次增补时所遵循,并为最后一次重纂所参考。关于这部家志的命名、改“三迁志”为“邹志”,编纂者在《凡例》中所述的理由是:“志者,史之流也。古之为史者,或以国名,或以地名,或以氏名,其所载之事如之。前志旧名‘三迁’,取义似狭。爰共商榷,更为‘孟志’,凡事之有涉于孟氏者,咸得以类附入云。”
4.天启本《三迁志》
天启本《三迁志》的纂修者为吕元善、吕兆祥、吕逢时。吕元善,字冠洋,海盐(属浙江)人,作过山东布政使司的都事。其他不详。据称后来“殉流寇难”,也不知详情如何。兆祥,字圣符,监生,是吕元善的儿子。吕逢时是吕元善的孙子。从署名上看是一家三代完成了这部著作。卷首有曾任过尚宝司司丞的李日华、山东学政贺万祚、太仆寺少卿吕浚三人的三篇序言。该书是万历《孟志》的增补本。所有五卷、二十一目,均沿自万历本,每目前面四言八句韵语的引子也都相同。增补的如六十代翰博孟承光及其母孔氏、其长子宏略三人的事略,和皇帝旌表他们的诏敕。此外又多收了这期间亡故的孟氏族中名人的事略和墓志,还增收了部分题咏。
5.雍正本《三迁志》
雍正本《三迁志》署“裔孙孟尚桂鉴定,孟衍泰重校,古滕王特选增纂、阙里孔传商校订、古卞仲蕴锦删阅。”以下还有孟氏族中人等补辑、编次、参考等名目。从序跋中所述编纂经过得知,主要由孟衍泰主持,王特选和仲蕴锦执笔的。
正本《三迁志》也是万历本《孟志》的增补本。全书仍二十一目,分在十二卷中。各目的题目对照万历本,第一目“地灵”,此本改为“灵毓”。第二目“石像”,此本作像图”。因为除孟子图像外,还新增了祭器图。第十五日“名裔”,此本作“闻达”。十六目“祠庙”,此本作“庙记”。十七目“林墓”,此本作“墓记”。其余各目的标题与《孟志》同。不论目题变或未变,各目前的四言引语皆其旧。具体内容的改变方面,所有各图都是重新绘制的。《邹县山川图》的方位,《孟志》原为上南下北,此本改为上北下南。新增内容有:《邹北傅村孟子故里图》、《孟子冕旒像图》及王特选、仲蕴锦二人各自所作的《图赞》、《(桧柏图》及韩峰起所作的《图赞》、《天震井图》及其碑记文,康熙御碑及雍正御赐扁、联,《祭器图》等。还有清代以来各处祠庙、林墓重修情况的记述等。本书卷首附载以前各种志书中史鹗、黄克缵、潘臻、周希孑L、贺万祚、吕浚、李日华等的序言。还有当时的邹县知县于斐为本书所作的序言。卷尾附载六十代翰博孟承光为万历本《孟志》所作的《跋》,还有六十五代翰博孟衍泰为本书所作的《跋》。
6.《重纂三迁志》
《重纂三迁志》的编纂过程较多曲折。先是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七十代翰博孟广均,约请邹县举人马星翼重修《三迁志》。马星翼(1790年·1873年)字仲张,号东泉,嘉庆十八年癸酉(1813年)举人。他们重修此书历时七个月,完成了一部书稿,仍循原来体例,算是对雍正本:的增补。稿成后,请日照许印林等校阅。许印林名瀚,以宇行。《清史稿》本传称其“博综经史及金石文字,于诗尤深。至校勘宋元明本书籍,精审不减黄不烈、顾广圻。”龚:自珍称赞他为“北方学者第一”。生平著述甚多。据《重纂三迁志》陈锦的《序》中说许印林驳正孟广均原纂稿一百多条。后在重纂时大多直接改正,因此后人从这部书中也看不出哪些是经许印林驳正的了。只有四条在行文中标出,另有三条,《重纂三迁志》不载,但它的删节本《孟志编略》后附录《许印林氏驳正孟雨山博士(重纂三迁志)稿三则》,总共七则,使后世读者得窥一斑。
至同治十一年(1872年),山东盐运使、候补道陈锦,受委派来邹主持重修孟子林庙。孟氏七十一代翰博孟昭铨,将其父广均所藏书稿(包括许印林驳正稿),求陈锦校正。陈阅后就有意重纂完成这部著作,但一时无暇顾及。到光绪五年(1879年),陈锦呈请山东巡抚后,约请刑部主事荣城人孙葆田、翰林院庶吉士柯劭态等,在孟广均原稿的基础上进行重纂。稿成后又经八年搁置,直到光绪十三年,张曜任山东巡抚时,始梓行传世,自始至终前后历经52年。以上所述从事诸人,唯柯劭态是大家。柯劭态(1850年—1933年)字凤荪,号蓼园。山东胶县人。清末任京师大学堂总监督。人民国后任清史馆总纂,主持编修《清史稿》。此外,他还撰有《新元史》,《绎史补》、《春秋谷梁传注》、《文献通考注》等书。1928年,当时的人文科学研究所,著录《四库未收书分类目录》,1931年开始撰写。最初的六人中就有柯劭态。后来撰成《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抗战军兴,未能出版。总之,柯劭态学术着:作十分宏富,但在整理这部孟氏家志时,柯才是二十几岁的青年,署衔“翰林院庶吉士”,说明当时尚未散馆。所以他在这部书中,是排名孙葆田之下的“分纂”。但以他刚学力参与其事,无疑会提高这部书的科学性和学术价值。
《重纂三迁志》开头载张曜、陈锦、孙葆田的三篇序。还有孟广均原纂稿的序,以及编纂人员题名、目录。然后在标明“卷首”的部分,载清朝各代皇帝御制碑文及赞词。还有图像、地图、祭器陈设图等。图后均附说明及考证的文字。正文分十卷,目录如下:
卷一:世系、年表
卷二:事实
卷三:经义、佚文
卷四:祀典
卷五:从祀
卷六-卷九:艺文(1—4)
卷十:杂志
经重纂的志书仅十二目,对照以前几种《三迁志》的二十一目,经过分合移易,基本上包括了旧志的所有项月。具体内容上还补充了雍正本刊行以后一百五六十年闽的世职延续、林庙兴修及相关的记文、题咏等。
《重纂三迁志》受惠于清代朴学的昌盛,所以它的主:要特点是考据精审,大大提高它的学术性。以上孟氏家志,除雍正本《三迁志》、光绪本《重纂三迁志》及其删节本《孟志编略》尚多流传外,明代的四种,从清代以来,一般都认为早就亡佚了。山东巡抚张曜为《重纂三迁志》所作的《序》中说:“而孟氏志乘,惟吕元善,孟衍泰前后所着《三迁志》十二卷。”根本没提以前的种;幸而改革开放以来,图书馆行业内举办了全国规模的中国古籍善本书普查,编纂出版了《中国古籍善本书目》。1996年邹城市受山东省史志办公室委托,编纂《山东省志·诸子名家志·孟子志》,由于工作需要,从《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查得,以前认为已经亡佚的明代四种都仍有收藏。于是由邹城市政府出资,按图索骥地到各地图书馆,把所有孟氏家志全部复制还原,带回邹城。四本书复制费有限,但连同资料转让费,耗资两三万元。原书馆藏情况是:《孔颜孟三氏志》藏国家图书馆;嘉靖《三迁志》藏首都图书馆;万历本《孟志》,藏清华大学图书馆;天启本《三迁志》藏南京图书馆。以上四种孟氏家志的复原本,现藏邹城市政府史志办公室。